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人參7.5克 白術6克 桃仁 陳皮各3克 黃耆4.5克 茯苓3克 甘草(炙)1.5克
上藥哎咀。
主產(chǎn)后胞損,小便淋瀝。
水煎豬、羊胞,后入藥,作一服。
人參(切)白術各等分
主中風虛弱,諸藥不應,或因用藥失宜,耗傷元氣,虛證蜂起;產(chǎn)婦誤損尿胞,小便淋瀝。
上藥用水煎稠。湯化服之。
白術(土炒)240克 人參(去蘆)薏苡仁(炒)各120克 蓮肉(去心、皮)黃耆(蜜炙)各90克 白茯苓(去皮)60克 神曲(炒)60克 澤瀉 甘草(炙)各9克
主脾胃虧損,或脹或瀉。
用水20升,煎至10升,去滓,熬成膏。每次1匙,用開水送下,一日三次。
上好人參半斤(切片,用水5大碗砂鍋內(nèi)侵火熬至3碗,將滓再煎汁1碗,共享密絹濾清,復熬稠厚,瓷碗內(nèi)收貯聽用),云片白術6兩,淮慶熟地6兩(俱熬,同上法)。
以上三膏各熬完畢,各用瓷碗盛之,頓入水中,待冷取出,蓋勿泄氣。
補氣補脾并補血。主癰疽、發(fā)背等癥,大膿后氣血大虛。
此膏用于清晨并臨睡時各進一次,自然強健精神,頓生氣血,新肉易生,瘡口易合,任瘡危險勢大膿多者,可保終無變癥。夏炎天熱恐膏易變,分作二次熬用亦好,愈后能服,須發(fā)變黑,返老還童。按:本方方名,《瘍醫(yī)大全》引作“參術地黃膏”。
人參1斤,白術(土炒)1斤,薏苡仁8兩(炒熟),蓮肉6兩(去皮心),黃耆4兩(蜜炙),茯苓(去皮)4兩,神曲(炒)2兩,澤瀉5錢,甘草(炙)5錢。
虛勞,脾胃虛弱,不能運用,或脹或瀉。
水2斗,煎1斗,去滓,再熬成膏?;驗榧毮?,每服2-3錢,飲湯調(diào)下。
《攝生秘剖》:《經(jīng)》曰:脾欲緩,急食甘以緩之,苦以泄之。白術苦甘,是以為君;東垣曰:脾胃虛則氣不足,人參甘溫補氣是以為臣;氣不足者,肉分不充,故佐以黃耆;土虛則不能生金,故佐以苡仁;虛則補其母,故佐以蓮肉;土惡濕,虛則水寡于畏,故佐以茯苓,澤瀉;土虛不能散精輸肺,故佐以神曲,通五方之氣于太陰,和諸藥之性而無忤者,甘草為使之力也。
人參、白術各等分。
補中氣,健脾胃。主脾胃虛弱,食少泄瀉,消瘦;并治婦人陰脫,產(chǎn)后淋瀝。
水煎稠,湯化服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人參7.5克 白術6克 桃仁 陳皮各3克 黃耆4.5克 茯苓3克 甘草(炙)1.5克
制法上藥哎咀。
功能主治主產(chǎn)后胞損,小便淋瀝。
用法用量水煎豬、羊胞,后入藥,作一服。
摘錄《丹溪心法》卷五《證治準繩·類方》卷一:參術膏處方人參(切)白術各等分
功能主治主中風虛弱,諸藥不應,或因用藥失宜,耗傷元氣,虛證蜂起;產(chǎn)婦誤損尿胞,小便淋瀝。
用法用量上藥用水煎稠。湯化服之。
摘錄《證治準繩·類方》卷一《攝生秘剖》卷四:參術膏處方白術(土炒)240克 人參(去蘆)薏苡仁(炒)各120克 蓮肉(去心、皮)黃耆(蜜炙)各90克 白茯苓(去皮)60克 神曲(炒)60克 澤瀉 甘草(炙)各9克
功能主治主脾胃虧損,或脹或瀉。
用法用量用水20升,煎至10升,去滓,熬成膏。每次1匙,用開水送下,一日三次。
摘錄《攝生秘剖》卷四《外科正宗》卷一:參術膏處方上好人參半斤(切片,用水5大碗砂鍋內(nèi)侵火熬至3碗,將滓再煎汁1碗,共享密絹濾清,復熬稠厚,瓷碗內(nèi)收貯聽用),云片白術6兩,淮慶熟地6兩(俱熬,同上法)。
制法以上三膏各熬完畢,各用瓷碗盛之,頓入水中,待冷取出,蓋勿泄氣。
功能主治補氣補脾并補血。主癰疽、發(fā)背等癥,大膿后氣血大虛。
用法用量此膏用于清晨并臨睡時各進一次,自然強健精神,頓生氣血,新肉易生,瘡口易合,任瘡危險勢大膿多者,可保終無變癥。夏炎天熱恐膏易變,分作二次熬用亦好,愈后能服,須發(fā)變黑,返老還童。按:本方方名,《瘍醫(yī)大全》引作“參術地黃膏”。
摘錄《外科正宗》卷一《醫(yī)統(tǒng)》卷四十六:參術膏處方人參1斤,白術(土炒)1斤,薏苡仁8兩(炒熟),蓮肉6兩(去皮心),黃耆4兩(蜜炙),茯苓(去皮)4兩,神曲(炒)2兩,澤瀉5錢,甘草(炙)5錢。
功能主治虛勞,脾胃虛弱,不能運用,或脹或瀉。
用法用量水2斗,煎1斗,去滓,再熬成膏?;驗榧毮?,每服2-3錢,飲湯調(diào)下。
各家論述《攝生秘剖》:《經(jīng)》曰:脾欲緩,急食甘以緩之,苦以泄之。白術苦甘,是以為君;東垣曰:脾胃虛則氣不足,人參甘溫補氣是以為臣;氣不足者,肉分不充,故佐以黃耆;土虛則不能生金,故佐以苡仁;虛則補其母,故佐以蓮肉;土惡濕,虛則水寡于畏,故佐以茯苓,澤瀉;土虛不能散精輸肺,故佐以神曲,通五方之氣于太陰,和諸藥之性而無忤者,甘草為使之力也。
摘錄《醫(yī)統(tǒng)》卷四十六《外科樞要》卷四:參術膏處方人參、白術各等分。
功能主治補中氣,健脾胃。主脾胃虛弱,食少泄瀉,消瘦;并治婦人陰脫,產(chǎn)后淋瀝。
用法用量水煎稠,湯化服。
摘錄《外科樞要》卷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