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撥云散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:撥云散處方

    羌活、防風(fēng)、柴胡、甘草(炒),各一斤。

    炮制

    上為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男子、婦人風(fēng)毒上攻,眼目昏暗,翳膜遮障,怕日羞明,多生熱淚,隱澀難開,眶癢赤痛,瞼眥紅爛,瘀肉侵睛,但是一切風(fēng)毒眼疾,并皆治之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二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七分,食后、臨睡時服,薄荷茶調(diào),菊花苗湯下亦得。

    注意

    忌腌藏、醬、濕面、發(fā)風(fēng)、毒物等。

    摘錄《宋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三引《譚氏殊圣》:撥云散處方

    大黃1分,胡黃連1分,黃芩1分(末),馬牙消半分,蘆薈半分(末),天漿子(炒),丁香7枚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,用獨頭蒜燒熟,并醋飲為丸,如綠豆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小兒肝疳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本方方名,據(jù)劑型當(dāng)作“撥云丸”。

    摘錄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三引《譚氏殊圣》《眼科龍木集》:撥云散處方

    川芎、荊芥、薄荷、甘草、決明子、當(dāng)歸、防風(fēng)、熟地黃、木賊、旋覆花、大黃、石膏各等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(xì)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目痛,熱淚流,昏澀腫脹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2錢,食后用茶清調(diào)下;如目赤胬肉侵睛者,用淡竹葉湯調(diào)下。

    摘錄《眼科龍木集》《古今醫(yī)鑒》卷見引金光明方:撥云散處方

    歸尾、川芎、赤芍、生地黃、連翹、黃芩、山梔子、黃連、防風(fēng)、荊芥、羌活、白芷梢、枳殼、桔梗、軟石膏、大黃、甘草。

    制法

    上銼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一切眼腫疼痛,及暴發(fā)赤眼,風(fēng)熱壅實等癥。并治杖瘡腫痛未破,作憎寒壯熱,或打重血氣攻心,及打撲傷損內(nèi)重,瘀血不散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水煎,食后服。

    如眼生翳障,加白蒺藜;如眼胞紅腫如桃,倍大黃,加芒消;眼目被人打傷青腫,倍大黃。

    摘錄《古今醫(yī)鑒》卷見引金光明方《銀海精微》卷下:撥云散處方

    黃芩、甘草、藁本、梔子、防風(fēng)、菊花、密蒙花、連翹、桔梗、薄荷、赤芍藥、白蒺藜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三焦積熱、肝膈風(fēng)熱上攻,眼赤澀腫痛,年深有紅翳于烏睛上,濃淚如紅霞映日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水煎,食后服。

    摘錄《銀海精微》卷下《攝生眾妙方》卷九:撥云散處方

    爐甘石5分(云南產(chǎn)者方佳,用煎銀砂鍋火煨,如煎銀樣,不用蓋,煅令黃色,取出,童便淬之,再煅再淬,以盡童便為度,曬干,研極細(xì)末,紙羅2次方用),片腦1分(同甘石研極細(xì))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遠(yuǎn)年近日昏花,赤暴風(fēng)爛眼疾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和勻,用銀簪點眼角。

    若加空青2分在內(nèi),雖十幾年盲瞽,及胎痘瞎眼,皆復(fù)明。

    摘錄《攝生眾妙方》卷九《扁鵲心書·神方》:撥云散處方

    荊芥穗2兩,川芎2兩,防風(fēng)2兩,枳殼(麩炒)5錢,蟬蛻(去翅足)5錢,薄荷5錢,龍膽草5錢,甘草5錢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上焦壅熱,眼目赤腫疼痛,或生翳障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2錢,食后服。

    摘錄《扁鵲心書·神方》《普濟方》卷八十一:撥云散處方

    白蒺藜4兩(去刺角,全凈),甘草(生熟使)1兩,防風(fēng)1兩,羌活1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以清明日水凈洗,于日中曬干,勿令塵土入內(nèi),杵羅為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眼一切昏暗浮云,翳膜侵遮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不時煎湯洗。

