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小接筋草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小接筋草拼音注音Xiǎo Jiē Jīn Cǎo來源

    蕨類石松科石松屬植物小杉蘭Lycopodium selago L.,以全草入藥。四季可采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性味

    微苦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血,續(xù)筋。用于跌打損傷,外用治外傷出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1~2錢,水煎或泡酒服。外用適量,研粉或搗爛敷患處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小接筋草拼音注音Xiǎo Jiē Jīn Cǎo別名

    龍胡子、巖石松(《文山中草藥》),小杉蘭(《陜西中草藥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陜西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石松科植物卷柏狀石松全草。全年可采,陰干或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高山針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下。分布陜西、云南、四川、新疆及東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10~30厘米。莖直立或斜上,二歧分枝。葉片螺旋狀著生;線狀披針形,先端漸尖,邊緣有時(shí)具疏齒或全緣,質(zhì)硬;分杖上部葉腋常生有芽苞。無明顯的孢子囊穗;孢子囊著生于莖中部以上的葉腋,闊腎形,較孢子葉寬或等寬。

    性味

    ①《陜西中草藥》:"味微苦,性平。"

    ②《文山中草藥》:"味苦,性涼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陜西中草藥》:"止血,續(xù)筋。治趺打損傷,外傷出血。"

    ②《文山中草藥》:"散風(fēng)和血,消腫止痛。治跌打損傷,風(fēng)濕疼痛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~2錢;或浸酒。外用:煎水洗、研末或搗敷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治蕁麻疹:龍胡子適量,煎水洗患處。(《文山中草藥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小接筋草拼音注音Xiǎo Jiē Jīn Cǎo別名

    龍胡子、巖石松、卷柏狀石松、小杉蘭

    英文名Herb of Fir Clubmoss, Herb of Virgin Mary's Furze出處

    出自《陜西中草藥志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石杉科植物石杉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Huperzia selago(L.)Bernh.ex Schrank et Mast.[Lycopodium selago L.]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全年均可采收全草或孢子,陰干或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高山針葉林或針、闊葉混交林下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吉林、陜西、云南、四川、新疆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卷柏狀石松,多年生草本,高10-30cm。莖直立或斜上,二岐分枝。葉片螺旋狀著生;線狀披針形,先端漸尖,邊緣有時(shí)具疏齒或全緣,質(zhì)硬;分枝上部葉腋常生有芽苞。無明顯的孢子囊穗;孢子囊著生于莖中部以上的葉腋,闊腎形,較孢子葉寬或等寬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全草含多種生物堿:石松堿(lycopodine),尖葉石松堿(acrifoline),石松靈堿(lycodoline),偽卷柏石松堿(pseudoselagine),αβ-玉柏堿(α、β-obscurine),卷柏石松堿(selagine)即石杉?jí)A(huperzine)A,石松巖定堿(lycodine),6β-羥基石杉?jí)A(6β-hydrocyhuperzine)A。還含卷柏石松素(selagin),香草酸(vanillic acid)及阿魏酸(ferulic acid)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心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微苦;涼;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血;續(xù)筋;祛風(fēng)除濕;消腫止痛。主外傷出血;跌打損傷;風(fēng)濕痹痛;蕁麻疹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-6g;或浸酒。外用:適量,研末或搗敷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陜西中草藥》:止血,續(xù)筋。治跌打損傷,外傷出血。

    2.《文山中草藥》:散風(fēng)和血,消腫止痛。治跌打損傷,風(fēng)濕疼痛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iǎn Pú Shàn別名歧花鳶尾、扇扇草、白射干、白花射干、野鳶尾來源鳶尾科扁蒲扇Iris dichotoma Pall.,以全草及根入藥。生境分布東北、華東、華北、西北。性味苦,寒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清熱解毒,活血消腫。主治咽喉......
  • 別名萹蓄、萹竹、道生草、地蓼、粉節(jié)草、百節(jié)、野鐵掃把。英文名Herba Polygoni Avicularis。藥用部位蓼科植物扁蓄Polygonum aviculareL.的地上部分。植物形態(tài)一年生草本,高15~50厘米。莖匍匐或斜上,基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扁蕾拼音注音Biǎn Lěi別名沼生扁蕾來源龍膽科扁蕾屬植物濕生扁蕾Gentianopsis paludosa (Munro) Ma [Gentianella paludosa (Munro) H. Smith],以全草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扁藤拼音注音Biǎn Ténɡ別名腰帶藤、羊帶風(fēng)(廣州部隊(duì)《常用中草藥手冊(cè)》),扁骨風(fēng)(《廣西中草藥》)。出處廣州部隊(duì)《常用中草藥手冊(cè)》來源為葡萄科植物扁擔(dān)藤的藤莖及根。全年可采,洗凈,切片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密林下,纏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扁藤葉拼音注音Biǎn Ténɡ Yè出處廣州部隊(duì)《常用中草藥手冊(cè)》來源為葡萄科植物扁擔(dān)藤的葉。功能主治治下肢潰瘍。用法用量外用:搗敷。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扁藤葉拼音注音Biǎn Ténɡ Yè英文名leaf o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