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蜘蛛抱蛋

   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蜘蛛抱蛋拼音注音Zhī Zhū Bào Dàn別名

    大葉萬(wàn)年青、竹葉盤、九龍盤、竹節(jié)伸筋、趕山鞭、斬龍劍

    來(lái)源

    百合科蜘蛛抱蛋屬植物蜘蛛抱蛋Aspidistra elatior Blume,以根狀莖入藥。四季可采,曬干或鮮用。

    性味

    甘,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散瘀,補(bǔ)虛止咳。用于跌打損傷,風(fēng)濕筋骨痛,腰痛,肺虛咳嗽,咯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0.5~1兩。

    摘錄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蜘蛛抱蛋拼音注音Zhī Zhū Bào Dàn別名

    一葉(《琉球國(guó)志略》),一帆青(《質(zhì)問本草》),飛天蜈蚣、哈薩喇(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),竹葉伸筋(《衡山民間草藥》),大九龍盤、竹葉盤、九龍盤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,趕山鞭、蓼葉伸筋、大伸筋、搖邊竹、龍骨草、鐵馬鞭、甘心蜈蚣、竹根七、地蜈蚣,九節(jié)龍、蜈蚣草、一寸十八節(jié)(《湖南藥物志》),土里蜈蚣、貍角葉、單枝白葉(《福建中草藥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

    來(lái)源

    為百合科植物蜘蛛抱蛋根莖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分布我國(guó)南部。各地有栽培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40~80厘米。根莖橫走,節(jié)間有葉鞘抱莖。葉基生直立;橢圓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,長(zhǎng)30~45厘米,寬5~7厘米,先端尖,基部狹窄,葉面深綠色,光澤,背面綠色,革質(zhì),平行脈8~12條;葉柄長(zhǎng)25~50厘米,有深溝紋?;ㄇo短,緊靠地面,頂生1花,徑3~4厘米,船狀卵形;苞片3;花被8齒裂,杯狀,合生,暗紫色,少有白色;雄蕊6~8;雌蕊1。漿果球形,徑約1厘米,綠色,花柱宿存。種子卵圓形?;ㄆ谙募尽?/p>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地下部分含幾種甾體皂甙,其中蜘蛛抱蛋甙,甙元為薯蕷皂甙元,糖有4分子,即2分子葡萄糖,1分子半乳糖及1分子木糖。

    性味

    《貴州民間藥物》:"性溫,味辛微澀,無(wú)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通絡(luò),泄熱利屎。治跌打損傷,腰痛,經(jīng)閉腹痛,頭痛,牙痛,熱咳傷暑,泄瀉,砂淋。

    ①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:"治熱癥,腰痛,咳嗽。"

    ②《貴州民間藥物》:"止痛,接骨,補(bǔ)虛弱。"

    ③《湖南藥物志》:"行氣活血,止血退熱,強(qiáng)筋骨。治泄瀉,經(jīng)閉腹痛,跌打損傷,筋骨痛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跌打損傷;九龍盤煎水服,可止痛;搗爛后包傷處,能接骨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

    ②治多年腰痛:九龍盤一兩五錢,杜仲一兩,白浪稿泡五錢。煎水兌酒服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

    ③治筋骨痛:蜘蛛抱蛋三至五錢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
    ④治經(jīng)閉腹痛:蜘蛛抱蛋三至五錢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
    ⑤治風(fēng)火頭痛,牙痛:鮮蜘蛛抱蛋全草一至二兩。煎服。

    ⑥治肺熱咳嗽:鮮蜘蛛抱蛋一兩,水煎,調(diào)冰糖服。

    ⑦治傷暑發(fā)熱身痛,昏睡,喜嘔,腹痛(俗名斑痧):鮮蜘蛛抱蛋一兩。水煎服。(⑤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藥》)

    ⑧治瘧疾:九龍盤研末,大人一錢,小兒五分,于發(fā)瘧前三小時(shí)用開水吞服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

    ⑨治砂淋:蜘蛛抱蛋、大通草、木通,煎水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蜘蛛抱蛋拼音注音Zhī Zhū Bào Dàn別名

    一帆青、飛天蜈蚣、哈薩喇、竹葉伸筋、大九龍盤、竹葉盤、九龍盤、趕山鞭、蓼葉伸筋、大伸筋、搖邊竹、甘心蜈蚣、地蜈蚣、九節(jié)龍、一寸十八節(jié)、竹根七、土里蜈蚣、地雷公、入地蜈蚣、石上劍、山蜈蚣。

