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酸石榴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酸石榴拼音注音Suān Shí Liu別名

    醋石榴(《海上集驗方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為石榴料植物石榴味酸的果實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種子油中含石榴酸(即栝樓酸),尚含雌酮及雌二醇、β-谷甾醇、甘露醇等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石榴子油注射于摘除卵巢的成年雌性小鼠或幼年雌鼠,有雌性激素樣作用。

    性味

    酸,溫。

    ①孟詵:"溫。"

    ②《蜀本草》:"《圖經(jīng)》云,味甘酸。"

    ③《綱目》:"酸澀,溫,無毒。"

    注意

    ①《別錄》:"損人肺,不可多食。"

    ②孟詵:"多食損齒令黑。"

    ③《日用本草》:"其汁戀膈成痰,損肺氣,病人忌食。"

    ④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多食生痰,作熱痢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滑瀉,久痢,崩漏,帶下。

    ①孟詵:"治赤白痢腹痛者,取一枚并子搗汁頓服。"

    ②《本草拾遺》:"止渴。"

    ③《蜀本草》:"《圖經(jīng)》云,止痢。"

    ④《綱目》:"止瀉痢,崩中,帶下。"

    ⑤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"解渴,醒酲。"

    ⑥《廣州植物志》:"可治胃病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搗汁或燒存性研末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腸滑久痢:醋石榴一枚。擘破,炭火簇?zé)顭煴M,急取出不令作灰,用瓷碗蓋一宿,出火毒,搗為散,每服用醋石榴一瓣,以水一盞,煎湯調(diào)下二錢匕。久瀉亦治。(《圣濟總錄》黑神散)

    ②治小便不禁:柏白皮三兩(銼),石榴二顆(燒為灰,細(xì)研)。上藥,以水三大盞,煮柏皮,取汁二大盞,去滓,每于食前,以汁一小盞,調(diào)石榴灰二錢服之。(《圣惠方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酸石榴拼音注音Suān Shí Liu別名

    醋石榴

    英文名sour fruit of Pomegranate出處

    出自《本草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味酸的果實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unica granatum L

    采收和儲藏:9-10月果熟時采收,鮮用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落葉灌木或喬木,高通常3-5m,稀達(dá)10m。枝頂常成尖銳尖長刺,幼枝有棱角,無毛,老枝近圓柱形。葉對生或簇生;葉柄短;葉片長圓圓狀披針形,紙質(zhì),長2-9cm,寬1-1.8cm,先端尖或微凹,基部漸狹,全緣,上面光亮;側(cè)脈稍細(xì)密?;?-5朵生枝頂;花梗長2-3mm;花徑約3cm;萼筒鐘狀,長2-3cm,通常紅色或淡黃色,6裂,裂片略外展,卵狀三角形,外面近頂端有一黃綠以腺體,邊緣有小乳突;花瓣6,紅色、黃色或白色,與萼片互生,倒卵形,長1.5-3cm,寬1-2cm,先端圓鈍;雄蕊多數(shù),著生于萼管中部,花藥球形,花絲細(xì)短;雌蕊1,子房下位,柱頭頭狀。漿果近球形,直徑5-12cm,通常淡黃褐色、淡黃綠色或帶紅色,果皮肥厚,先端有宿存花萼裂片。種子多數(shù),鈍角形,紅色至乳白色?;ㄆ?-6月。果期7-8月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果實的可食用部分占果實總重的52%,其中包括78%的果汁和22%的種子。新鮮果汁含水分85.4%,總糖10.6%,果膠1.4%,有機酸(以枸椽酸計)0.1g/100ml,維生素C0.7mg/100ml,游離氨基酸19.6mg/100ml,灰分0.05g/100ml[1]。果汁含所有必需氨基酸,其中的纈氫酸(valine)和蛋氨酸(methionine)含量相當(dāng)高[2]。果汁還含有鉀、鈣、鎂、鉬、銅、鐵、鉻和其他微量元素[3],但果汁中鐵、銅、鈉、鎂、鋅的含量均低于種子,而元素鉀則例外[1]。果膠中含糖,分別是甘露糖(mannose)、半乳糖(galactose)、鼠李糖(rhamnose)、阿拉伯糖(arabinose)、葡萄糖(glucose),以及糖酸:半乳糖醛酸(galacturon-ic acid)[4]。果皮中還含有熊果酸(ursolic acid)[5]。

