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地錦
馬齒莧科小馬齒莧Portulaca quadrifida L.,以全草入藥。
云南。
微酸、微苦,平。
止痢殺菌。主治痢疾,腸炎,腹瀉,濕熱性黃疸,內(nèi)痔出血,乳汁不足,小兒疳積,黃水瘡,下肢慢性潰瘍。
1~2兩;外用鮮品適量,搗爛敷患處。或適量焙干研粉,菜油調(diào)敷患處。
藥材基源:為馬齒莧科植物四裂馬齒莧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ortulaca quadrifida L.
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收,除去殘根及雜質(zhì),洗凈,鮮用或略蒸或燙后曬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曠野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等地的南部。
一年生肉質(zhì)草本。莖柔弱、匍匐,節(jié)上生根。葉對生,扁平,無柄或有短柄;卵形或卵狀橢圓形,長4-8mm,寬2-5mm,頂端鈍圓或急尖;托葉為疏長柔毛狀?;ㄐ。瑸?片輪生的葉和白色長柔毛所圍繞;萼片膜質(zhì),倒卵形,長2.5-3mm,有脈紋;花瓣4片,黃色,長約4mm,長圓形,基部合生;雄蕊8-10;子房卵圓形,有長柔毛,柱頭3-4。蒴果黃色,膜質(zhì)。種子小,黑色,表面有小瘤狀體?;ü趲诪槿辍?/p>性味
微苦;性微寒
清熱利濕;涼血解毒。主濕熱泄瀉;痢疾;黃疸;內(nèi)痔出血;黃水瘡
內(nèi)服:煎湯,30-60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;或研末調(diào)敷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地錦
來源馬齒莧科小馬齒莧Portulaca quadrifida L.,以全草入藥。
生境分布云南。
性味微酸、微苦,平。
功能主治止痢殺菌。主治痢疾,腸炎,腹瀉,濕熱性黃疸,內(nèi)痔出血,乳汁不足,小兒疳積,黃水瘡,下肢慢性潰瘍。
用法用量1~2兩;外用鮮品適量,搗爛敷患處。或適量焙干研粉,菜油調(diào)敷患處。
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華本草》:小馬齒莧拼音注音Xiǎo Mǎ Chǐ Xiàn別名地錦
來源藥材基源:為馬齒莧科植物四裂馬齒莧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ortulaca quadrifida L.
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收,除去殘根及雜質(zhì),洗凈,鮮用或略蒸或燙后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曠野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等地的南部。
原形態(tài)一年生肉質(zhì)草本。莖柔弱、匍匐,節(jié)上生根。葉對生,扁平,無柄或有短柄;卵形或卵狀橢圓形,長4-8mm,寬2-5mm,頂端鈍圓或急尖;托葉為疏長柔毛狀?;ㄐ。瑸?片輪生的葉和白色長柔毛所圍繞;萼片膜質(zhì),倒卵形,長2.5-3mm,有脈紋;花瓣4片,黃色,長約4mm,長圓形,基部合生;雄蕊8-10;子房卵圓形,有長柔毛,柱頭3-4。蒴果黃色,膜質(zhì)。種子小,黑色,表面有小瘤狀體?;ü趲诪槿辍?/p>性味
微苦;性微寒
功能主治清熱利濕;涼血解毒。主濕熱泄瀉;痢疾;黃疸;內(nèi)痔出血;黃水瘡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30-60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;或研末調(diào)敷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