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香膠木

   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香膠木拼音注音Xiānɡ Jiāo Mù別名

    假玉桂

    來源

    榆科香膠木Celtis philippinensis Blanco,以根皮、葉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廣西。

    性味

    淡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去瘀散結(jié),消腫止血。

    跌打瘀腫,扭挫傷:鮮根皮搗爛酒調(diào)外敷。

    外傷出血:鮮葉搗爛外敷,或用根皮研粉撒布患處。

    瘡癤腫痛:鮮根皮搗爛外敷。

    摘錄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香膠木拼音注音Xiānɡ Jiāo Mù別名

    茶膠樹、刨花(《海南植物志》),牛耳膠、瓢花木(《廣西藥植名錄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陸川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樟科植物毛黃肉楠樹皮。春、夏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混交林中,分布廣東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小喬木或灌木,高達(dá)4~6米。枝有棕色絨毛。葉互生,常3或5片近輪生;葉片革質(zhì),倒卵形成橢圓形,長(zhǎng)12~20厘米,寬5~12厘米,先端急漸尖,基部急尖,新葉兩面有紅棕色絨毛,老葉上面光亮,下面有銹色毛;中脈及側(cè)脈上面稍凸起,下面明顯凸起;葉柄粗,長(zhǎng)1.5~3厘米,有絨毛?;▎涡?,雌雄異株;圓錐狀花序腋生;雄花序長(zhǎng)6厘米,雄花花被裂片橢圓形,長(zhǎng)3毫米,有長(zhǎng)柔毛,雄蕊9,最內(nèi)的3枚基部的腺體通常無柄,花絲有長(zhǎng)柔毛,花藥長(zhǎng)圓形,退化雌蕊細(xì)小,柱頭2淺裂;雌花序長(zhǎng)10厘米,雌花花被裂片長(zhǎng)1.5~2毫米,有緣毛,外面有長(zhǎng)柔毛,退化雄蕊細(xì)小,雌蕊有長(zhǎng)柔毛,花柱彎曲,柱頭2裂。果球形,徑4~6毫米,果托盤狀?;ㄆ?~12月。果期翌年2~3月。

    性味

    《陸川本草》:"辛,平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陸川本草》:"皮、葉:驅(qū)風(fēng),消腫,破積,解毒。治跌打損傷,瘡癤腫毒。"

    ②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"葉:止咳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。外用:搗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香膠木拼音注音Xiānɡ Jiāo Mù別名

    茶膠樹、刨花、茶膠木、膠木、牛耳膠、瓢花木、老人木、毛樟

    英文名Bark or leaf of Pilose Actinodaphne出處

    出自《陸川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樟科植物倒卵葉黃肉楠的樹皮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Actinodaphne pilosa (Lour.) Merr.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春、夏采收。根,除去須根、泥土;樹皮和葉,除去雜質(zhì)曬干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混交林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廣東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毛黃肉楠,小喬木或灌木,高達(dá)4-6m。枝有棕色絨毛。葉互生,常3或5片近輪生;葉片革質(zhì),倒卵形或橢圓形,長(zhǎng)12-2Ocm,寬5-12cm,先端急漸尖,基部急尖,新葉兩面有紅棕色絨毛,老葉上面光亮,下面有銹色毛;中脈及側(cè)脈上面稍凸起,下面明顯凸起;葉柄粗,長(zhǎng)1.5-3cm,有絨毛。花單性,雌雄異株;圓錐狀花序腋生;雄花序長(zhǎng)6cm,雄花花被裂片橢圓形,長(zhǎng)3mm,有長(zhǎng)柔毛,雄蕊9,最內(nèi)的3枚基部的腺體通常無柄,花絲有長(zhǎng)柔毛,花藥長(zhǎng)圓形,退化雌蕊細(xì)小,柱頭2淺裂;雌花序長(zhǎng)10cm,雌花花被裂片長(zhǎng)1.5-2mm,有緣毛,外面有長(zhǎng)柔毛,退化雄蕊細(xì)小,雌蕊有長(zhǎng)柔毛,花柱彎曲,柱頭2裂。果球形,徑4-6mm,果托盤狀?;ㄆ?-12月。果期翌年2-3月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辛;苦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止痛;解毒消腫。主跌打傷痛;坐骨神經(jīng)痛,胃痛,瘡癤腫毒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;或浸酒飲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陸川本草》:皮、葉:驅(qū)風(fēng),消腫,破積,解毒。

    2.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葉:止咳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出處《重慶草藥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花。功能主治治癆傷吐血。用法用量鮮慈竹花半斤,鮮黃桷樹寄生半斤,燉黃牛肉或殺口肉服。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英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茹拼音注音Cí Zhú Rú出處《四川中藥志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莖稈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間層。炮制鮮用或姜汁炒用。歸經(jīng)入肺、胃、肝等經(jīng)。性味味甘,性微寒,無毒。注意脾胃虛寒者忌用。功能主治清熱涼血,除煩止嘔。治胃熱嘔逆......
  • 別名張口草、華夏慈菇、燕尾草來源澤瀉科慈菇屬植物慈菇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.[S. trifolia L. var. sinensis (Sims) Makino],以球莖及全草入藥。秋季采集,洗凈曬干。性味甘、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ōu Jīn Cǎo別名蟲兒被單、筋骨菜、單背葉、青姑草、金纏萊、大娥嫦菜、石灰草、接筋草、小伸筋草、背單草、滇繁縷、白筋骨草、雞骨草、唐根草、石繁縷、糯米藤來源藥材基源:為石竹科植物石生繁縷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Stel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ā Tián Pào別名復(fù)盆子、大烏泡、烏沙莓、菜子泡、回頭龍、兩頭草、兩頭忙、烏泡倒觸傘、倒生根、烏龍毛、烏龍須、白龍須、過江龍[不定根]來源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插田泡Rubus coreanus Miq.,以果實(shí)、根及莖、藤著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