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碎骨紅

    拼音注音Suì Gǔ Hónɡ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杜鵑花科植物廣東金葉子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raibindendron kwangtungenseS.Y.Hu(C.kwangtungense S.Y.Hu var.frutescens S.Y.Hu)

    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挖取根部,洗凈,鮮用或切片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600m以上的山地林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東、廣西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常綠喬木,高10-12m,小枝細瘦,無毛,皮孔不明顯,葉互生;葉柄長8-10mm;葉革質,橢圓形或披針形,長6-8cm寬1.8-3cm,先端銳尖,基部漸狹成楔形,全緣,表面有光澤,中脈在表面凹陷,背面隆起,側脈8-20對,至葉邊緣網結,網脈明顯??偁罨ㄐ蛞干?,花序軸被短柔毛;苞片披針形,有睫毛;小苞片人著生花梗近中部;花萼杯狀,裂片近圓形,具睫毛;花冠短鐘形,被毛;雄蕊10,不伸出花冠外,花絲無毛,花藥基部近囊狀;子房5室,被微柔毛,花柱圓柱形,柱頭平截。蒴果扁球形,外果皮木質化。種近卵圓形,壓扁,有歪翅,具縱條紋?;ㄆ?-6月,果期7-8月。

    性味

    甘;苦;性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散瘀;消腫止痛。主跌打損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藤拼音注音Bái Ténɡ別名大發(fā)汗、白花藤、大毛豆、斷腸葉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。出處《云南中草藥選》來源為豆科植物滇桂崖豆藤的根或葉。全年可采,切碎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叢中或河邊陰濕地。分布云南等地。原形態(tài)攀援狀落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Pāo別名白泡兒、白草莓、白蒲草來源薔薇科白藨Fragaria nilgeerensis Schlecht.,以全草入藥。生境分布云南。性味苦,涼。功能主治清熱解毒,續(xù)筋接骨。治風熱咳嗽,百日咳,口腔潰瘍,血尿,泌尿系感染:......
  • 別名口蘑來源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白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,以子實體入藥。生境分布夏秋兩季雨后,尤其在立秋前后大量地產生在草原上,形成“蘑菇圈”。分布于河北、內蒙古。性味甘,平。功能主治宣腸益氣,散血熱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à Shù Yè出處《貴州植藥調查》來源木犀種植物白蠟樹的樹葉,詳“白蠟樹皮“條。性味辛,溫。功能主治調經,止血生肌。復方①治經閉:白蠟樹葉研末,用酒、水各半吞服,早晚各服一次,每次一錢,連服三天。②治刀傷:白蠟樹葉搗爛外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à Shù Pí出處李承祜《藥用植物學》來源為木犀科植物白蠟樹的樹皮。春、秋采收,剝取樹皮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、山谷、山溝、林下。分布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陜西、山東、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湖北,四川、貴州、廣東、云南等地。原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