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朱砂根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朱砂根拼音注音Zhū Shā Gēn別名

    大羅傘、大涼傘、珍珠傘、涼傘遮珍珠、高腳金雞、鳳凰腸、豹子眼睛果、鐵涼傘、開喉箭、山豆根[湖南、福建、云南]

    來源

    為紫金??谱辖鹋僦参?strong>圓齒紫金牛Ardisia crenata Sims 和紫背紫金牛A. bicolor Walk.的。秋季采挖,切碎,曬干。

    性味

    苦、辛,平。

    注意

    據(jù)報(bào)道,本品如服至0.5~1兩時(shí),可出現(xiàn)惡心,厭食等副作用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行血祛風(fēng),解毒消腫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,咽喉腫痛,扁桃體炎,白喉,支氣管炎,風(fēng)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,腰腿痛,跌打損傷,丹毒,淋巴結(jié)炎;外用治外傷腫痛,骨折,毒蛇咬傷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1~3錢;外用適量,鮮根或鮮葉搗爛敷患處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朱砂根拼音注音Zhū Shā Gēn別名

    鳳凰腸、老鼠尾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,平地木、石青子、涼傘遮金珠、山豆根、地楊梅(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),散血丹、浪傘根、金雞爪(《嶺南采藥錄》),高腳羅傘(《陸川本草》),小羅傘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,土丹皮(《廣西中藥志》),金鎖匙、開喉箭、三條根、三兩金、高茶風(fēng)、鐵涼傘、雪里開花(《湖南藥物志》),金雞涼傘(《杭州藥植志》),大羅傘、大涼傘、鳳凰翔(廣州部隊(duì)《常用中草藥手冊(cè)》),紅銅盤、高腳銅盤、青紅草、硬腳金雞、珍珠傘、桂篤油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,真珠涼傘(《福建中草藥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為紫金??浦参?strong>朱砂根的。秋后采挖根部,洗凈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地林下、溝邊、路旁。分布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產(chǎn)福建、湖南、廣西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灌木,高達(dá)1.5米,全體禿凈。莖直立,有數(shù)個(gè)分枝。葉紙質(zhì)至革質(zhì),橢圓狀披針形至倒披針形,長6~12厘米,寬2~4厘米;先端短尖或漸尖,基部短尖或楔尖,兩面均禿凈,有隆起的腺點(diǎn),邊緣有鈍圓波狀齒,背卷,有腺體;側(cè)脈12~18對(duì),極纖細(xì),近邊緣處結(jié)合而成一邊脈,常隱于卷邊內(nèi);葉柄長5~10毫米。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,花序柄長1.5~2厘米;花白色或淡紅色;萼片5裂,裂片長卵形,鈍頭;花冠5裂,裂片長橢圓狀披針形,長4~5毫米,與萼片均有稀疏的腺點(diǎn);雄蕊5,花絲極短,基部扁;子房上位,花柱線形。核果球形,直徑約6毫米,熟時(shí)紅色,有黑色斑點(diǎn)?;ㄆ?~7月。

    本植物的葉(朱砂根葉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
    性狀

    干燥根,多分枝,呈細(xì)圓柱狀,略彎曲,長短不一,徑4~10毫米。表面暗紫色或暗棕色,有縱向皺紋及須根痕。質(zhì)堅(jiān)硬,斷面木部與皮部易分離,皮部發(fā)達(dá),約占斷面1/2,淡紫色,木部淡黃色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25%煎劑試管內(nèi)對(duì)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大腸桿菌、綠膿桿菌有輕度的抑制作用。60%的乙醇提取物有抗早孕作用。

    性味

    苦辛,涼。

    ①《綱目》:"苦,涼,無毒。"

    ②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"味甘,性平。"

    ③《陸川本草》:"辛苦,性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,散瘀止痛。治上感,扁桃體炎,急性咽峽炎,白喉,丹毒,淋巴結(jié)炎,勞傷吐血,心胃氣痛,風(fēng)濕骨痛,跌打損傷。

    ①《綱目》:"治咽喉腫痹,磨水或醋咽之。"

