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原蠶子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原蠶子拼音注音Yuán Cán Zǐ別名

    蠶種(《衛(wèi)生家寶方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分類本草》

    來(lái)源

    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卵子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動(dòng)物形態(tài)詳"蠶蛾"條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蠶子(卵)的一般化學(xué)組成:水分59.90%,灰分1.5%.粗脂肪8.37%,粗纖維0.75%,糊精0.67%,淀粉0.08%,還原糖0.75%,蛋白質(zhì)24.50%,氨氮0.015%,酰胺氮0.014%,氨基酸氮0.190%。

    卵在休眠時(shí),所含糖原轉(zhuǎn)變?yōu)樯嚼嫣谴技案视?;休眠終了,后二者又復(fù)變?yōu)樘窃?。蠶子又含海藻糖。在孵出前2~3日含量最高。

    未經(jīng)加溫的蠶子,其水溶性蛋白質(zhì)有際、白蛋白、球蛋白;加溫干燥的蠶子,除上述三種蛋白質(zhì)外,還有谷蛋白、醇溶蛋白。

    蠶子蛋白質(zhì)的組成氨基酸有甘氨酸、亮氨酸、異亮氨酸、酪氨酸、脯氨酸、谷氨酸、天冬氨酸(以上氨基酸含量較多,約4~6%)、組氨酸(含量最少,約1.5%),其他氨基酸含量約2~3%。蠶子的游離氨基酸及類似物質(zhì)有:苯丙氨酸、亮氨酸、纈氨酸、酪氨酸、脯氨酸、組氨酸、蛋氨酸亞砜、丙氨酸、谷氨酸、甘氨酸、絲氨酸、賴氨酸、谷酰胺、天冬氨酸、胱氨酸、?;撬?、蘇氨酸等??傊Q子的氨基酸種類,大體上與桑葉的氨基酸相同,但尚多蛋氨酸等物質(zhì)。

    蠶卵產(chǎn)出后12小時(shí),每克含3-羥基犬尿素2500微克:三天后,含紫色素蟲眼色因1600微克,黃色素蟲眼黃素225微克。蟲眼色因是蟲眼色素之一,也存在于蜘蛛、蚊等昆蟲眼中,蟲眼黃素也是類似物質(zhì),它們都是犬尿素的衍生物。曾從20克蠶卵中分離蟲眼色因5.231毫克。蟲眼色素含量的增加與3-羥基犬尿素含量的減少相互平行。

    蠶子含尿酸,從白翅種蛾的卵30公斤中,曾分離粗制蝶呤色素24.2克。

    蠶子含維生素A,每克1國(guó)際單位(白種),12~14國(guó)際單位(黃種),維生素B1-230微克%,維生素C-83毫克%,維生素D痕跡。蠶子在發(fā)育全程中含核黃素。在孵出前(及新出的幼蟲)才有黃素腺嘿呤二核甙酸。

    蠶子含輔酶Ⅰ、輔酶Ⅱ,在休眠初期,此兩種輔酶不論氧化形或還原形,含量都見(jiàn)增高。蠶子含多種酶類,呼吸酶如琥珀酸脫氫酶、蘋果酸脫氫酶等都存在,也含L-氨基酸氧化酶、酪氨酸酶。過(guò)氧化氫酶,在初產(chǎn)的蠶子中極少,以后漸漸增多,至卵變色以后,活力恒定不變。乙酰膽堿酶,在反轉(zhuǎn)期后開(kāi)始出現(xiàn),以后漸漸增多

    蠶子灰中含碳酸鈣8.15%,以及鐵、錳、磷、氧等。每公斤新鮮卵含錳1.81毫克。每克(干重)卵含鋅211.88微克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子母秘錄》:"治倒產(chǎn)難生。燒末,飲服三錢。"

    ②《衛(wèi)生家寶方》:"治熱淋如血。燒灰,入麝香少許,水服二錢。"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原蠶子拼音注音Yuán Cán Zǐ別名

    蠶子、蠶種

    英文名Silkworm egg出處

    出自《證類本草》

    來(lái)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蠶蛾科動(dòng)物家蠶蛾的卵子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Bombyx mori L.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收集雌蛾所產(chǎn)的卵,低溫保存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我國(guó)大部地區(qū),均有飼養(yǎng)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很廣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家蠶蛾,雌、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鱗片。體長(zhǎng)1.6-2.3cm。翅展3.9-4.3cm。體翅黃白色至灰白色。前翅外緣頂角后方向內(nèi)凹切,各橫線色稍暗,不甚明顯,端線與翅脈灰褐色,后翅較前翅色淡,邊緣有鱗毛稍長(zhǎng)。雌蛾腹部肥碩,末端鈍圓;雄蛾腹部狹窄,末端稍尖。幼蟲即家蠶,體色灰白至白色,胸部第2、第3節(jié)稍見(jiàn)膨大,有皺紋。腹部第8節(jié)背面有一尾角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蠶子一般化學(xué)組成:水分59.90%,灰分1.5%,粗指及8.37%,粗纖維0.75%,糊精(dextrin)0.675,淀粉0.08%,還原糖0.75%,蛋白質(zhì)24.50%,氨氮0.015%,酰胺氮0.014%,氨基酸氮0.190%。

    卵在休眠時(shí),所含糖原(sorbitol)和甘油;休眠終了,后兩者又復(fù)變?yōu)樘窃?。蠶子又含海藻糖(trehalose),在孵出前2-3天含量最高。

