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野油麻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野油麻拼音注音Yě Yóu Má別名

    地參

    出處

    《貴州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唇形科植物長圓葉水蘇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河岸、草叢中或山野路旁。分布陜西、江蘇、安徽、貴州、湖北、四川、江西、臺灣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30~50厘米,具根狀莖,基部匍匐生根。莖直立,單一或分枝,方形;棱上有倒生長毛。葉對生,橢圓狀披針形,長2.5~8厘米,寬0.7~2.5厘米,先端鈍或急尖,基部寬心形,邊緣有鈍齒,兩面均有白色柔毛,下面較密;葉柄短,長0.2~0.5厘米。輪傘花序,花輪7~13,每輪有花6至多數(shù),腋生或頂生于枝梢;苞片很小,剛毛狀,對生于小花柄基部;花萼鐘狀,長0.7厘米,外面被有長毛,2唇形,5齒裂,齒端有針狀尖;花冠唇形,淡紅色或紫紅色,長1.3厘米,唇瓣外被長柔毛,上唇長圓形,全緣,下唇有3裂片;雄蕊4,2強,伸出冠簡外而蓋于上唇之下;花柱頂端2裂。小堅果4枚,倒卵形,黑褐色,光滑?;ㄆ?~6月。果期6~7月。

    性味

    性溫,味辛微甘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補中益氣,止血生肌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久?。阂坝吐橐粌?。煨水服。

    ②治病后虛弱:野油麻一兩。燉肉吃。

    ③治外傷出血:野油麻適量,搗絨敷患處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野油麻拼音注音Yě Yóu Má別名

    地參、水茴香、千密灌

    英文名Herb of Oblongleaf Betony出處

    出自《貴州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唇形科植物長圓葉水蘇的全草或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tachys oblongifolia Benth.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林下或濕地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臺灣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。具橫走根狀莖。莖高0.5-1m,在棱及節(jié)上有長柔毛。葉對生:葉柄長約2mm,或近無柄;葉片長圓狀披針形,長3-7cm,寬1-2cm,先端微急尖,基部淺心形,上面狀披針形披針形,長3-7cm,寬1-2cm,先端微急尖,基部淺心形,上面疏破柔毛,下面密被柔毛狀絨毛,沿脈上被長柔毛;輪傘花序通常6花,下部者遠(yuǎn)離,上部者密集排列成長5-8cm,假穗狀花序;小苞片條形,具微柔毛;花萼鐘狀,連齒長7mm,外被具腺絨毛,沿脈疏和長柔毛,10脈,齒5,三角狀披鏢形,具刺尖頭;花冠粉紅色或粉紅色紫色,長約1.3cm,筒內(nèi)面在喉部具微柔毛,毛環(huán)不顯或缺,上唇直立,下唇3裂,中裂片腎形,側(cè)裂片卵圓形;雄蕊4,前對較長;花盤平頂,波狀。小堅果卵球形。花期5-6月,果期6-7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辛;微甘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補氣;止血。主病后體弱;氣虛乏力;久痢;外傷出血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久痢:野油麻一兩。煨水服。②治病后虛弱:野油麻一兩。燉肉吃。③治外傷出血:野油麻適量,搗絨敷患處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Duàn來源椴樹科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 Maxim.,以樹皮、根。生境分布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。功能主治癆傷初起:樹皮或根半斤,水煎,加紅糖,沖黃酒或白酒,早晚飯前分服。久咳:根7~8錢,曬干蜜炙,水煎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Nán Mù別名美人柴、粘柴來源藥材基源:為樟科植物刨花潤楠的莖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achilus pauhoi Kanehira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用寬刨刀刨成寬約4cm的薄片,曬干備用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土壤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ǎn Gēn出處《嶺南采藥錄》來源為橄欖科植物橄欖的根。功能主治清咽,解毒,利關(guān)節(jié)。治咽喉腫痛,腳氣,筋骨疼痛。①《嶺南采藥錄》:“治腳氣,白濁。“②《泉州本草》:“治關(guān)節(jié)風(fēng)濕。“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1~2兩。外用:煎水含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ánɡ Pí別名色告白、榔皮樹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梧桐科植物絨毛蘋婆的樹膠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terculia villosa Roxb.[Sterculia lantsangensis Hu]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檀拼音注音Bái Tán別名野蕎面根、大攆藥、地胡椒、烏子樹來源山礬科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 (Thunb.) Miq.,以全株入藥。生境分布東北、華北、華東、臺灣、云南。性味苦、澀,微寒。功能主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