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豺肉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豺肉拼音注音Chái Ròu出處

    《食療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為犬科動物。

    性味

    甘酸,溫。

    ①《食療本草》:"酸。"

    ②《綱目》:"酸,熱,有毒。"

    ③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甘苦酸,溫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補虛勞,攻堅積,長氣力,消骨鯁。"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豺肉拼音注音Chái Ròu英文名Jackal as food出處

    出自《食療本草》《醫(yī)林纂要》:昔人謂豺肉不堪食,令人瘦,然山中人臘之為良藥,病久虛羸,梢食此則神氣頓足,骨力頓強;勞食傷、肉傷、堅積看,煎臘服之即消,且不損真氣,是則昔人之言,亦多有末盡失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犬科動物豺的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uon alpinus Pallas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棲息于山地、丘陵、森林等處。而熱耐寒,群居性,具獵食中型獸類之特性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黑龍江、吉林、河北、新疆、江蘇、福建、廣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豺,形似狼而短小,頭部較寬而吻較短,體重15-20kg,體長85-130cm。四肢較短,尾長略小于體長之半。耳端圓鈍。乳頭6-7對。尾毛較長。通常全身毛紅棕色,或近灰棕色而雜以黑毛。頭部、頸部、肩部及背部色調(diào)較重,并雜有黑色毛尖的針毛,腹面呈淺灰色、棕色或棕白色,口角部位及喉部也近于棕白色。四肢前面深棕褐色,內(nèi)側(cè)白以或淡灰色。尾端幾近黑色,形成黑尾尖。夏季毛短而色深,紅棕色尤顯深重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肝;腎;脾;胃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酸;性溫

    注意

    《食療本草》:“損人神情,消人脂肉。”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補虛消積;散瘀消腫。主虛勞體弱;食積;跌打瘀腫;痔瘺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煮食,適量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醫(yī)林纂要》:補虛勞,攻堅積,長氣力,消骨硬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huí Zhū Huā別名白客馬葉來源安息香科垂珠花Styrax dasyantha Perk.,以葉入藥。生境分布貴州等省。性味甘、苦,寒。功能主治止咳潤肺。主治咳嗽,肺燥。用法用量3~5錢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垂盆草拼音注音Chuí Pén Cǎo別名狗牙半支、石指甲、半支蓮、養(yǎng)雞草、狗牙齒、瓜子草英文名HERBA SEDI來源本品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 的新鮮或干燥全草。夏、秋二季采收,除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í Suì Ráo Huā別名金腰帶、了哥王、雞斷腸、雀兒麻、山棉皮、野發(fā)麻、野棉花、雀子麻、地棉麻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瑞香科植物細軸蕘花的花、根或莖皮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Wikstroemia nutans Champ.采收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í Huā Hú Zhī Zǐ別名馬掃帚來源豆科垂花胡枝子Lespedeza penduliflora (Oudemann) Nakai ssp. cathayana Hsu et All.,以花、根、根皮入藥。生境分布浙江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í Huā Xiānɡ Rú別名大黃藥、大黑頭草來源唇形科香薷屬植物垂花香薷Elsholtzia penduliflora W. W. Smith,以全草入藥。夏季采集,洗凈曬干或鮮用。性味辛,涼。功能主治清熱解毒,截瘧。用于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