    摘錄《普濟方》卷八十一《程松崖眼科》:撥云散處方

    木賊1兩,防風(fēng)6錢,柴胡6錢,青葙子8錢,蟬蛻1兩,黃芩6錢,菊花8錢,車前子8錢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極細(xì)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眼睛黑珠云翳圍滿,有瞳仁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早晨空心開水調(diào)服2錢,晚服1錢?;蛴秘i肝1塊割開,放藥末2錢填內(nèi),用濕棉紙包好,置灰中很熟食之,亦可煎服之。外點消爐散。

    摘錄《程松崖眼科》《衛(wèi)生寶鑒》卷十:撥云散處方

    川芎半兩,楮實半兩,龍膽草半兩,羌活半兩,薄荷半兩,石決明半兩,蒼術(shù)半兩,大黃半兩,荊芥穗半兩,甘草半兩,木賊半兩,密蒙花半兩,連翹半兩,川椒半兩,草決明半兩,桔梗半兩,石膏半兩,甘菊花半兩,白芷半兩,地骨皮半兩,白蒺藜半兩,檳榔半兩,石燕1對重半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眼因發(fā)濕熱不退,而作翳膜遮睛,昏暗羞明,隱澀難開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《普濟方》有地膚子、白術(shù),無地骨皮。

    注意

    忌雜魚、豬、馬、蕎面、辛熱之物。

    摘錄《衛(wèi)生寶鑒》卷十《局方》卷七(紹興續(xù)添方):撥云散處方

    羌活1斤,防風(fēng)1斤,柴胡1斤,甘草(炒)1斤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(xì)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風(fēng)毒上攻,眼目昏暗,翳膜遮障,怕日羞明,多生熱淚,隱澀難開,眶癢赤痛,瞼眥紅爛,瘀肉侵睛;并治一切風(fēng)毒眼疾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2錢,水1盞半,煎至7分,食后、臨睡時薄荷湯調(diào)下;菊花苗湯下亦得。

    注意

    忌腌藏、蝦醬,濕面、炙煿,發(fā)風(fēng)毒物。

    摘錄《局方》卷七(紹興續(xù)添方)《博濟》卷三:撥云散處方

    菊花、防風(fēng)、白蒺藜(炒令黃)、羌活、柴胡(去蘆)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風(fēng)毒眼目昏暗,翳膜遮障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1錢半,水1盞,煎至6分,食后、臨臥溫服。

    摘錄《博濟》卷三《普濟方》卷七十五:撥云散處方

    黃芩8兩,大黃1兩半,甘草2兩,桔梗2兩,防風(fēng)2兩,連翹2兩,梔子2兩,川芎1兩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除瘀熱。主風(fēng)眼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上(口父)咀。每服5錢,水1盞半,煎7分,去滓,食后服。

    摘錄《普濟方》卷七十五《普濟方》卷八十六引《經(jīng)驗濟世方》:撥云散處方

    黃芩1兩,石膏(別研)1兩,荊芥穗1兩,蒼術(shù)1兩,甘草1兩,甘菊花(蟬蛻洗)1兩,旋覆花1兩。

    制法

    將甘菊、旋覆花用好酒拌勻,蒸過熟,曬干,杵為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一切眼疾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2錢,茶、酒調(diào)下,1日3次。

    摘錄《普濟方》卷八十六引《經(jīng)驗濟世方》《普濟方》卷七十八引《德生堂方》:撥云散處方

    白蒺藜2兩,防風(fēng)2兩,羌活2兩,川芎2兩,荊芥2兩,甘菊花2兩,蟬蛻2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(xì)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散風(fēng)毒,退翳障。主風(fēng)毒翳障,及赤爛眩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2錢,食后桑白皮熬水下。

    摘錄《普濟方》卷七十八引《德生堂方》《醫(yī)方類聚》卷七十引《醫(yī)林方》:撥云散處方

    蓮花白1兩,貝母1兩,胡椒1字(3味另同研細(xì)),硇砂1字,青鹽1字,輕粉1字,麝香少許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極細(xì)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一切眼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點眼。

