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酸果藤

    拼音注音Suān Guǒ Ténɡ別名

    酸藤子、酸藤果、山鹽酸雞、酸醋藤、入地龍、信筒子

    來源

    紫金??菩磐沧訉僦参?strong>酸果藤Embelia laeta (L.)Mez (E. obovata Hemsl.),以根、葉果實入藥。根、葉全年可采,根洗凈切片曬干,葉曬干或鮮用;夏季采果,蒸熟曬干。

    性味

    根、葉:酸,平。

    果:甘、酸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根、葉:祛瘀止痛,消炎,止瀉。根用于痢疾,腸炎,消化不良,咽喉腫痛,跌打損傷;葉外用治跌打損傷,皮膚瘙癢。

    果:強壯,補血。用于閉經(jīng),貧血,胃酸缺乏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根0.5~1兩,果3~5錢;鮮葉外用適量,搗爛敷患處。

    備注

    (1)同屬植物:白花酸果藤(早禾藤、水林果)Embelia ribes Burm.;大葉酸藤(馬桂花)Embelia longifolia (Benth.)Hemsl.,在廣東、云南亦應(yīng)用于臨床,功效相似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èi Yánɡ出處《廣西植物名錄》來源為楊柳科植物銀白楊的葉。春、夏季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。分布東北、華北、西北以及廣西等地。原形態(tài)喬木,高10~35米。幼枝密生白色絨毛;冬芽圓錐形,有白色絨毛,或僅邊緣有細(xì)柔毛。單葉互......
  • 別名駁骨丹、獨葉埔姜、白魚號、白花洋泡來源馬錢科醉魚草屬植物狹葉醉魚草Buddleja asiatica Lour.的全株。全年可采,鮮用或曬干。性味辛、苦,溫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利濕,行氣活血。用于婦女產(chǎn)后頭風(fēng)痛、胃寒作痛,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痛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èi Qīnɡ Jiá Yè英文名Helwingia japonica (Thunb.)Dietr var.hypoleuca Hemsl.ex Rehd.來源藥材基源:為山茱萸科植物白粉青莢葉的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H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Jiāo Xiānɡ別名楓香脂(《唐本草》),楓脂(《通典》),白膠(《儒門事親》),蕓香(《本草原始》),膠香(《國藥的藥理學(xué)》)。出處《唐本草》來源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樹脂。選擇生長20年以上的粗壯大樹,于7~8月間鑿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Zhī Má別名白油麻(《近效方》),白胡麻(《綱目》)。出處《本草衍義》來源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白色種子?;瘜W(xué)成分種子含水分5.42%、油量52.75%、蛋白質(zhì)22.69%、粗纖維7.57%、糖類6.30%、灰分5.25%。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