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補(bǔ)脾散

    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卷十一:補(bǔ)脾散處方

    麥芽(炒)90克 神曲(炒)60克 茴香(炒)草果(逐個用面裹煨熱)厚樸(制)干姜(炮)陳皮各30克 木香(生)15克 甘草(炙)15克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主脾陽不足,食積不消,大腸滑泄,腹痛腸鳴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若脾泄瀉,用訶子湯入鹽調(diào)下6克;脾虛腸鳴,氣不和,瀉不止,用炒姜酒調(diào)下,常服,鹽湯點,空腹時服。

    摘錄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卷十一《壽世保元》卷八:補(bǔ)脾散別名

    補(bǔ)脾湯

    處方

    人參(去蘆)1錢,白術(shù)1錢,白芍(酒炒)8分,茯苓8分,陳皮6分,川芎6分,黃耆(蜜炒)4分,當(dāng)歸(酒炒)4分,甘草(炙)4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銼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小兒心脾虧損,弄舌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補(bǔ)脾湯(《景岳全書》卷六十二引《醫(yī)門秘旨》)。

    摘錄《壽世保元》卷八《永類鈐方》卷十二:補(bǔ)脾散處方

    干姜(炮)、制厚樸、草果仁、砂仁、神曲(炒)、麥糵(炒)、凈陳皮、良姜(炒)、甘草(炒)各等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(xì)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飲啖生冷果菜,寒留中焦,心脾冷痛,霍亂吐利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3錢,熱鹽湯調(diào)下,不拘時候。

    摘錄《永類鈐方》卷十二《攝生眾妙方》卷六:補(bǔ)脾散處方

    人參1錢,白礬1錢,天花粉1兩5錢,枳殼5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。水1鐘,白蘿卜1個,切碎,煮令水半鐘,去蘿卜,量湯多少,下藥揉和,又入銅勺或瓷罐內(nèi),再滾一滾,入蜜2匙,即取出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一切咳嗽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待咳嗽一聲,吃1匙??杉涌疃?錢。

    摘錄《攝生眾妙方》卷六《一盤珠》卷六:補(bǔ)脾散處方

    黃耆2錢,當(dāng)歸2錢,白術(shù)2錢,棗仁1錢,遠(yuǎn)志肉1錢,茯神1錢,人參1錢,砂仁8分,甘草8分,芡實1錢半,川芎1錢半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婦人血虧經(jīng)閉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3錢,沸水調(diào)服。

    摘錄《一盤珠》卷六《雞峰》卷十二:補(bǔ)脾散處方

    肉豆蔻1兩,肉桂1兩,白術(shù)1兩,訶子1兩,人參1兩,附子1兩,白茯苓1兩,厚樸1兩,干姜半兩,丁香半兩,沉香半兩,甘草半兩,藿香葉半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(xì)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脾胃虛冷,不思飲食,心胸滿悶,多倦乏力,肌膚羸瘦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3錢,水1盞,加生姜5片,大棗2個,同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    摘錄《雞峰》卷十二《內(nèi)外科百病驗方大全》:補(bǔ)脾散處方

    洋參1兩半,茯神2兩,淮山藥2兩,于術(shù)1兩半,蒼術(shù)1兩,厚樸1兩,當(dāng)歸2兩,棗仁1兩,白芍1兩,神曲2兩,麥芽2兩,木香1兩,草果5分,蓮子2兩,砂仁7分,肉桂5分,甘草1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脾虛不欲食飯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1匙,滾水送下,小兒減半。

    摘錄《內(nèi)外科百病驗方大全》《三因》卷十一:補(bǔ)脾散處方

    麥糵(炒)3兩,神曲(炒)2兩,茴香(炒)1兩,草果(逐個用面裹,煨熟)1兩,厚樸(制)1兩,干姜(炮)1兩,陳皮1兩,木香(生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脾泄不止,食積不消,癥瘕塊結(jié),大腸滑泄,臟毒下利,腹痛腸鳴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脾泄瀉,訶子湯入鹽,調(diào)下2錢;脾虛,腸鳴,氣不和,瀉不止,炒姜酒調(diào)下;常服鹽湯點,空心食前服。

    摘錄《三因》卷十一《普濟(jì)方》卷二十一:補(bǔ)脾散處方

    木香半兩,草豆蔻(白面裹,慢火煨令焦,去皮并面)1兩,陳橘皮(湯浸去白,焙)1兩,茴香子(炒)1兩,厚樸(去粗皮,生姜汁炙)1兩,干姜(炮)1兩,荊三棱(炮)1兩,陳曲(炒)2兩,大麥糵(炒)2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散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脾臟冷氣,腹內(nèi)虛鳴泄瀉,食氣結(jié)塊,憎寒壯熱,日漸羸瘦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2錢匕,食前炒生姜鹽湯調(diào)下。

    摘錄《普濟(jì)方》卷二十一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半夏、紫蘇葉各等分。制法上為末,加蛤粉、神曲、蜘殼灰各等分,為末,以桃仁泥5錢,瓜蔞瓤1枚為丸。功能主治夏月無汗成久嗽病。用法用量本方原名半蘇散,與劑型不符,據(jù)《醫(yī)部全錄》改。摘錄《赤水玄珠》卷十一......
  • 處方神曲 半夏 豬苓各等分制法上藥研末,曲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燥濕利水。主濕熱下注,小便白濁。用法用量每服10~15克,溫開水送下。摘錄《醫(yī)學(xué)正傳》卷六......
  • 處方半夏 白茯苓 熟蒼術(shù) 厚樸 廣皮 甘草功能主治健脾燥濕,化痰消飲。主治濕氣傷脾,痰飲內(nèi)停,嘔吐清水,胸脘飽悶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錄《癥因脈治》卷二......
  • 處方半夏15克 茯苓塊15克 川連3克 厚樸9克 通草24克功能主治燥濕利水。主治濕郁于脾,胸部痞滿,不饑不食。用法用量用水1.2升,煮通草成800毫升,再入余藥,煮成300毫升,分三次服。摘錄《溫病條辨》卷二......
  • 處方人參2錢,陳皮2錢,黃耆1錢5分,當(dāng)歸1錢5分,白術(shù)1錢5分,白芷1錢5分,川芎、茯苓、皂角刺、乳香、沒藥、金銀花、甘草節(jié)。功能主治癰瘍半陰半陽,似潰非潰,似腫非腫,此皆元氣虛弱,失于補(bǔ)托所致。用法用量水、酒各半煎服。摘錄《瘍科選粹》卷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