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始載于《中國主要植物圖說-豆科》。
藥材基源:為豆科植物小葉云實(shí)的根。
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Caesalpinia millettii Hook.et Arn.
采收和儲(chǔ)藏:全年均可采,挖出根部,洗凈,切片,曬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腳灌叢中或溪水旁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小葉云實(shí) 有刺藤本。各部分均密被棕色短柔毛。二回羽狀復(fù)葉,長19-20cm,葉軸具成對的鉤刺;羽片7-12對;小葉15-20對;對生,長圓形,長5-17mm,寬4-5mm,先端圓鈍,基部斜截形,兩面被棕色柔毛,下面毛較密。圓錐花序腋生,長達(dá)30cm;花多數(shù),上部稠密,下部稀疏,花左右對稱;花梗長15mm,被稀疏短柔毛;花托凹陷;萼片5,最下面一片長達(dá)8mm,其余的長約5mm;花瓣黃色,近圓形,寬約8mm,最上面一片較小,只有4mm寬,基部具柄;雄蕊10,2輪排列,長約1cm,花絲下部被長柔毛;雌蕊較雄蕊略長,長約13mm,子房與花柱下部被柔毛,柱頭截平,有短毛。莢果倒卵形,沿背縫線直而有狹翅,革質(zhì),無刺。種子1顆,腎形,紅棕色,長約11mm,寬約6mm,有光澤,具環(huán)紋?;ㄆ?-9月,果期12月。
胃;脾經(jīng)
甘;溫
祛風(fēng)除濕,健脾和胃。主風(fēng)濕痹痛,胃病,消化不良
內(nèi)服:煎湯,10-15g。
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根用于胃病、消化不良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始載于《中國主要植物圖說-豆科》。
來源藥材基源:為豆科植物小葉云實(shí)的根。
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Caesalpinia millettii Hook.et Arn.
采收和儲(chǔ)藏:全年均可采,挖出根部,洗凈,切片,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腳灌叢中或溪水旁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小葉云實(shí) 有刺藤本。各部分均密被棕色短柔毛。二回羽狀復(fù)葉,長19-20cm,葉軸具成對的鉤刺;羽片7-12對;小葉15-20對;對生,長圓形,長5-17mm,寬4-5mm,先端圓鈍,基部斜截形,兩面被棕色柔毛,下面毛較密。圓錐花序腋生,長達(dá)30cm;花多數(shù),上部稠密,下部稀疏,花左右對稱;花梗長15mm,被稀疏短柔毛;花托凹陷;萼片5,最下面一片長達(dá)8mm,其余的長約5mm;花瓣黃色,近圓形,寬約8mm,最上面一片較小,只有4mm寬,基部具柄;雄蕊10,2輪排列,長約1cm,花絲下部被長柔毛;雌蕊較雄蕊略長,長約13mm,子房與花柱下部被柔毛,柱頭截平,有短毛。莢果倒卵形,沿背縫線直而有狹翅,革質(zhì),無刺。種子1顆,腎形,紅棕色,長約11mm,寬約6mm,有光澤,具環(huán)紋?;ㄆ?-9月,果期12月。
歸經(jīng)胃;脾經(jīng)
性味甘;溫
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除濕,健脾和胃。主風(fēng)濕痹痛,胃病,消化不良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10-15g。
各家論述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根用于胃病、消化不良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