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百合固金湯

    《慎齋遺書》卷七:百合固金湯處方

    熟地 生地 當歸身各9克 白芍 甘草各3克 桔梗 元參各2.4克 貝母 麥冬 百合各1.5克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養(yǎng)陰清熱,潤肺化痰。治腎水不足,虛火刑金,咳嗽氣喘,咽喉燥痛,痰中帶血或咯血,手足煩熱,舌紅少苔,脈細數(shù)?,F(xiàn)用于肺結(jié)核、氣管炎、支氣管擴張、肺炎中后期、肺癌、咽炎等屬肺腎陰虛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水煎服。

    如咳嗽,初一二服加五味子20粒。

    備注

    方中百合、生熟地滋養(yǎng)肺腎陰液,并為君藥;麥冬助百合以養(yǎng)肺陰,清肺熱,玄參助生熟地以益,腎陰,降虛火,共為臣藥;當歸、芍藥養(yǎng)血和營,貝母、桔?;抵箍葹樽簦桓什菡{(diào)和諸藥為使。諸藥合用,使陰液恢復(fù),肺金得固,則咳嗽、吐血諸證自愈。

    摘錄《慎齋遺書》卷七《慎齋遺書》:百合固金湯組成

    百合一錢半(4.5g) 熟地黃生地黃 當歸身各三錢(各9g) 白芍(6g) 甘草(3g)各一錢桔梗玄參各八分(各2g) 貝母麥冬各一錢半(4.5g)

    用法

    水煎服。

    功效

    養(yǎng)陰潤肺,止咳化痰。

    主治

    肺腎陰虛,虛火上炎證??人酝绿担蛱抵袔а?,咽喉燥痛,潮熱盜汗,舌紅少苔,脈細數(shù)。

    方解

    本方證為肺腎陰虛,虛火上炎所致。肺失清肅而氣逆,則咳嗽吐痰;陰虛火動,虛火上炎,故咽喉燥痛;虛火灼傷肺絡(luò),則痰中帶血;陰虛內(nèi)熱,故潮熱盜汗;舌紅少苔,脈細數(shù)均為虛熱之征。治宜養(yǎng)陰潤肺,止咳化痰。方中百合生津潤肺;生地黃、熟地黃并用,滋腎壯水,以制虛火,其中生地黃兼能涼血止血。三藥相伍潤肺滋腎,金水并補,共為君藥。麥冬、玄參養(yǎng)陰清熱,同養(yǎng)肺陰,共為臣藥。貝母、桔梗潤肺化痰止咳;當歸、白芍養(yǎng)血斂陰,同為佐藥。甘草調(diào)和諸藥,并配桔梗利咽喉,為使藥。諸藥合用,使肺腎之陰漸充,虛火自清,以達固護肺金之目的,故名“百合固金湯”。

    臨床應(yīng)用

    1.用方要點本方為治肺腎陰虛咳嗽的常用方,以咳嗽,咽喉燥痛,舌紅少苔,脈細數(shù)為辨證要點。

    2.現(xiàn)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肺結(jié)核、慢性支氣管炎、支氣管擴張、慢性咽炎等屬肺腎陰虛,虛火上炎者。

    注意

    本方藥物多為甘寒滋膩之品,脾胃虛寒,食少便溏者,應(yīng)慎用。

    方歌

    百合固金二地黃,玄參貝母桔甘藏, 麥冬芍藥當歸配,喘咳痰血肺家傷。

    摘錄《慎齋遺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半夏2兩,生姜1兩半,大黃2兩。功能主治反胃,邪實嘔吐,便秘可下者。用法用量水5升,煮取3升,分2次溫服。摘錄《準繩·類方》卷三......
  • 《類證活人書》卷十八:半夏生姜湯處方生姜15克(切)半夏(洗)10克功能主治溫胃降逆。主胃中有寒之噦逆。用法用量上藥用水400毫升,煎至320毫升,去滓,分二次溫服。摘錄《類證活人書》卷十八《圣濟總錄》卷六十七:半夏生姜湯處方半夏(湯洗去滑......
  • 處方白術(shù)2兩,半夏1兩,干姜1兩,枳實1兩,赤茯苓1兩。制法上為細末,水煮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酒癖留滯,脅肋堅痛,胸腹?jié)M悶,飲食進退及嘔逆惡心。用法用量每服20丸,生姜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摘錄《雞峰》卷十八......
  • 《脾胃論》卷下:半夏白術(shù)天麻湯處方黃柏(酒洗)0.6克 干姜0.9克 天麻 蒼術(shù) 白茯苓 黃耆 澤瀉 人參各1.5克 白術(shù) 炒神曲各3克 半夏(湯洗七次)大麥蘗面 橘皮各1.5克制法上藥哎咀。功能主治補脾胃,化痰濕,定虛風(fēng)。主脾胃虛弱,痰濕......
  • 《脾胃論》卷下:半夏白術(shù)天麻湯處方黃柏(酒洗)0.6克 干姜0.9克 天麻 蒼術(shù) 白茯苓 黃耆 澤瀉 人參各1.5克 白術(shù) 炒神曲各3克 半夏(湯洗七次)大麥蘗面 橘皮各1.5克制法上藥哎咀。功能主治補脾胃,化痰濕,定虛風(fēng)。主脾胃虛弱,痰濕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