    摘錄《醫(yī)方類聚》卷七十引《醫(yī)林方》《治痘全書》卷十四:撥云散處方

    防風(fēng)、甘草、羌活、黃芩、黃連、白芷、菊花、龍膽草、荊芥、石膏、川芎、大黃、草決明、石決明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散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目內(nèi)翳障,及痘后余毒不散,目生翳膜,隱澀多淚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口服。

    如小兒疳眼,加夜明砂。

    摘錄《治痘全書》卷十四《眼科全書》卷三:撥云散處方

    黃連、黃芩、石決明、川芎、白芍、草決明、麥門冬、甘草、菊花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三焦不順,肝風(fēng)上沖,肺熱氣盛,腦脂流下,致浮翳內(nèi)障,不痛不癢,臨光無神,翳如銀色,瞳睛赤色,陰看略大,陽看略小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本方方名,據(jù)劑型當(dāng)作“撥云湯”。

    摘錄《眼科全書》卷三《扶壽精方》:撥云散處方

    當(dāng)歸、生地黃、甘菊花、黃連、山梔子、黃芩、石膏、荊芥、防風(fēng)、郁金、旋覆花、木賊、青葙子、草決明、白蒺藜、草龍膽、蟬蛻。

    制法

    上銼散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內(nèi)障青蒙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水1鐘半,煎7分,食遠(yuǎn)服。

    摘錄《扶壽精方》《眼科全書》卷五:撥云散處方

    黃連、黃芩、白芍、菊花、石決明、草決明、麥冬、甘草、川芎、連翹、青葙子、藁本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玉翳浮滿外障。風(fēng)沖入腦,積熱肝膈,發(fā)歇疼痛,失于調(diào)理,日久累積,血凝不散,結(jié)成白翳,遮滿瞳仁如玉,五色相似,如此之狀,有退有進(jìn),有紅有淚,發(fā)歇不定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本方方名,據(jù)劑型當(dāng)作“撥云湯”。

    如痛,加蔓荊子;身熱,加龍膽草。

    摘錄《眼科全書》卷五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:撥云散處方

    黃連1兩,爐甘石4兩(將爐甘石用火煅紅,水飛3至4次,曬干或低溫干燥;再用方內(nèi)黃連熬汁,熬濾3次,將濾液合并,用文火濃縮,加入煅護(hù)甘石吸完為止,陰干,為極細(xì)粉,每4兩細(xì)粉兌入冰片1錢5分,琥珀1錢5分,珍珠粉1錢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極細(xì)末,混合均勻,裝瓶,大瓶重4分,小瓶重2分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明目退翳。主暴發(fā)火眼,紅腫疼痛,眼邊赤爛,云翳遮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蘸涼開水點入眼角。

    摘錄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五引《吉氏家傳》:撥云散處方

    草決明1錢,土瓜半兩,大黃半兩,玄參半兩,砱砱石半兩,宣連半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小兒疳眼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1錢,水1盞,煎7分,食后溫服。

    摘錄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五引《吉氏家傳》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天津方):撥云散處方

    甘石1斤(用黃連1兩,熬水過濾,浸煅甘石,飛凈去滓,曬干,每10兩甘石兌),冰片1兩,麝香2分,熊膽(化水)2錢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極細(xì)末,3分重裝瓶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明目退翳。主暴發(fā)火眼,氣蒙昏花,紅腫痛癢,流淚怕光,外障云翳,眼邊紅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用玻璃棍蘸藥,點眼角內(nèi)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天津方)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吉林方):撥云散處方

    當(dāng)歸尾3錢4分,防風(fēng)3錢4分,膽草3錢4分,黃連3錢4分,連翹3錢4分,黃芩3錢4分,黃柏3錢4分,硼粉3錢4分,石決3錢4分,蒙花3錢4分,車前3錢4分,赤芍花粉3錢4分,谷精3錢4分,柴胡3錢4分,玄參3錢4分,川軍3錢4分,菊花3錢4分,山梔3錢4分,木通3錢4分,蟬蛻3錢4分,荊芥3錢4分,木賊3錢4分,蒺藜3錢4分,生地3錢4分,羌活3錢4分,川芎3錢4分,甘草3錢4分,薄荷3錢4分,草決3錢4分,甘石3斤2兩。

