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棗樹根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棗樹根拼音注音Zǎo Shù Gēn別名

    棗根(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為鼠李科植物樹根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植物形態(tài)詳"大棗"條。

    性味

    《四川中藥志》:"性平,味甘,無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關(guān)節(jié)酸痛,胃痛,吐血,血崩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風(fēng)疹,丹毒。

    ①《千金方》:"治小兒火丹,初從足趺起,正赤色者,煮汁沐浴五、六度。"

    ②《分類草藥性》:"治吐血,崩癥。調(diào)經(jīng)種子。"

    ③《四川中藥志》:"下乳,清熱,調(diào)經(jīng)。治濕氣及小兒風(fēng)丹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。外用:煎水洗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蕁麻疹(風(fēng)丹):棗子根同樟樹皮煎水洗浴,日二次。(《四川中藥志》)

    ②治關(guān)節(jié)酸痛:棗樹根一兩,五加皮五錢。水煎服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(cè)》)

    ③治胃痛:鮮棗樹根二兩,豬舌頭一個(gè)。燉熟吃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(cè)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棗樹根拼音注音Zǎo Shù Gēn別名

    棗根、棗子根。

    英文名Root of Common Jujube, Root of Chinese Date出處

    出自《本草綱目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鼠李科植物棗Ziziphus jujuba Mill.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Ziziphus jujuba Mill.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秋后采挖,鮮用或切片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山區(qū)、丘陵或平原,全國各地廣為栽培,栽培品種甚多。

    資源分布:原產(chǎn)我國,現(xiàn)亞洲、歐洲、和美洲常有種植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棗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高達(dá)10m。有長枝、短枝和新枝,長枝平滑,無毛,幼枝纖細(xì)略呈“之”形彎曲,紫紅色或灰褐色,具2個(gè)托葉刺,長刺可達(dá)3cm,粗直,短刺下彎,長4-6mm;短枝短粗,長圓狀,自老枝發(fā)出;當(dāng)年生小枝綠色,下垂,單生或2-7個(gè)簇生于短枝上。單葉互生,紙質(zhì),葉柄長1-6mm,長枝上的可達(dá)1cm;葉片卵形、卵狀橢圓形,長3-7cm,寬2-4cm,先端鈍圓或圓形,具小尖頭,基部稍偏斜,近圓形,邊緣具細(xì)鋸齒,上面深綠色,無毛,下面淺綠色,無毛或沿脈被疏柔毛;基生三出脈。花黃綠色,兩性,常2-8朵著生于葉腋成聚傘花序;萼5裂,裂片卵狀三角形;花瓣5,倒卵圓形,基部有爪;雄蕊5,與花瓣對(duì)生,著生于花盤邊緣;花盤厚,肉質(zhì),圓形,5裂;子房2室.與花盤合生,花柱2半裂。核果長圓形或長卵圓形,長2-3.5cm,直徑1.5-2cm,成熟時(shí)紅色,后變紅紫色,中果皮肉質(zhì)、厚、味甜,核兩端銳尖。種子扁橢圓形,長約1cm?;ㄆ?-7月,果期8-9月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肝;脾;腎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甘;溫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調(diào)經(jīng)止血;祛風(fēng)止痛;補(bǔ)脾止瀉。主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;不孕;崩漏;吐血;胃痛;痹痛;脾虛泄瀉;風(fēng)疹;丹毒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0-30g。外用:適量,煎水洗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千金方》:治小兒火丹,初從足趺起,正赤色者,煮汁沐浴五、六度。

    2.《分類草藥性》:治吐血,崩癥。調(diào)經(jīng)種子。

    3.《四川中藥志》:下乳,清熱,調(diào)經(jīng)。治濕氣及小兒風(fēng)丹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hónɡ Shù Jué英文名Harland's Chien Fern出處始載于《植物分類學(xué)報(bào)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烏毛蕨科植物崇澍蕨的根莖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Chienioperis harlandii (Hook. 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Wū別名烏頭、五毒根英文名RADIX ACONITI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. 的干燥母根。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,除去子根、須根及泥沙,曬干。性狀本品呈不規(guī)則的圓錐形,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川烏頭拼音注音Chuān Wū Tóu別名川烏(《金匱要略》)出處侯寧極《藥譜》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(栽培品)的塊根。夏至至小暑間挖出全株,除去地上部莖葉,然后將子根摘下,與母根分開,抖凈泥土,曬干。生境分布主要栽培于四川、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Dǎnɡ Shēn別名天寧黨參、巫山黨參、單枝黨參英文名Szechwan Asiabell Root來源為桔??浦参锎h參Codonopsis tangshen Oliv. 的根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邊或灌叢中。產(chǎn)于四川、......
  • 別名藍(lán)蝴蝶、土知母、鳶尾。英文名Iridis Tectori Rhizoma。來源鳶尾科植物鳶尾Iris tectorum Maxium.的根莖。植物形態(tài)多年生草本,根莖匍匐有節(jié),粗短,具叉狀分枝,淡黃色。葉互生,2列,劍形,質(zhì)薄,淡綠色。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