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曇花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曇花拼音注音Tán Huā別名

    瓊花、鳳花、金鉤蓮(《新中醫(yī)藥》9(6):50,1958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陸川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為仙人掌科植物曇花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多栽培于園圃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直立灌木,長達(dá)1米以上。主枝圓筒形,分杖扁平,綠色,葉狀,邊緣呈波狀,中肋堅(jiān)厚,無葉片?;ù笮?,連筒部長約30厘米,寬約10厘米,晚間開放,開放期短,僅數(shù)小時;花被筒長而柔弱,長13~15厘米,寬約1厘米,花開時筒部下垂,至中途又曲而向上;花被白色,干時黃色,下部的呈鱗片狀,卵狀矩圓形,長約3毫米,中部的萼片狀,線形至線狀披針形,長約5厘米,上部的花瓣?duì)睿樞沃辆貓A狀披針形,長約6厘米,寬約3厘米;雄蕊細(xì)長,多數(shù)成束;花柱白色,突出于雄蕊,柱頭線狀16~18裂。果實(shí)長圓形,紅色,有汁。種子多敷,黑色?;ㄆ谙?、秋。

    性味

    《陸川本草》:"平,淡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陸川本草》:"清肺,止咳,化痰。治心胃氣痛,吐血,最適于肺結(jié)核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~6錢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曇花拼音注音Tán Huā別名

    瓊花、鳳花、曇花

    出處

    出自《陸川本草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仙人掌科植物曇花的花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Epiphyllum oxypetalum (DC.) Haw.

    采收和儲藏:6-10月花開后采收,置通風(fēng)外晾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富含腐質(zhì)的砂質(zhì)土壤,喜陰濕和多霧環(huán)境,不宜暴曬,不耐寒。

    資源分布:我國各地廣為栽培,熱帶地區(qū)可栽培于庭院,一般只作盆栽,溫帶地區(qū)栽培于溫室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灌木狀肉質(zhì)植物,高1-2m。主枝直立,圓柱形,莖不規(guī)則分枝,莖節(jié)葉狀扁平,長15-60cm,寬約6cm,綠色,邊緣波狀或缺凹,無刺,中肋粗厚,無葉片?;ㄗ郧o片邊緣的小窠發(fā)出,大形,兩側(cè)對稱,長25-30cm,寬約10cm,白色,干時黃色;雄蕊細(xì)間僅幾小時;花被管比裂片長,花被片白色,干時黃色,雄蕊細(xì)長,多數(shù);花柱白色,長于雄蕊,柱頭線狀,16-18裂。漿果長圓形,紅色,具樅棱有汁。種子多數(shù),黑色。花期6-10月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;心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甘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肺止咳;涼血止血;養(yǎng)心安神。主肺熱咳嗽;肺癆;咯血;崩漏;心悸;失眠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9-18g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陸川本草》:清肺,止咳,化痰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別名硬根紫草來源紫草科白果紫草Lithospermum officinale L.,以全草入藥。生境分布新疆。化學(xué)成分根含紫草色素。功能主治外用治關(guān)節(jié)炎。用法用量全草適量,煎水外洗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槍桿拼音注音Bái Qiānɡ Gǎn別名根根藥、對節(jié)木、狗骨頭樹來源木犀科白蠟樹屬植物白槍桿Fraxinus malacophylla Hemsl.,以根入藥。秋冬采,洗凈切片,曬干。性味苦、澀,寒。功能主治清熱,利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Qiānɡ Gǎn Gēn來源藥材基源:為木犀科植物白槍桿的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Fraxinus malacophylla Hemsl.采收和儲藏:秋、冬季采挖,洗凈,切片,鮮用或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分布于廣西、云南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柳別名蘇蓋提[維名]來源楊柳科白柳Salix alba L.,以葉、芽、根入藥。生境分布新疆、甘肅、青海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清濕熱,祛風(fēng)濕。主治急性扁桃體炎,上呼吸道感染,咽喉炎,盆腔炎,腎炎,瘡癤。用白柳葉浸膏(每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ì別名栗子樹、白紫蒲樹來源殼斗科白櫟Quercus fabri Hance,以果實(shí)的蟲癭入藥。生境分布長江以南及華南各省。功能主治治小兒疳積,大人疝氣,急性結(jié)膜炎。用法用量5~7錢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