    制法

    將前藥熬水煅甘石,研面,用水飛過,再研極細(xì)面,按每1兩兌梅片4分即成,裝眼藥瓶內(nèi)嚴(yán)封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蠲翳清蒙,收瞳明目,解癢止痛。主云蒙翳睛,暴發(fā)火眼,爛眼邊,瞳仁散大,迎風(fēng)流淚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用銀簪蘸冷水點藥,上于眼內(nèi)或眼角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吉林方)《救偏瑣言·備用良方》:撥云散別名

    革三、五十一號臨象方

    處方

    生地、黃連、木通、荊芥穗、谷精草、甘草、赤芍、羚羊角,大黃1分至3分,木賊、甘菊、金銀花、羌活、望月沙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痘后熱毒在肝,兩目通紅,甚至起障生翳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革三(《痧癥全書》卷下)、五十一號臨象方(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一)。本方方名,據(jù)劑型,當(dāng)作“撥云湯”?!娥鹈浻窈狻繁痉接茫荷匾诲X五分,川連三分,木通一錢,荊芥穗一錢,甘草四分,赤芍一錢,大黃一錢(酒炒黑,存性),羚羊角三分(磨汁),谷精草一錢五分,木賊八分(去節(jié)),甘菊六分(白者,去蒂用),銀花一錢,羌活八分,望月沙三錢。

    摘錄《救偏瑣言·備用良方》《圣濟總錄》卷一○九:撥云散處方

    蔓荊實3升(煮1遍,炒1遍),苘實(炒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蒺藜子(炒去角)1兩,青葙子1兩,惡實(炒)1兩,防風(fēng)(去叉)2兩,菊花2兩,旋覆花2兩,甘草(炙)2兩,谷精草4兩,石決明4兩,地骨皮4兩,蟬殼4兩,木通(銼)4兩,牡礪(燒)4兩,淡竹葉3兩,烏賊魚骨(去甲)3兩,白花蛇(酒浸,去骨,炙)3兩,木賊3兩,龍膽3兩,細(xì)辛(去苗葉)3兩,密蒙花3兩,蒼術(shù)(去皮,米泔浸1宿,切,焙)半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散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一切風(fēng)毒,眼見黑花,攀睛翳暈,瘀肉侵暗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2錢匕,丈夫用生椒湯調(diào)下,婦人用茶調(diào)下;小兒疳眼雀目,每服1錢匕,生米泔調(diào)下。

    腎臟風(fēng)毒眼,加胡桃仁4兩。

    摘錄《圣濟總錄》卷一○九《準(zhǔn)繩·幼科》卷六:撥云散別名

    撥云丹

    處方

    兔糞2斤(如芒蘆花色者佳),蟬蛻2兩,木通2兩,白蒺藜2兩,甘草1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極細(xì)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小兒瘡疹后,眼中生翳膜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撥云丹(《壽世保元》卷八)。

    摘錄《準(zhǔn)繩·幼科》卷六《圣濟總錄》卷一○九:撥云散處方

    楮實(微炒)1兩,荊芥穗半兩,甘草(炙、銼)1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(xì)散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一切眼內(nèi)外翳膜遮障,磣澀疼痛,羞明怕日,胬肉攀睛,及冷熱淚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2錢匕,食后、臨臥臘茶調(diào)下。

    摘錄《圣濟總錄》卷一○九《濟陽綱目》卷一○一:撥云散處方

    爐甘石半斤(煅7次,入童便淬如雞子黃為度,研細(xì)末),硇砂(去尖石,研細(xì)末)5錢,硼砂5錢,黃丹(水飛)5錢,青鹽5錢,盆消5錢,輕粉1錢,蕤仁60個(去皮,用白仁,黃色者不用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極細(xì)末,研無聲為度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眼中有翳云遮障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點眼。