    ②《生草藥性備要)):"治痰火,跌打,去瘀生新,寬筋續(xù)骨。"

    ③《嶺南采藥錄》:"治小兒干(疳)痞。"

    ④《廣西中藥志》:"治風(fēng)濕骨痛,鶴膝風(fēng)。"

    ⑤《湖南藥物志》:"治勞傷吐血,血崩,心胃氣痛,腹脹腹痛。"

    ⑥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:"清熱解毒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;或研末為丸、浸酒。外用:搗敷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咽喉腫痛:㈠朱砂根三至五錢。水煎服。㈡朱砂根全草二錢,射干一錢,甘草一錢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
    ②治風(fēng)濕骨節(jié)痛:小郎傘五錢,木通二兩,虎骨三錢,雞骨香三錢,大血藤四錢,桑寄生三錢。浸酒二斤,每服五錢至一兩,日二次。(《廣西中藥志》)

    ③治上呼吸道感染,扁桃體炎,白喉,丹毒,淋巴結(jié)炎,能抗菌消炎退熱:朱砂根三至五錢,煎服;或研末蜜丸,每次二至三錢,一天二次。(浙江《中草藥抗菌消炎經(jīng)驗(yàn)交流會(huì)資料選編》)

    ④治流火(絲蟲病引起的淋巴管炎):朱砂根干根一至二兩。水煎,調(diào)酒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
    ⑤治肺病及勞傷吐血:朱砂根三至五錢,同豬肺燉服。先吃湯,后去藥吃肺,連吃三肺為一療程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
    ⑥治跌打損傷,關(guān)節(jié)風(fēng)痛:朱砂根三至五錢。水煎或沖黃酒服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
    ⑦治婦女白帶,痛經(jīng):朱砂根三至五錢。水煎或加白糖、黃酒沖服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
    ⑧治毒蛇咬傷:朱砂根鮮者二兩。水煎服;另用鹽膚木葉或樹皮、烏桕葉適量,煎湯清洗傷口,用朱砂根皮搗爛,敷創(chuàng)口周圍。(《單方驗(yàn)方調(diào)查資料選編》)

    臨床應(yīng)用

    治療急性咽峽炎:用10%水煎液,每服30毫升,每天3次;或用粉劑1克裝膠囊吞服,每天3次;或用蜜丸,日服3次,每次1丸(含藥粉1克)。經(jīng)治45例,痊愈22例,好轉(zhuǎn)19例,無效4例。一般于服藥當(dāng)天咽痛減輕,第2天熱退,3~4天局部紅腫消退。服藥后少數(shù)有惡心、嘔吐、胃區(qū)痛等副作用,停藥后即可恢復(fù)。

    備注

    湖南地區(qū)尚以同屬植物兩色紫金牛與本品同等使用。當(dāng)?shù)胤Q為"紅浪傘"、"紫背朱砂根"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朱砂根拼音注音Zhū Shā Gēn別名

    紫金牛、鳳凰腸、老鼠尾、平地木、石青子、涼傘遮金珠、鐵傘、散血丹、浪傘根、金雞爪、高腳羅傘、小羅傘、士丹皮、金鎖匙、開喉箭、三條根、三兩金、高茶風(fēng)、鐵涼傘、雪里開花、金雞涼傘、大羅傘、鳳凰翔、大涼傘、紅銅盤、高腳銅盤、青紅草、硬腳金雞、珍珠傘、桂篤油、真珠涼傘、八爪龍、郎傘樹、龍山子、八爪金龍、豹子眼睛果、萬龍、萬兩金

    出處

    出自《本草綱目》:朱砂根,生深山中,今惟太和山人采之。苗高尺許,葉似冬青葉,背甚赤,夏月長茂,根大如箸,赤色,此與百兩金仿佛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紫金牛科植物朱砂根或紅涼傘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1.Ardisia crenata Sims2.Ardisia crenata Sims var.bicolpr(Walker)C.Y.Wu et C. Chen[ A.Bicolor Walker]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秋季采挖,切碎,曬干或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生于海拔500-2000m的林蔭下或灌叢中。

    2.生于海拔500-2000m的林蔭下或灌叢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1.分布于西藏東南部至臺(tái)灣,湖北至海南各地。

