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白芷丸

    《醫(yī)統(tǒng)》卷七十三:白芷丸處方

    白芷1兩,糯米半兩(炒黑色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,糯米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夜多小便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50丸,用木饅頭或根煎湯送下。

    摘錄《醫(yī)統(tǒng)》卷七十三《東醫(yī)寶鑒·外形篇》卷一引《本事》:白芷丸處方

    新白芷不拘多少。

    制法

    上銼,以蘿卜汁浸,曬干,為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沐浴后眩暈頭痛,或頭風(fēng)眩痛,及暴寒乍暖,神思不清,頭目昏暈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1丸,細(xì)嚼,以茶清或荊芥湯送下。

    摘錄《東醫(yī)寶鑒·外形篇》卷一引《本事》《壽親養(yǎng)老》卷四:白芷丸處方

    白芷1兩半,石斛1兩半,干姜1兩半,細(xì)辛1兩,五味子1兩,厚樸1兩,肉桂1兩,防風(fēng)1兩,茯苓1兩,甘草1兩,陳皮1兩,白術(shù)1兩1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(xì)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老人氣虛頭暈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30丸,不饑不飽時(shí)清米飲送下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本事方釋義》:白芷氣味辛溫,入手足陽明,引經(jīng)之藥;石斛氣味甘平微咸,入肝脾腎三經(jīng);干姜?dú)馕缎翜?,入手足太陰;?xì)辛氣味辛溫,入足少陰;五味子氣味酸咸溫,入腎;厚樸氣味辛溫,入足太陰陽明;肉桂氣味辛甘熱,入肝;防風(fēng)氣味辛甘平,入手足太陽;茯苓氣味甘平,淡滲入胃,能引諸藥入于至陰之處;甘草氣味甘平,入脾,通行十二經(jīng)絡(luò),能緩諸藥之性;陳皮氣味辛平微溫,入脾胃;白術(shù)氣味甘溫,入手足太陰。此治氣虛頭暈之方也。諸經(jīng)絡(luò)皆有賴于中土,故守中之藥居多,中宮氣旺,則辛熱之品得各行其志,而病情中矣。

    摘錄《壽親養(yǎng)老》卷四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五八:白芷丸處方

    白芷3兩,芎藭2兩,天南星(水煮)2兩,羌活(去蘆頭)半兩,藿香葉1兩,菊花3分,防風(fēng)(去叉)半兩,細(xì)辛(去苗并葉)1兩,當(dāng)歸(切,焙)2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,酒煮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妊婦風(fēng)氣壅,頭目不利,身體生瘡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20丸,薄荷湯送下,不拘時(shí)候。

    摘錄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五八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○七:白芷丸處方

    白芷1兩,細(xì)辛(去苗葉)1兩,五味子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石決明(洗)1兩,茺蔚子2兩,熟干地黃2兩半,蕤仁2兩半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(xì)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肝腎虛風(fēng),多淚漸昏,及生翳膜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20丸,食后溫水送下,日3次。

    摘錄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○七方出《本草綱目》卷十四引《圣惠》,名見《奇效良方》卷五十七:白芷丸處方

    白芷末、蔥白。

    制法

    搗為丸,如小豆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小兒風(fēng)寒流涕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20丸,茶送下。仍以白芷末,姜汁調(diào),涂太陽穴,乃食熱蔥粥取汗。

    摘錄方出《本草綱目》卷十四引《圣惠》,名見《奇效良方》卷五十七《千金》卷四:白芷丸處方

    白芷5兩,干地黃4兩,續(xù)斷3兩,干姜3兩,當(dāng)歸3兩,阿膠3兩,附子1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產(chǎn)后所下過多,及崩中傷損,虛竭少氣,面目脫色,腹中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20丸,酒送下,1日4-5次。無當(dāng)歸,芎藭代,入蒲黃1兩妙;無續(xù)斷,大薊根代。

    摘錄《千金》卷四《普濟(jì)方》卷三九三:白芷丸處方

    白芷半兩,檳榔1個(gè),青橘皮1分(去白),巴豆4粒(炮,去皮,出油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,同研,面糊為丸,如粟米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消乳食。主小兒宿食不消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3-5丸,溫水送下,常服。

    摘錄《普濟(jì)方》卷三九三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蘭室秘藏》卷中:安神湯處方生甘草 炙甘草各6克 防風(fēng)7.5克 柴胡 升麻 酒生地黃 酒知母各15克 黃耆60克 酒黃柏 羌活各30克制法上為粗末。功能主治頭痛頭眩,眼黑。用法用量每服15克,用水400毫升,煎至200毫升,加蔓荊子1.5克......
  • 處方犀角2錢,朱砂1錢,干漆1錢,山甲片5分,輕粉5分,旱三七2錢,京牛黃5厘,青蒿1捻,甘遂2錢,大黃2錢,麝香3厘。制法上為細(xì)末,用豬脾1個(gè),陰陽瓦焙焦成炭存性,細(xì)研,與藥面合一處,稀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癇病,忽然昏倒,目天吊,......
  • 處方礞石1兩(煅),風(fēng)化消1兩,朱砂1兩,沉香5錢,珍珠5錢。制法上為末,煎天麻膏為丸,如芡實(shí)大。功能主治利肺安心,逐痰醒神。主痰升致癲。用法用量每服3丸,姜汁、竹瀝調(diào)下。各家論述《醫(yī)略六書》:青礞石善化頑痰之固結(jié);風(fēng)化消專瀉熱結(jié)之壅痰;沉......
  • 處方熟地5兩,人參1兩5錢,黃耆(蜜炙)3錢,龍齒(煅)3錢,遠(yuǎn)志1兩5錢,桂心1兩5錢,茯神2兩(去木),炙草1兩,當(dāng)歸3兩。制法上為散。功能主治悸病脈弦澀者。用法用量水煎5錢,去滓溫服。各家論述熟地補(bǔ)腎水以上交乎心,人參補(bǔ)心氣以下交乎腎......
  • 處方犀角(鎊)半兩,車前子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人參半兩,雄黃(研)1兩。制法上為末;取桃白皮10兩、桃符10兩,水3升,煎1升,去滓,煎成膏,和前藥為丸,如麻子大。功能主治小兒客忤。用法用量每服3丸,桃柳湯送下。摘錄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