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棒瘡膏

    《古方匯精》卷二:棒瘡膏處方

    麻油4兩,雞子黃3個,血余5錢,白蠟5錢,冰片3分。

    制法

    用麻油煎滾,入雞子黃熬枯撈去,再入洗凈血余,又熬枯撈去,下白蠟、冰片,和勻,冷透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棒瘡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薄敷患處。

    摘錄《古方匯精》卷二《外科啟玄》卷十二:棒瘡膏處方

    文蛤3斤。

    制法

    用柳木層甑子內(nèi)蒸軟,曬干,如此三蒸三曬,干為細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生肌止痛。主杖瘡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用熟桐油調(diào)攤油紙上貼之。

    摘錄《外科啟玄》卷十二《瘍科選粹》卷八:棒瘡膏處方

    香油3斤,大黃1斤半,頭發(fā)1斤4兩,血竭1兩5錢,孩兒茶1兩,冰片5錢,乳香2兩,沒藥2兩,輕粉2兩,阿魏5錢,珍珠、定粉1斤。

    制法

    上將血竭等9味研為細末,又將芝麻油熬熟,將大黃切作片,煎枯去滓后,入頭發(fā)熬枯去滓,候滴水成珠。再加定粉,又熬一刻,將前9味藥徐徐下之,攪勻為度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棒瘡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方中珍珠用量原缺。

    摘錄《瘍科選粹》卷八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蟬蛻5錢,鉤藤2錢,菖蒲5錢,生梔5錢,天麻5錢,黃連5錢,川貝5錢,薄荷2錢,橘紅5錢,僵蠶2錢,粉草2錢,膽星4錢,牛黃1分,梅片3分,朱砂5分。制法上為極細末。功能主治清肺鎮(zhèn)驚,解熱化痰。主小兒驚癇,抽搐痰鳴,發(fā)熱喘促,口唇焦裂,......
  • 處方川烏5錢,白附子5錢(生用),大南星2錢,陳半夏2錢(生用)。制法上銼,以井花水拌濕,瓦器中浸之,日曬夜露,春5、夏3、秋7、冬10日,1日一換新水,日足,曬干為末。功能主治小兒急慢驚風(fēng),腹痛嘔瀉,胎驚夜啼,傷風(fēng)咳嗽等。用法用量以好大粒......
  • 處方荊芥穗、槐花、制枳殼、甘草各等分。制法上為末。功能主治小兒因熱便血。用法用量蜜湯調(diào)服。摘錄《永類鈐方》卷二十一......
  • 處方白豆3兩,赤豆3兩,綠豆3兩(俱連殼,甘草煎汁浸1宿,曬、研),蟬蛻(去頭足,凈水飛)2兩,銀花2兩,元參2兩,生地2兩,荊芥穗3兩,生耆3兩,人中黃1兩5錢,歸身1兩。制法上為末,用胡荽1兩,酒浸1宿,煎汁為丸,如黍米大,辰砂5錢為衣......
  • 處方瀝青2斤半,威靈仙1兩,蓖麻子120枚(去殼,研),黃蠟2兩,乳香1兩(另研),沒藥1兩(另研),真麻油(夏)2兩(春秋3兩,冬4兩),木鱉子(去殼)28斤(切碎,研)。制法上先將瀝青同威靈仙下鍋熬化,以槐柳枝攪勻,須慢慢滴入水中,不粘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