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仙百草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仙百草來源

    菊科仙百草Aster tubinatus S. Moore var. chekiangensis C. Ling, mss.,以根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浙江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本變種與正種區(qū)別在于莖下部的葉片中部以下作柄狀收縮,基部深耳狀抱莖,莖上部多分枝,頭狀花序直徑較小,舌狀花的舌片小而白色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含酚類、甾醇、黃酮類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抑菌試驗: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極度敏感,傷寒桿菌中度敏感。

    性味

    辛、澀,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解蛇毒。主治毒蛇咬傷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0.5~1兩,將根切細(xì),水煎服;或用白酒浸服;渣外敷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華本草》:仙百草拼音注音Xiān Bǎi Cǎo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仙百草的根或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ster turbinatus S.Moore var. chekinan- gensis C.Ling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根和地上部分,洗凈,曬干或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疏林下、灌叢或草叢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仙百草 多年生草本,高40-150cm。具短根狀莖,根須狀。植株各部被短硬毛,上部多分枝。葉互生;無柄;莖下部的葉片自中部以下驟然收縮成柄狀,長12-18cm,寬4-7cm,先端急尖,基部深耳狀抱莖,邊緣有粗齒;莖上部的葉漸次變小且不作柄狀收縮。頭狀花序輻射狀,有短?;驘o梗,單生于上部分枝的葉腋;總苞倒圓錐形,寬6-9mm;總苞片多層,卵形至長圓形,邊緣干膜質(zhì),有疏纖毛,由外向內(nèi)漸次變大,丙層者長約6mm;舌狀花白色,舌片長4-5mm;管狀花黃色。瘦果扁平,有毛;冠毛毛狀,淡褐色,待長或稍長于管狀花?;ㄆ?-10月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含酚類、甾醇、黃酮類[1]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抑菌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極度敏感;對傷寒桿菌中度敏感;對大腸桿菌、綠膿桿菌、宋氏痢疾桿菌輕度敏感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辛;澀;性溫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解蛇毒。主毒蛇咬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;或浸酒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hánɡ Chūn Yóu Má Ténɡ別名牛馬藤、大血藤英文名Evergreen Mucuna Stem來源為豆科植物常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 Hemsl.的藤莖。全年可采,除去枝葉,切片,曬干。生境分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常春藤拼音注音Chánɡ Chūn Ténɡ別名三角楓、追風(fēng)藤、上樹蜈蚣、鉆天風(fēng)來源五加科常春藤屬植物中華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. Koch var. sinensis (Tobl.) Rehd.,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常春藤子拼音注音Chánɡ Chūn Ténɡ Zǐ出處《本草拾遺》來源為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的果實。秋后采集。性味《本草拾遺》:“甘,溫,無毒?!肮δ苤髦巍侗静菔斑z》:“主風(fēng)血羸者,腹內(nèi)諸冷血閉,強(qiáng)腰腳,變白。“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ǎi Bān Sānɡ Lè Cǎo別名花葉葉、小花草、花花草出處《紅河中草藥》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彩斑桑勒革的全株。夏、秋采。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紅河州南部熱帶半山坡的疏林草叢中。原形態(tài)直立草本。莖圓柱形,基部木質(zhì),被棕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烏拼音注音Cí Wū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鴉科動物寒鴉的肉。生境分布棲于山區(qū)及平原的田野間,好群棲。主食農(nóng)作物的種子,亦吃昆蟲。分布幾遍全國,但南方較少。原形態(tài)寒鴉(《嘉佑本草》),又名:烏、鸒(《詩經(jīng)》),鵯鶋(《爾雅》),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