    注意

    近日瘀痛眼不可點,忌雞、魚、一切辛熱之物。

    摘錄《濟陽綱目》卷一○一《回春》卷五:撥云散處方

    珍珠5分,膽礬5分,石燕(醋煅)5分,宮硼砂(飛過)5分,琥珀5分,瑪璃5分,乳香5分,血竭5分,石蟹1錢,辰砂1錢,黃連1錢,大片腦半分,爐甘石(火煅,童便淬)5錢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極細(xì)末,用瓷器盛貯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一切眼目風(fēng)熱腫痛,昏暗不明,生花障翳,或熱極紅赤,痛不可忍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先將涼水洗凈眼后,用銀簪挑藥點眼,良久則效。如作膏子,用蜜調(diào)和點之。

    摘錄《回春》卷五《良朋匯集》卷三:撥云散處方

    羊腦爐甘石8兩(揀沒石性的,用砂茶吊1個,將爐甘石上火1煅,用水飛去細(xì)粉,粗滓不用,曬干聽用),川黃連5錢,羌活5錢,連翹5錢,黃芩5錢(水3大碗,煎1碗,又水2碗,煎半碗,2次放1處;又將飛過爐甘石燒紅,倒在童便內(nèi),如次3淬,第4次燒紅方淬于煎藥內(nèi),再勿見火;如有濕,待其自干聽用),硼砂3兩(生用),海螵蛸2兩(煮去鹽性),石決明(煅)1兩,乳香(去油)5錢,沒藥(去油)5錢,瓜兒血竭5錢,熊膽3錢,麝香3分,冰片1錢。

    制法

    上共乳無聲方好,瓷罐內(nèi)秘收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老年目昏,攀睛胬肉,拳毛倒睫,迎風(fēng)流淚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點時用骨簪蘸涼水,點大眼角。

    摘錄《良朋匯集》卷三《活人書》卷二十一:撥云散別名

    撥明散

    處方

    桑螵蛸1兩(炙令焦,細(xì)研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(xì)末,入麝香少許,令勻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疹痘瘡毒入眼,及生翳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撥明散(《普濟方》卷四○四)。

    摘錄《活人書》卷二十一
更多中藥材
  • 別名萬靈丹(《濟陽綱目》卷一)。處方茅術(shù)240克 全蝎 石斛 明天麻 當(dāng)歸 甘草(炙)川芎 羌活 荊芥 防風(fēng) 麻黃 北細(xì)辛 川烏(湯泡,去皮)草烏(湯泡,去皮、尖)何首烏各30克 明雄黃18克制法上為細(xì)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每藥30克作4......
  • 《宣明論方》卷七:保安丸處方川大黃90克(新水浸一宿,蒸熟,切片,焙)干姜30克(炮)大附子15克(去皮、臍)鱉甲45克(好醋300毫升,炙令干)制法上為末,取三年米醋800毫升,先煎400毫升,然后和藥,丸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主癥積。心腹......
  • 別名保安丸處方附子(炮)1兩,當(dāng)歸1兩,陳皮(去白)1兩,干姜(炮)1兩,蜀椒(去子)半兩,厚樸(去皮,以姜汁炙令香熟)半兩,吳茱萸半兩,舶上硫黃1分(另研至細(xì))。制法上為細(xì)末,硫黃末和勻,以米醋和作劑,分為兩團(tuán),別用白面半斤裹藥令勻,如燒......
  • 處方半夏半兩,天南星半兩,牽牛1兩,大黃半兩,黃柏1兩半,蛤粉1兩,巴豆4個(一方無巴豆有干姜)。制法上為末,水泛為丸,如小豆大。功能主治補養(yǎng)氣血,宣行榮衛(wèi)。主久新諸嗽,或上逆涎喘,短氣痰鳴,咽干煩渴,大小便澀滯,肺痿勞劣,心腹痞滿急痛,膈......
  • 處方人參1兩,白術(shù)1兩,茯苓1兩,炙甘草5錢,南星(炮)5錢,白附子5錢,代赭石(煅,醋淬)1兩,蛇含石(煅)2錢。制法上為末,端陽日粽搗為餅,計重1錢。功能主治吐、瀉、驚、疳;吐瀉日久,恐傳慢驚。用法用量每服1餅,吐,生姜湯送下;瀉,米飲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