    2.分布于西藏東南部至臺(tái)灣,湖北至海南各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1.灌木,高1-2m。除側(cè)生特殊花枝外,無分枝。葉互生;葉柄長約1cm;葉片革質(zhì)或堅(jiān)紙質(zhì),橢圓形、橢圓狀披針形至倒披針形,先端急尖或漸尖,基部換形,長7一15cm,‘寬2-4cm,邊緣具皺波狀或波狀齒,具明顯的邊緣腺點(diǎn),有時(shí)背面具極小的鱗片;側(cè)脈12-18對(duì),構(gòu)成不規(guī)則的邊緣脈。傘形花序或聚傘花序,著生于側(cè)生特殊花枝頂端;花枝近頂端常具2-3片葉;花梗長7-10mm;萼片長圓狀卵形,長1.5mm或略短,稀達(dá)2.5mm,具腺點(diǎn);花瓣白色,稀略帶粉紅色,盛開時(shí)反卷,印形,先端急尖,具腺點(diǎn),里面有時(shí)近基部具乳頭狀突起;雄蕊較花瓣短,花藥三角狀披針形,背面常具腺點(diǎn);雌蕊與花瓣近等長或略長,子房具腺點(diǎn)。果球形,直徑6-8mm,鮮紅色,具腺點(diǎn)。花期5-6月,果期10-12月,有時(shí)2-4月。

    2.本變種與朱砂根的區(qū)別為:葉背、花梗、花萼及花瓣均帶紫紅色,有的植株葉兩面均為紫紅色。

    栽培

    生物學(xué)特性 產(chǎn)亞熱帶,喜溫暖、蔭蔽和濕潤的環(huán)境。忌干旱,要求通風(fēng)及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。

    栽培技術(shù) 用種子或壓條繁殖。北方春季播種,南方12月播種,發(fā)芽適溫18℃,春季壓條,秋季即可分割。長江流域可露地栽培,宜選濕潤蔭蔽林下,或流水濺霧又不直曬之處栽培。

    田間管理 北方宜盆栽室內(nèi)越冬。夏、秋季要求水分充足,通風(fēng)良好,保持半陰。4-10月每月施液肥1~2次,新梢長至8cm以上時(shí)去頂摘心,促進(jìn)分枝。如枝條細(xì)弱,可產(chǎn)3月留地面8~10cm剪去,隨即追肥,7~10d1次,植株重新萌發(fā)后可變粗壯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根簇生于略膨大的根莖上,呈圓柱形,略彎曲,長5-25cm,直徑2-10mm。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,具多數(shù)縱皺紋及橫向或環(huán)狀斷裂痕,皮部與木部易分離。質(zhì)硬而脆,易折斷,折斷面不平坦,皮部厚,約占斷面的一半,類白色或淺紫紅色,木部淡黃色。氣微,味微苦、辛,有刺舌感。

    以條粗、皮厚者為佳。

   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:木栓層為10余列木栓細(xì)胞,內(nèi)側(cè)1-數(shù)列細(xì)胞的內(nèi)壁增厚,木化,似石細(xì)胞樣。皮層寬廣;內(nèi)皮層明顯,細(xì)胞含棕色物質(zhì),中柱鞘有單個(gè)或數(shù)個(gè)石細(xì)胞斷續(xù)排列成環(huán)。韌皮部狹窄。束內(nèi)形成層可見,木質(zhì)部發(fā)達(dá),導(dǎo)管多單列徑向排列,有的含棕黃色物;木射線寬2-6列細(xì)胞。薄壁細(xì)胞含淀粉粒。

