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禹州漏蘆

    拼音注音Yǔ Zhōu Lòu Lú英文名RADIX ECHINOPSIS來源

    本品為菊科植物藍(lán)刺頭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 或華東藍(lán)刺頭Echinops grijisii Hance的干燥。春秋二季采挖,除去須根及泥沙,曬干。

    性狀

    本品呈類圓柱形,稍扭曲,長10~25cm,直徑0.5~1.5cm,表面灰黃色或灰褐色,具縱皺紋,頂端有纖維狀棕色硬毛。質(zhì)硬,不易折斷,斷面皮部褐色,木部呈黃黑相間的放射狀紋理。氣微,味微澀。

    貯藏

    置通風(fēng)干燥處。

    炮制

    除去雜質(zhì),洗凈,潤透,切厚片,曬干。

    鑒別

    本品粉末棕黃色。韌皮纖維多成束,直徑20~42μm,壁厚。細(xì)胞間隙有棕褐色樹脂狀物。木纖維細(xì)長,兩端漸尖,直徑12~30μm,壁較厚。具緣紋孔及網(wǎng)紋導(dǎo)管較多見,直徑20~120μm。石細(xì)胞少見,類圓形、長方形或方形,直徑35~150μm,層紋及孔溝明顯,細(xì)胞間隙有棕褐色樹脂狀物??梢娋仗?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歸胃經(jīng)。

    性味

    苦、寒。

    注意

    孕婦慎用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,排膿止血,消癰下乳。用于諸瘡癰腫,乳癰腫痛,乳汁不通,瘰疬瘡毒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4.5~9g。

    摘錄《中國藥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Xì Xīn別名貝茜花(《中國種子植物分類學(xué)》)。出處《四川中藥志》來源為毛茛科植物單葉升麻的全草。生境分布生于林下陰處。分布四川、云南、貴州、廣西、湖南、湖北、陜西等地。原形態(tài)多年生草本,高40~60厘米。根莖長達(dá)10厘米......
  • 別名白花茶匙紅、白花塔仔草、老虎花、毛繡球防風(fēng)、白風(fēng)輪菜、銀針七、北風(fēng)草、燈籠花來源唇形科白蜂窩草屬植物白絨草Leucas mollisima Wall.,以全草入藥。夏季枝葉茂盛時采收,曬干,或四季隨采隨用。性味甘、微辛,平。功能主治清肺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綠葉拼音注音Bái Lǜ Yè別名羊奶果、胡頹子、天青地白、小羊奶果來源胡頹子科白綠葉Elaeagnus viridis Servett. var. delavayi Lecte.,以莖皮、根皮、葉入藥。生境分布云南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ǜ Yè Guǒ Shí來源藥材基源:為胡頹子科植物白綠葉Elaeagnus viridis Serv.var. delavayi Lecte.的果實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Elaeagnus viridis Serv.va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Dù來源藥材基源:為葡萄科植物酒葡萄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Vitis labrusca L.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根及莖洗凈,切片,葉切碎,鮮用或曬干。生境分布此種產(chǎn)于美國東部,美國栽培葡萄品種多出自此種?,F(xiàn)我國云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