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小羊桃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小羊桃拼音注音Xiǎo Yánɡ Táo別名

    羊奶奶

    來源

    獼猴桃科小羊桃Actinidia purpurea Rehd.,以根、皮、果實(shí)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江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貴州。

    性味

    酸、澀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利濕,補(bǔ)虛益損。

    吐血,慢性肝炎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:用量0.5~1兩。

    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痛:小羊桃根1兩,水煎服,另用2兩煎水熏洗患處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小羊桃拼音注音Xiǎo Yánɡ Táo別名

    羊奶奶

    出處

    《貴州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獼猴桃科植物紫果獼猴桃果實(shí)。秋季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巖山石縫中。分布貴州、四川、云南、湖北、江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落葉纏繞灌木,高3米左右;外皮粗糙。葉互生,有柄,在短枝上半部的葉較密聚,葉片卵形或卵狀橢圓形,長5~8厘米,寬2.5~4厘米,先端短尖,基部圓形,邊緣具緊貼的尖鋸齒,下面脈腋間有星狀毛叢?;s性,白色,成腋生聚傘花序,或單生;萼片卵圓形。漿果卵圓形至矩圓形,徑2~2.5厘米,有喙,紫色。

    性味

    酸澀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利濕,補(bǔ)虛益損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吐血:小羊桃根或果實(shí)一兩。搗絨,加酒少許,沖水,澄清后去渣取水服。

    ②治月經(jīng)病:小羊桃根一兩,加高梁稈燉肉吃。

    ③治慢性肝炎:小羊桃根、酸湯稈根各五錢。煨水服。

    ④治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痛:小羊桃根一兩,煨水服;另用二兩煨水熏洗患處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小羊桃拼音注音Xiǎo Yánɡ Táo別名

    羊奶奶、軟棗獼猴桃、圓棗子、牛奶果、牛奶子。

    英文名Root or fruit of Purple Actinidia出處

    出自《貴州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獼猴桃科植物紫果獼猴桃的根或果實(shí)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Actinidia arguta(Sieb.et Zucc.)Planch.ex Miq.car.purpurea(Rehd.)C.F.Ling[A.pur purea Rehd.]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秋季采收,曬干或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700-3600m的山地林中或灌叢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山西、陜西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紫果獼猴桃 藤本,長7-20m。小枝無毛或幼時(shí)具細(xì)柔毛,來年枝灰褐色;髓隔片狀,白色至淡褐色。單葉柄長3-5cm,無毛,稀具絨毛;葉片紙質(zhì),卵形至長方橢圓形,長8-13cm,寬4.5-8cm,先端尖,基部圓形、闊楔形、截平形至微心形,兩側(cè)通常不對(duì)稱,邊緣具細(xì)小上漸尖的鋸齒,背面脈腋上有少量?毛,側(cè)脈5-7對(duì),向上彎曲,近邊緣分叉而互相網(wǎng)結(jié)。聚傘序腋生,雄花序多花,雌花序常為3花;花單性雌雄異株或單性花與兩性花共存;萼片5,卵形,無毛或撒生細(xì)柔毛,干后基部變?yōu)楹谏?;花?,淡綠色或白色,闊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,干后變?yōu)樗{(lán)色;雄蕊多數(shù),花藥紫黑色或棕褐色;子房瓶狀,無毛,長約6mm,花柱長3.5mm。漿果柱狀卵球形,長1.5-3.5cm,直徑1.5-2cm,成熟時(shí)紫紅色或深紫色,無毛,先端有喙?;ㄆ?-7月,果期8-9月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漿果柱狀卵圓形,長2-3.5cm。表面皺縮,紫紅色,先端有喙,萼片早落。氣微,味酸、澀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;胃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酸;澀;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利濕;補(bǔ)虛益損。主風(fēng)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痛;慢性肝炎;吐血;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腸,15-30g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hì Jīnɡ Xiānɡ Qīnɡ別名白四棱鋒、楓茄香。出處浙江《科技簡報(bào)·醫(yī)藥衛(wèi)生部分》來源為菊科植物翅莖香青的全草。秋季采。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和丘陵地區(qū)。分布浙江等地。原形態(tài)多年生草本,具特殊芳香,高15~50厘米。全株被白色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翠云草拼音注音Cuì Yún Cǎo別名劍柏、藍(lán)地柏、地柏葉、伸腳草、綠絨草、爛皮蛇來源卷柏科卷柏屬植物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(Desv.) Spring,以全草入藥。全年可采,鮮用或曬干。性味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uì Yǔ Cǎo別名金雞獨(dú)立草(《王安卿采藥志》),翠翎草、矮腳鳳毛(《汪連仕采藥書》),孔雀花(《粵志》).神錦花、鶴翎草、鳳尾草、開屏風(fēng)毛(《綱目拾遺》),龍須、劍柏(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),藍(lán)地柏(《植物學(xué)大辭典》),綠絨草(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uì Lán Cǎo別名櫻草根、野白菜、翠藍(lán)報(bào)春來源報(bào)春花科報(bào)春花屬植物櫻草Primula sieboldii E. Morren [P. patens Turcz. ex Trautv.],以根入藥。夏秋采,洗凈曬干。性味甘,溫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uì Què Huā別名小草烏(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),貓眼花(《中藥通報(bào)》(3)6:251,1957),雞爪連(《吉林中草藥》),百部草(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),飛燕草(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(cè)》),鴿子花(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(cè)》),鸚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