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小杉藻

    拼音注音Xiǎo Shān Zǎo別名

    茶米菜、小杉海苔、小葡萄藻、茶葉藻

    英文名Fir Algae出處

    始載于《新華本草綱要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杉藻科植物小杉藻的藻體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Gigartina intermedia Sur.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潮間帶巖石上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臺(tái)灣、 廣東等沿海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藻體紅紫色,有光澤,軟骨質(zhì),強(qiáng)韌,密集叢生,高1-2cm,也有達(dá)4.5cm者,寬1-2mm,體匍匐,相互重疊成團(tuán)塊狀,直立枝扁平,分枝亞羽狀,不規(guī)則互生或?qū)ι?,分枝先端尖?xì),常反曲如雞爪狀,髓部由無色長形藻絲組成。囊果圓球形,突出體表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藻體紫紅色,密生成團(tuán)狀,長2-4cm,軟骨質(zhì)。分枝扁平,呈不規(guī)則羽狀分枝,頂端強(qiáng)烈反曲似爪。藻體表面可見突出的囊果。氣微腥,味微咸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主要含卡拉膠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胃;大腸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甘;咸;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;和胃;通便。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;慢性便秘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-10g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全藻:味甘、咸,性寒。有清熱、和胃、通便的功能。用于胃、十二指腸潰瘍,也可作輕瀉劑用于慢性便秘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八角楓花拼音注音Bā Jiǎo Fēnɡ Huā別名牛尾巴花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。出處《四川中藥志》來源為八角楓科植物八角楓或瓜木的花。植物形態(tài)詳“八角楓根“條。6月采。功能主治《四川中藥志》:“治頭風(fēng)痛及胸腹脹滿。研末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八角茴香拼音注音Bā Jiǎo Huí Xiānɡ英文名FRUCTUS ANISI STELLATI來源本品為木蘭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. f. 的干燥成熟果實(shí)。秋、冬二季果實(shí)由綠變黃時(shí)采摘,置沸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八角蓮拼音注音Bā Jiǎo Lián別名一把傘、六角蓮、獨(dú)葉一枝花、獨(dú)腳蓮[江西]、一碗水[陜西]、八角七、八角兵盤七、鬼臼來源為小檗科八角蓮屬植物八角蓮Dysosma pleiantha (Hance) Woods.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Jiǎo Lián Yè別名鬼臼葉英文名leaf of Common Dysosma出處出自《本草綱目》來源藥材基源:為小檗科植物八角蓮、六角蓮和川八角蓮的葉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1.Dysosma versipellis(H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Jiǎo Jīn Pán別名手樹、金剛纂英文名Japanese Fatsia出處始載于《臺(tái)灣藥用植物志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五加科植物八角金盤的葉或根皮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Fatsia japonica (Thunb.) De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