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參桂鹿茸丸

    《丸散膏丹集成》:參桂鹿茸丸處方

    別直參5兩,炙黃耆10兩,黨參10兩,毛鹿茸5兩,炙甘草5兩,續(xù)斷5兩,炒冬術(shù)10兩,茯苓8兩,肉桂5兩,當(dāng)歸10兩,熟地12兩,炒遠(yuǎn)志10兩,枸杞子10兩,肉蓯蓉10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(xì)末,煉密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虛損乏力,畏寒肢冷,腰膝酸軟,食減便溏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次3錢,淡鹽湯送下。

    摘錄《丸散膏丹集成》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:參桂鹿茸丸處方

    茯苓80兩,白芍80兩,熟地80兩,生地80兩,鹿茸(去毛)80兩,龜版(炙)40兩,杜仲炭40兩,秦艽40兩,艾炭40兩,山萸肉(炙)40兩,澤瀉40兩,橘皮40兩,續(xù)斷40兩,鱉甲(炙)40兩,沒藥(炙)40兩,棗仁(炒)40兩,人參(去蘆)40兩,元胡(炙)30兩,紅花30兩,石脂(煅)30兩,紅白雞冠花60兩,乳香(炙)30兩,甘草20兩,琥珀20兩,阿膠(炒)120兩,牛膝46兩,黃芩50兩,天冬54兩,香附(炙)120兩,川牛膝40兩,藏紅花20兩(上藥用黃酒1550兩,入罐蒸3晝夜),當(dāng)歸80兩,砂仁40兩,肉桂(去粗皮)40兩,白術(shù)(炒)60兩,川芎60兩,橘皮120兩,沉香10兩,木香10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藥中后8味,共串粗末,拌蒸下罐藥料曬干,共研為細(xì)粉過羅,煉蜜為丸,重3錢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滋陰補(bǔ)腎,益氣養(yǎng)榮。主氣虛血虧,身體衰弱,精神萎靡,腰膝酸軟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1丸,溫開水送下,1日2次。

    摘錄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黃耆、當(dāng)歸、僵蠶、白芍(炒)、防風(fēng)、丹皮、桔梗、陳皮、甘草、糯米。功能主治小兒痘疹火癥,在六七八九日,曾用涼血解毒之藥,毒氣稍退,顏色少淡者。摘錄《幼科直言》卷二......
  • 處方槐角3錢,當(dāng)歸3錢,生地3錢,黃芩3錢,黃柏3錢,側(cè)柏葉3錢,枳殼2錢,地榆2錢,荊芥2錢,防風(fēng)2錢,黃連1錢,川芎1錢,生姜1錢,烏梅3枚。制法用鮮荷葉汁、煉白蜜為丸。功能主治清火疏風(fēng)止血。主腸風(fēng)下血,便后純下清血,其疾如箭,肛門不腫......
  • 《博愛心鑒》:保元湯處方人參3克 黃耆9克 甘草2克 肉桂1.5~2克功能主治主痘瘡氣虛頂陷者。用法用量上藥用水300毫升,加生姜1片,煎至150毫升。不拘時(shí)服。備注方中肉桂原書無用量,現(xiàn)據(jù)《景岳全書》卷六十三補(bǔ)。摘錄《博愛心鑒》《觀聚方要......
  • 《博愛心鑒》:保元湯處方人參3克 黃耆9克 甘草2克 肉桂1.5~2克功能主治主痘瘡氣虛頂陷者。用法用量上藥用水300毫升,加生姜1片,煎至150毫升。不拘時(shí)服。備注方中肉桂原書無用量,現(xiàn)據(jù)《景岳全書》卷六十三補(bǔ)。摘錄《博愛心鑒》《觀聚方要......
  • 《醫(yī)學(xué)衷中參西錄》上冊:保元清降湯處方野臺參15克 生赭石25克(軋細(xì))生芡實(shí)18克 生山藥18克 生杭芍18克 牛蒡子6克(炒,搗)甘草4.5克功能主治主吐衄證,下元虛損,中氣衰憊,沖氣、胃氣因虛上逆,其脈弦而硬急,轉(zhuǎn)似有力者。用法用量水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