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蕪菁花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蕪菁花拼音注音Wú Jīnɡ Huā出處

    《證類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為十字花科植物蕪菁花蕾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植物形態(tài)詳"蕪菁"條。

    性味

    《綱目》:"辛,平,無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千金方》:"補肝明目。三月采蔓菁花,陰干,治下篩,空心井華水服方寸匕。"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蕪菁花拼音注音Wú Jīnɡ Huā別名

    蔓菁花。

    英文名Flowr of Turnip出處

    出自《證類本草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十字花科植物蕪菁Brassica rapa L.的花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rassica rapa L.

    采收和儲藏:3-4月花開時采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原產(chǎn)歐洲。我國各地均有栽培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蕪菁 二年生草本,高達(dá)100cm。塊根肉質(zhì),球形。扁圓形或長圓形,外皮白色、黃色或紅色,內(nèi)面白色,無辣味。莖直立,有分枝,下部稍有毛,上部無毛?;~大頭羽裂成為復(fù)葉,長20-34cm,頂裂片和小葉很大,邊緣波狀或淺裂,側(cè)裂片或小葉約5對,向下漸變小,上面有少數(shù)散生的刺毛,下面有白色尖銳刺毛;葉柄長10-16cm,有小裂片;中部及上部的莖生葉長圓披針形,長3-12cm,無毛,帶粉霜,基部寬心形至少半抱莖??偁罨ㄐ蝽斏?;萼片4,稍開展,長圓形,外側(cè)2枚略大,基部略呈囊狀;花瓣4,黃色,倒披針形,長4-8mm,有短寬爪;雄蕊4長2短;雌蕊1,桂頭頭狀。長角果細(xì)圓柱形,長3.5-8cm,具喙。種子球形,褐色或淺棕黃色,表面有細(xì)網(wǎng)狀紋。花期3-4月,果期5-6月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肝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辛;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補肝明目;斂瘡。主虛勞目暗;久瘡不愈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-6g。外用:適量,研末調(diào)敷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千金方》:補肝明目。三月采蔓菁花,陰干,治下篩,空心井華水服方寸匕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來源虎耳草科斑瓣虎耳草Saxifraga takedana Nakai,以全草入藥。生境分布西藏。性味淡,溫。功能主治除濕利尿,行血祛瘀,消腫。主治咳嗽,咯血,黃疸,骨折筋傷,白帶,瘡癤。用法用量0.5~1兩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斑竹殼拼音注音Bān Zhú Ké別名斑竹衣出處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剛竹的籜。功能主治清血熱;燒灰吃,透斑疹。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(去毛),2~3錢;或燒灰沖服。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斑竹殼拼音注音B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斑竹根拼音注音Bān Zhú Gēn出處《草木便方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剛竹的根莖及根。9~10月挖根及根莖,曬干。生境分布栽培于庭園或野生山間。分布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及四川、山東、河南、廣西等地。原形態(tài)剛竹(《竹譜詳錄》),又名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n Zhú Huā出處《重慶草藥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剛竹的花。功能主治治猩紅熱,用斑竹花二兩,煎水服。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n Huā Sháo Lán來源藥材基源:為蘭科植物紫點杓蘭的花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ypripedium guttatum Sw.采收和儲藏:春、夏季采挖,洗凈,晾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高寒山區(qū)林下或草地。資源分布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