    粉末特征:淡棕紅色。①淀粉粒眾多,類圓形、不規(guī)則卵圓形、盔帽形,直徑8-28-39μm,臍點(diǎn)點(diǎn)狀、裂縫狀,有的可見層紋;復(fù)粒由2-4分粒組成。②石細(xì)胞類方形、不規(guī)則長方形、類三角形,直徑約20μm,壁厚薄不一,紋孔明顯;散在皮層的石細(xì)胞,直徑4-7μm,壁厚,腔小。③木栓細(xì)胞類多角形,壁略厚。此外有具緣紋孔導(dǎo)管、木纖維及薄壁細(xì)胞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朱砂根的根含三萜皂甙:朱砂根甙(ardic-renin)[1],朱砂根新甙(ardisicrenoside) A、B,百兩金皂甙(ardisi-acrispin)A、B[2],以及次生單糖甙3-O-α-L-仙客來甙元A-吡喃阿拉伯糖甙(3-O-α-L-cyclamiretin A-arabinopyranoside)[3],還含巖白菜素(bergenin)及其衍生物:11-O-沒食子?;鶐r白菜素(11-O-galloylbergenin),11-O-丁香?;鶐r白菜素(11-O-syringyl bergenin),11-O-香草?;鶐r白菜素(11-O-vanilloylbergenin),11-O-(3′,4′-二甲基沒食子?;鶐r白菜素)[11-O-(3′,4′-dimethyl-galloyl)bergenin][4],去甲巖白菜素(demethyl bergenin),以及無羈萜(friedelin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紫金牛醌(rapanone)[5],胡蘿卜甙(daucosterol),菠菜甾醇(spinasterol),含18~ 30個(gè)碳原子的系列脂肪酸、蔗糖(sucrose)[6]和一新穎的環(huán)狀縮酚酸肽FR900359[7,8]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1.抑菌作用 25%煎劑試管內(nèi)對(duì)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大腸桿菌、綠膿桿菌有輕度的抑制作用。

    2.抗早孕作用 60%的乙醇提取物有抗早孕作用。

    炮制

    1.凈制:除去雜質(zhì),洗凈。

    2.切制:洗凈,切碎,曬干。

    性味

    苦、辛、性涼

    注意

    虛弱者慎用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;活血止痛。主咽喉腫痛;風(fēng)濕熱痹;黃疸;痢疾;跌打損傷;流火;乳腺炎;睪丸炎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綱目》:治咽喉腫痹,蘑水或醋咽之。

    2.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治痰火,跌打,去瘀生新,寬筋續(xù)骨。

    3.《嶺南采藥錄》:治小兒干(疳)痞。

    4.《廣西中藥志》:治風(fēng)濕骨痛,鶴膝風(fēng)。

    5.《湖南藥物志》:治勞傷吐血,血崩,心胃氣痛,腹脹腹痛。

    6.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:清熱解毒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壁虎拼音注音Bì Hǔ別名守宮、爬壁虎、爬墻虎、蝎虎、天龍來源守宮科動(dòng)物無疣壁虎Gekko subpalmatus Gunther,以干燥全體入藥。夏秋捕捉,摔死或開水燙死,曬干或焙干。東北和華東地區(qū)產(chǎn)一種無蹼壁虎Gek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壁錢拼音注音Bì Qián別名壁繭、壁蟢窩來源壁錢科動(dòng)物壁錢蟲Uroctea compactilis Koch,以活個(gè)體或所結(jié)的卵囊入藥。四季可采,開水燙死,曬干或焙干即得。性味咸、苦,寒。功能主治清熱解毒,止血。用于咽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壁錢幕拼音注音Bì Qián Mù別名壁繭(《本草拾遺》),白蟢窠(《海上方》),壁錢窠幕、白蛛窠(《綱目》),壁蟢窠(《外科全生集》),喜兒窠(《溫?zé)峤?jīng)緯》),壁錢繭(《陸川本草》),壁蠶繭(《藥材學(xué)》)。出處《本草拾遺》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寶蓋草拼音注音Bǎo Gài Cǎo別名接骨草[昆明]、蠟燭扦草、蓮臺(tái)夏枯草、佛座草、燈籠草來源唇形科野芝麻屬植物寶蓋草Lamium amplexicaule L.的全草。春夏采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性味辛、苦,平。功能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ēnɡ Chuānɡ Yào別名山暗冊(cè)、山崩砂、黃京木、山暗赤、黃金稍、白筋、白暗赤、白泡、山陰木、四大天王、山甜娘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野牡丹科植物柏拉木的根、葉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Blastus cochinchinensis 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