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崖松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崖松拼音注音Yá Sōnɡ別名

    疣果景天、小鵝兒腸[陜西]

    來源

    景天科景天屬植物細(xì)葉景天Sedum elatinoides Franch.,以帶根全草入藥。春夏采,洗凈陰干或鮮用。

    性味

    酸、澀,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,止痢。用于小兒丹毒,細(xì)菌性痢疾,阿米巴痢疾,睪丸炎;外用治燒燙傷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0.5~1兩。外用適量鮮品搗汁涂患處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崖松拼音注音Yá Sōnɡ別名

    小鵝兒腸

    出處

    《陜西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景天科植物細(xì)葉景天帶根全草。春、夏采挖帶根全草,洗凈,陰干或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草地、荒坡、石上。分布陜西、山西、河南、湖北、甘肅、四川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一年生草本,全體無毛,具須根。莖單生或叢生,高5~30厘米。葉3~5片輪生,長圓狀匙形,長8~20毫米,寬2~4毫米,先端急尖,基部漸狹,全緣,無柄或幾無柄?;ㄐ驁A錐狀或傘房狀,分枝長,下部葉腋也生有花序;花稀疏;花梗長5~8毫米,細(xì)弱;萼片5,狹三角形至卵狀披針形;花瓣5,白色,矩圓狀卵形;雄蕊10;鱗片寬匙形,頂端有深缺刻;心皮5,近直立,下部合生,有小乳頭狀突起。蓇葖成熟時(shí)上半部斜展;種子少數(shù),微小。

    性味

    酸澀,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。治小兒丹毒,細(xì)菌性痢疾,阿米巴痢疾,湯火傷,睪丸炎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。外用:搗汁涂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崖松拼音注音Yá Sōnɡ別名

    小鵝兒腸、半邊蓮。

    英文名Herb of Slenderleaf Stonecrop出處

    出自《陜西中草藥志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景天科植物細(xì)葉景天的帶根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Sedum elatinoides Franch.[S.silvestrii Pamp.]

    采收和儲藏:春、夏季挖取帶全草,洗凈,曬干或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或山谷石崖上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及去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細(xì)葉景天 一年生草本,高5-30cm。全株無毛。根須狀。莖單生或叢生,分枝或不分枝,莖上有棱,基部節(jié)上常生不定根。葉3-6片輪生,無柄或幾柄;葉長圓狀匙形或狹倒披針形,長8-20mm,寬2-7mm,先端微鈍或急尖,基部漸狹,全緣?;ㄐ驁A錐狀或傘狀,分枝長,花稀疏,花西風(fēng)細(xì),長3-8mm;萼片5,狹三角形至卵狀披針形,長2-1.5mm,先端近急尖,花瓣5,白色,披針狀卵形,長2-3mm,先端急尖,基部離生;雄蕊10,2輪,較花瓣短;鱗片5,寬匙形,先端有缺刻;心皮5,橢圓形,下部合生,背部有微乳狀突起。蓇葖果,成熟時(shí)上半部斜展。種子卵形,褐色,平滑,長0.4mm?;ㄆ?-7月,果期8-9月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;大腸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酸;澀;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。主熱毒癰腫;丹毒;睪丸炎;燙火傷;濕瘡;細(xì)菌性痢疾;阿米巴痢疾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;或搗汁,鮮品50-10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搗汁涂;或煎水洗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白前拼音注音Bái Qián別名鵝管白前、竹葉白前英文名RHIZOMA CYNANCHI STAUNTONII來源本品為蘿藦科植物柳葉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 (Decne.) Schltr. ex Lev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è別名五加皮、鵝掌楸、三葉五加、刺三甲英文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e Root-bark來源為五加科植物白勒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(L.)Merr. 的根皮。夏、秋季采挖根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千層拼音注音Bái Qiān Cénɡ別名玉樹、千層皮來源桃金娘科千皮層屬植物白千層Melaleuca leucadendra L.,以樹皮及枝葉入藥。全年可采,陰干。性味葉:辛,微溫。皮:平。功能主治葉:芳香解表,祛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千層葉拼音注音Bái Qiān Cénɡ Yè出處廣州部隊(duì)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來源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層的葉片,全年可采?;瘜W(xué)成分葉含揮發(fā)油1~1.5%,主要成分為1,8-桉葉素,占50~65%,其次為松油醇、醛類等。性味辛澀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Qiān Cénɡ Yóu來源藥材基源:為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層的葉或枝蒸取的揮發(fā)油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Melaleuca leucadendron L.原形態(tài)喬木,高達(dá)18m。樹皮灰白色,厚而松軟,呈薄層狀剝落。嫩枝灰白色。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