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斑茅膽草、十二妹(《廣西中獸醫(yī)藥植》),云茅草、紅韭菜(《廣西藥植名錄》)。
《廣西藥植名錄》
為鴨跖草科植物細竹蒿草的全草或根。夏、秋采收。
生于溪邊、草坡。分布廣西、廣東、貴州等地。
多年生草本。根塊狀,延長,肉質(zhì)。葉莖生或叢生于莖的基部,線狀披針形,長15~30厘米,寬1~1.5厘米,平行脈?;ㄇo長30~60厘米,有葉,節(jié)間長,禿凈;圓錐花序疏散;苞片脫落;萼片3,矩圓狀披針形;花瓣3,卵圓形,紫藍色;發(fā)育雄蕊2,花絲被毛,退化雄蕊3,禿凈。蒴果近球形,徑約6毫米。種子褐色,有不明顯的皺紋?;ㄆ诖耗┫某酢9?0~11月。
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"涼血,止血。治熱癥,小兒驚風(fēng)。"
斑茅膽草、十二妹、云茅草、紅韭菜、血見愁、土洋參、見血愁
出自《廣西藥植名錄》
藥材基源:為鴨跖草科植物細竹蒿草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urdannia simplex(Vahl) Brenan[Commelina simplex Vahl;Aneilema simplex (Vahl)Kunth;Murdannia sinica(Ker-Gawl.)Bruckn.]
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采收,洗凈,曬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200-2000m的疏林草地及林下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南及西南等地。
細竹蒿草,多年生草本。高20-50cm。根有多數(shù)須根。莖常叢生,稀單生,節(jié)間甚長,無毛或被短柔毛?;~叢生,長12-35cm,寬5-12cm;莖生葉較小,生于莖的中部,葉片條狀披針形,長3-7cm,寬約7mm,先端漸尖,基部鞘狀抱莖,鞘長1.5-2cm被長睫毛。聚傘花序排成頂生的圓錐花序;總苞片條形至披針形,果期多脫落;苞片早落;花梗細而挺直,長約4mm;萼片3,淺舟狀,長卵形,長約3mm;花瓣3,花絲下部有毛或近無毛;子房3室,長圓形,花柱線形,長約4mm。蒴果卵狀三棱形,長約4mm,每室有2顆種子。種子有幾乎呈輻射狀排列的白色斑塊?;ㄆ?-7月,果期8-11月。
甘;涼
清熱;涼血;解毒。主小兒驚風(fēng);肺熱咳嗽;吐血;目赤腫痛;癰腫瘡毒
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
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涼血,止血。治熱癥,小兒驚風(fēng)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斑茅膽草、十二妹(《廣西中獸醫(yī)藥植》),云茅草、紅韭菜(《廣西藥植名錄》)。
出處《廣西藥植名錄》
來源為鴨跖草科植物細竹蒿草的全草或根。夏、秋采收。
生境分布生于溪邊、草坡。分布廣西、廣東、貴州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多年生草本。根塊狀,延長,肉質(zhì)。葉莖生或叢生于莖的基部,線狀披針形,長15~30厘米,寬1~1.5厘米,平行脈?;ㄇo長30~60厘米,有葉,節(jié)間長,禿凈;圓錐花序疏散;苞片脫落;萼片3,矩圓狀披針形;花瓣3,卵圓形,紫藍色;發(fā)育雄蕊2,花絲被毛,退化雄蕊3,禿凈。蒴果近球形,徑約6毫米。種子褐色,有不明顯的皺紋?;ㄆ诖耗┫某酢9?0~11月。
功能主治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"涼血,止血。治熱癥,小兒驚風(fēng)。"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細竹蒿草拼音注音Xì Zhú Hāo Cǎo別名斑茅膽草、十二妹、云茅草、紅韭菜、血見愁、土洋參、見血愁
英文名Simplex Murdannia, Herb of Simplex Murdannia出處出自《廣西藥植名錄》
來源藥材基源:為鴨跖草科植物細竹蒿草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urdannia simplex(Vahl) Brenan[Commelina simplex Vahl;Aneilema simplex (Vahl)Kunth;Murdannia sinica(Ker-Gawl.)Bruckn.]
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采收,洗凈,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200-2000m的疏林草地及林下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南及西南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細竹蒿草,多年生草本。高20-50cm。根有多數(shù)須根。莖常叢生,稀單生,節(jié)間甚長,無毛或被短柔毛?;~叢生,長12-35cm,寬5-12cm;莖生葉較小,生于莖的中部,葉片條狀披針形,長3-7cm,寬約7mm,先端漸尖,基部鞘狀抱莖,鞘長1.5-2cm被長睫毛。聚傘花序排成頂生的圓錐花序;總苞片條形至披針形,果期多脫落;苞片早落;花梗細而挺直,長約4mm;萼片3,淺舟狀,長卵形,長約3mm;花瓣3,花絲下部有毛或近無毛;子房3室,長圓形,花柱線形,長約4mm。蒴果卵狀三棱形,長約4mm,每室有2顆種子。種子有幾乎呈輻射狀排列的白色斑塊?;ㄆ?-7月,果期8-11月。
性味甘;涼
功能主治清熱;涼血;解毒。主小兒驚風(fēng);肺熱咳嗽;吐血;目赤腫痛;癰腫瘡毒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
各家論述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涼血,止血。治熱癥,小兒驚風(fēng)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