    未經(jīng)加溫的蠶子,其水溶性蛋白質(zhì)有(proteose)清蛋白(albumin),球蛋白(globulin);加溫干熾的蠶子,除上述三種蛋白質(zhì)外。,還有谷蛋白(glutelin),醇溶蛋白(prolamine)。

    蠶子蛋白質(zhì)的組成氨基酸有甘氨酸(glycine),亮氨酸(leucine),異亮氨酸(isoleucine),酪氨酸(tyrosine)脯氨酸(proline),異亮氨酸( isoleucine),酪氨酸(tyrosine),脯氨酸(proline),谷氨酸(glutamic acid),天冬氨酸(aspartic acid)(以上氨基酸含量較多,為4%-6%),組氨酸(含量最少,約1.5%),其他氨基酸含量2%-3%。蠶子的洲離氨基酸及類似物質(zhì)有:苯丙氨酸(phenylalanine),亮氨酸,纈氨酸(valine),酷氨酸,脯氨酸,組氨酸(histidine0,蛋氨酸亞礬(methionine sulfoxide),丙氨酸(alanine),谷氨酸,甘氨酸,絲氨酸(serine),賴氨酸(lysine),谷酰胺(glutamine),天冬氨酸,胱氨酸( cystine),?;撬幔╰aurine),蘇氨酸(threonine)等??傊Q子的氨基酸種類,大體上與桑葉的氨基酸相同,但尚多蛋氨酸(methionine)等物質(zhì)。

    蠶卵產(chǎn)出后12h,每1g含3-羥基犬尿素(3-hydroxykynurenine)2005μg;3d后,含紫色素蟲眼色因(ommine)1600μg,黃色素蟲眼黃素(xanthommatin)225μg。蟲眼色因是蟲眼色素(ommochrome)之一,也存在于蜘蛛、蚊等昆蟲眼中蟲眼黃素也是類似物質(zhì),它們都是犬尿素的衍生物。曾從蠶卵20g中分離蟲眼色因5.231mg。蟲歸色素含量的增加與3-羥基犬尿素含量的減少相互平行。

    蠶子含尿酸(uric acid),從白 翅種蛾的卵30kg中曾分離粗制蝶呤色素24.2g。

    蠶子含維生素(vitamin)A,每1g含1u(白種),12-14u(黃種),維生素B1230μg%,維生素 C83mg%,維生素D痕量。蠶子在發(fā)育全程中含核黃素(riboflavine)及黃素單核苷酸(flavin mononucleotide,F(xiàn)MN),在孵出前(及新生的幼蟲)才有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(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,F(xiàn)AD)。

    蠶子含輔酶Ⅰ輔酶Ⅱ,在眠初期,此兩種輔酶不論氧化型或還原型,含量均增高.蠶子還含多種酶類,呼吸酶如琥珀酸脫氫酶(succinic dehydrogenase),蘋果酸脫氫酶(malic dehydrogenase)等都存在,也含L-氨基酸氧化酶(L-amino acid oxidase),酪氨酸酶(tyrosinase)。過(guò)氧化氫酶(catalase)在初產(chǎn)的蠶子中極少,以后漸漸增多,至卵變色以后,活力恒定不變。乙酰膽堿酶(acetyl cholinase)在反轉(zhuǎn)期后開(kāi)始出現(xiàn),以后漸漸增多。

    蠶子灰中含碳酸鈣8.15%,以及鐵、錳、磷、氯等。每1kg新鮮卵含錳1.81mg。每1g(干重)卵含鋅211.88μg.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脾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;止痙。主風(fēng)熱牙疳;破傷風(fēng);熱淋;難產(chǎn)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研末,1.5-6g。外用:適量,研末撒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子母秘錄》:治倒產(chǎn)難生。燒末,飲服三錢。

    2.《衛(wèi)生家寶方》:治熱淋如血。燒灰,入麝香少許,水服二錢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國(guó)藥典》:白芍拼音注音Bái Sháo別名芍藥英文名RADIX PAEONIAE ALBA來(lái)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. 的干燥根。夏、秋二季采挖,洗凈,除去頭尾及細(xì)根,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芥拼音注音Bái Jiè別名胡芥(《蜀本草》),蜀芥(《綱目》)。出處《唐本草》來(lái)源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嫩莖葉。生境分布全國(guó)各地多有栽培。原形態(tài)一年或二年生草本。莖較粗壯,高達(dá)1米,全體被稀疏粗毛。葉互生;莖基部的葉具長(zhǎng)柄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芥子拼音注音Bái Jiè Zǐ別名辣菜子(《中藥志》)出處《唐本草》來(lái)源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種子。夏末、秋初果實(shí)成熟時(shí)割取全株,曬干后,打下種子,除去雜質(zhì)。生境分布主產(chǎn)安徽、河南、山東、四川、河北、陜西、山西等地。以安徽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Huā Dīnɡ Xiānɡ來(lái)源藥材基源:為木犀科植物白花歐丁香的根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Syringa vulgarisL.f.alba(Weston)Vass.[S.vulgaris L.var.alba Weston]......
  •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白花丹拼音注音Bái Huā Dān別名白雪花、白皂藥、山波苓、一見(jiàn)消、烏面馬、火靈丹、假茉莉、猛老虎、白花巖陀來(lái)源為藍(lán)雪屬植物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 L.,以根和葉入藥。秋季采集,根曬干后入藥,鮮葉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