    英文名Rhizome of Common Aspidistra出處

    出自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

    來(lái)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百合科植物蜘蛛抱蛋的根莖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Aspidistra elatior Bl.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全年均可采,除去須根及葉,洗凈,鮮用或切片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分布我國(guó)長(zhǎng)江以南地區(qū)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蜘蛛抱蛋,多年生常綠草本,高達(dá)90cm。地下根莖橫生,粗硬,生有多數(shù)須根。葉單生;葉片革質(zhì),從地下根莖上長(zhǎng)出,直立;橢圓狀披針形或?qū)捙樞?,?.5-11cm,先端急尖,基部狹窄,形成溝狀綠色的窄長(zhǎng)葉柄;葉片綠色有光澤,常有少數(shù)大小不等的淡黃色斑跡,有多條明顯的平行脈?;▎蝹€(gè)從根莖生出,貼近地面,花葶短;花被鐘形,內(nèi)面紫褐色,外面有紫褐色斑點(diǎn);雄蕊8個(gè),生于花被筒的近下部,柱頭呈明顯4裂,較大,直徑約為14mm。漿果卵圓形,含種子1顆。花期3-5月。

    栽培

    各地常見栽墻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根狀莖粗壯,稍肉質(zhì)。直徑5-10mm,外表棕色,有明顯節(jié)和鱗片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地下部分含原蜘蛛抱蛋甙(protoaspidistrin),甲基原蜘蛛抱蛋甙(methylprotoaspidistrin),1β,2β,3β,4β,5β-五羥基螺甾-25(27)-烯(1β,2β,3β,4β,5β-pentahydroxyspirost-25(27)-ene)即△25(27)-五羥螺皂甙元或△25(27)-新五羥螺皂甙元(△25(27)-pentologenin,△25(27)-neopentologenin)及螺甾烷醇(spirostanol)。全草含槲皮素3-O-半乳糖甙(quercetin 3-O-galactoside)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辛;甘;性微寒

    注意

    忌生冷食物。孕婦忌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止痛;清肺止咳;利尿通淋。主跌打損傷;風(fēng)濕痹痛;腰痛;經(jīng)閉腹痛;肺熱咳嗽;砂淋;小便不利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,鮮品30-60g?;蜃骶苿?;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跌打損傷:九龍盤煎水服,可止痛;搗爛后包傷處,能接骨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②治多年腰痛:九龍盤一兩五錢,杜仲一兩,白浪稿泡五錢。煎水兌酒服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③治筋骨痛:蜘蛛抱蛋三至五錢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④治經(jīng)閉腹痛:蜘蛛抱蛋三至五錢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⑤治風(fēng)火頭痛,牙痛:鮮蜘蛛抱蛋全草一至二兩。煎服。⑥治肺熱咳嗽:鮮蜘蛛抱蛋一兩,水煎,調(diào)冰糖服。⑦治傷暑發(fā)熱身痛,昏睡,喜嘔,腹痛(俗名斑痧):鮮蜘蛛泡蛋一兩。水煎服。(⑤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藥》)⑧治瘧疾:九龍盤研末,大人一錢,小兒五分,于瘧疾前三小時(shí)用開水吞服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⑨治砂淋:蜘蛛抱蛋、大通草、木通,煎水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:治熱癥,腰痛,咳嗽。

    2.《貴州民間藥物》:止痛,接骨,補(bǔ)虛弱。

    3.《湖南藥物志》:行氣活血,止血退熱,強(qiáng)筋骨。治泄瀉,經(jīng)閉腹痛,跌打損傷,筋骨痛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ào Pí Zhānɡ別名揚(yáng)子木姜子、剝皮楓、花殼柴英文名Chinese Litse出處始載于《中國(guó)植物志》。來(lái)源藥材基源:為樟科植物豹皮樟的根及莖皮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Litsea coreana Lévl.var. sine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ào Pí Gū別名豹皮香菇、白香菇來(lái)源藥材基源:為白蘑科真菌潔麗香菇的子實(shí)體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Lentinus lepideus Fr.[Agaricus lepideus Fr.]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、秋季采收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豹肉拼音注音Bào Ròu出處《別錄》來(lái)源為貓科動(dòng)物豹的肉。性味甘酸,溫。①《別錄》:“味酸,平,無(wú)毒?!阿凇肚Ы稹な持巍罚骸八幔瑴?,無(wú)毒?!阿邸度杖A子本草》:“微毒?!阿堋夺t(yī)林纂要》:“甘,溫?!肮δ苤髦微佟秳e錄》:“主安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ào Yào Ténɡ別名四川白前、西川鵝絨藤英文名Deceiving Swallowwort出處始載于《中國(guó)高等植物圖鑒》。來(lái)源藥材基源:為蘿藦科植物豹藥藤的根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Cynanchum decipiens Sch......
  •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豹骨拼音注音Bào Gǔ別名川四腿、金錢豹骨來(lái)源貓科動(dòng)物金錢豹Panfhera pardus L.及其他豹的骨骼。歸經(jīng)歸肝、腎經(jīng)。性味甘、辛,溫。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通絡(luò),強(qiáng)筋健骨。用于風(fēng)濕痹痛,腳膝酸軟。用法用量3~6錢,入丸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