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何首烏葉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何首烏葉拼音注音Hé Shǒu Wū Yè出處

    《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蓼科植物何首烏葉片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瘡腫,疥癬,瘰疬。

    《現(xiàn)代實(shí)用中藥》:"生葉貼腫瘍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生貼、煎水洗或搗涂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風(fēng)瘡疥癬作癢:何首烏葉煎湯洗浴。(《綱目》)

    ②治瘰疬結(jié)核,或破或不破,下至胸前:何首烏葉搗涂之,并取何苜烏根洗凈,日日生嚼。(《斗門方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何首烏葉拼音注音Hé Shǒu Wū Yè出處

    出自《本草綱目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olygonum molle D Don var.rude(Meissn.)A.J.Li[P.rude Meissn.;P.Paniculatum Bl.var.Rude(Meissn.)Steward」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草坡、路邊、山坡石隙及灌木叢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東、中南及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臺灣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纏繞藤本。根細(xì)長,末端成肥大的塊根,外表紅褐色至暗褐色。莖基部略呈木質(zhì),中空。葉互生;具長柄;托葉鞘膜質(zhì),褐色;葉片狹卵形或心形,長 4-8cm,寬2.5-5cm,先端漸尖,基部心形或箭形,全緣或微帶波狀,上面深綠色,下面淺綠色,兩面均光滑無毛。圓錐花序。小花梗具節(jié),基都具膜質(zhì)苞片;花小,花被綠白色,5裂,大小不等,外面3片的背部有翅;雄蕊8,不等長,短于花被;雌蕊1,柱頭3裂,頭狀。瘦果橢圓形,有3棱,黑色,光亮,外包宿存花被,花被具明顯的3翅。花期8-10月,果期9-11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微苦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解毒散結(jié);殺蟲止癢。主瘡瘍;瘰疬;疥癬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煎水洗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現(xiàn)代實(shí)用中藥》:生葉貼腫瘍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荸薺拼音注音Bí Jì別名馬蹄、烏芋、地栗、地梨、苾薺、通天草[浙江杭州]來源莎草科荸薺屬植物荸薺Eleocharis dulcis (Burm. f.) Trin. ex Henschel[E. tuberosa Ro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菝葜拼音注音Bá Qiā別名金剛藤、鐵菱角、馬加勒、筋骨柱子、紅燈果來源百合科菝葜屬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.的根狀莖。其葉也入藥。全年可采,洗凈,切片曬干,或用鹽水浸泡數(shù)小時(shí)后蒸熟,曬干。夏季采葉,曬干。性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菝葜葉拼音注音Bá Qiā Yè出處《日華子本草》來源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葉片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菝葜“條。化學(xué)成分葉含蕓香甙。性味《履巉巖本草》:“溫,無毒?!肮δ苤髦沃物L(fēng)腫,瘡癤,腫毒,臁瘡,燙傷。①《日華子本草》:“治風(fēng)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菠菜拼音注音Bō Cài來源藜科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.,以全草入藥。生境分布全國各地栽培。性味甘,涼。功能主治滋陰平肝,止咳潤腸。主治高血壓,頭痛,目眩,風(fēng)火赤眼,糖尿病,便秘。用法用量鮮品2~4兩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菠菜子拼音注音Bō Cài Zǐ別名刺蒺藜(《滇南本草》)出處《滇南本草》來源為藜科植物菠菜的果實(shí)?;瘜W(xué)成分含蔗糖、棉子糖,水蘇糖。歸經(jīng)入脾、肺二經(jīng)。性味性微溫,味微辛甜。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明目,開通關(guān)竅,利腸胃。(性味以下出《滇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