    種子的旨類含11種脂及酸,最主要的是辛酸(caprylic acid),占36.2%,基次是硬脂酸(stearic acid),占22.5%,油酸(oleic acid)和亞油酸(linoleic acid)分別占5.1%和10.3%,種子脂類中的飽和脂及酸占總脂及酸的83.6%[1]。種子油主含石榴酸(punicic acid)即栝樓酸(trichosanic acid),并含較少量的棕櫚酸(palmitic acid),硬脂酸,還含4-甲基月桂酸(4-methyllauric acid),13-甲基硬脂酸(13-methylstearic acid),十九酸(nonade-canic acid),二十一酸(heneicosanoic acid),二十三酸(tricosanoic acid)等,但不含有油酸和亞油酸[6]。去油的種子渣含磷脂,包括磷脂酰膽堿(phosphatidylcholine),磷脂酰已醇胺(phos-phatidylethanosamine),磷脂酰肌醇(pholphatidylinositol),磷脂酸(phosphatidic acid),溶血磷脂酰肌醇(lysophosphatidylinositol),溶血磷脂酰膽堿(lysophosphatidylcholine)。種子渣中也含有比種子油的含量更低的石榴酸[7]。種皮含四種花色素:飛燕草素-3-葡萄糖甙(delphinidin-3-glucoside),矢車菊素-3-葡萄糖甙(cyanidin-3-glucoside),飛燕草素-3,5-二葡萄糖甙(delphinidin-3,5-diglucoside),矢車菊素-3,5-二葡萄糖甙(cyanidin-3,5-digluco-side)[8]。此外,種子中還含有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和甘露醇(D-mannitol)[5]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雌性激素樣作用:石榴子油注射干摘除卵巢的成年雌性小鼠威幼年雌鼠,有雌性激素樣作用。

    性味

    味酸;性溫

    注意

    1.《別錄》:損人肺,不可多食。

    2.孟洗:多食損齒令黑。

    3.《日用本草》:其汁戀隔成痰,損肺氣,病人忌食。

    4.《醫(yī)林纂要》:多食生痰,作熱痢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渴;澀腸;止血。主津傷燥渴;滑瀉;久痢;崩漏;帶下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6-9g;煎服,搗汁或燒存性研末。外用:適量,燒灰存性撒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腸滑久?。?醋石榴一枚,擘破、炭火簇?zé)顭煴M,急取取出不令作灰,用瓷碗蓋一宿,出火毒,搗為散。 每服用醋石榴一瓣,以水一盞,煎湯調(diào)下二錢匕。久瀉亦治、(《圣濟總錄》黑神散)⑧治小便不禁: 柏白皮三兩(銼),石榴二顆(燒為灰,細(xì)研)。上藥,以水三大盞,煮柏皮,取汁二大盞,去滓,每于食前,以汁一小盞,調(diào)石榴灰二錢服之。 (《圣惠方》)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詵孟:治赤白痢腹痛者,取一枚并子搗汁頓服。

    2.《本草拾遺》:止渴。

    3.《蜀本草》:《圖經(jīng)》云,止痢。

    4.《綱目》:止瀉痢,崩中,帶下。

    5.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解渴,醒醒。

    6.《廣州植物志》:可治胃病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Fěn Dié別名白蝴蝶、粉蝶、菜白蝶英文名White butterfly出處始載于《中國藥用動物志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粉蝶科動物白粉蝶成蟲的全體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ieris rapae (Linnaeus )采收和儲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粱米拼音注音Bái Liánɡ Mǐ出處《別錄》來源為植物白粱的種仁。原形態(tài)粱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種。植物形態(tài)詳“粟米“條。性味《別錄》:“甘,微寒,無毒?!肮δ苤髦魏椭?,益氣,除熱。治胃虛嘔吐,煩渴。①《別錄》:“除熱,益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Zǐ Cǎo別名黑陽參、狗舌草、牛舌頭菜來源紫草科長蕊斑種草屬植物長蕊斑種草Antiotrema dunnianum (Diels) Hand.-Mazz.,以根入藥。夏秋采集,切片曬干。性味苦、微甘,涼。功能主治清熱養(yǎng)陰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Xiàn Shǔ別名紅藤、山烏龜、一滴血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防己科植物白線薯的塊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tephania brachyandra Diels.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挖,除去須根,洗凈,橫切或縱切成片,曬干。生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線蛇拼音注音Bái Xiàn Shé別名黃脊游蛇、白脊蛇、黃脊蛇、白蛇來源有鱗目游蛇科黃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 (Peters),以去內(nèi)臟全體入藥。生境分布東北。功能主治袪風(fēng)濕。主治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疼痛,麻木不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