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紅藤、赤藤、黃藤
棕櫚科省藤Daemonorops margaritae (Hance) Becc.[Calamus margaritae Hance],以莖入藥。
廣東、廣西、臺(tái)灣、云南。
苦,平。
驅(qū)蟲,利尿,祛風(fēng)鎮(zhèn)痛。主治蛔蟲,蟯蟲,絳蟲,小便熱淋澀痛,齒痛。
1.5~3錢,水煎服。
紅藤、赤藤
省藤始載于《本草拾遺》,云:“生南地深山,皮赤如指,堪縛物,片片自解也?!彼霎a(chǎn)地及形態(tài),與今棕櫚科黃藤一致。
藥材基源:為棕櫚科植物黃藤的莖。
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Daemonorops margaritae(Hance)Becc.[Calamus margaritae Hance]
采收和儲(chǔ)藏:全年均可采,切段,曬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常見于中海拔或低海拔的森林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臺(tái)灣、廣東東南部,海南、廣西及云南西雙版納有栽培。
黃藤,有刺大藤本。莖初時(shí)直立,后攀援狀。葉羽狀全裂,全長2-3m,葉軸頂端延伸成具爪狀刺的纖鞭;裂片近對(duì)生,50-75對(duì),條狀披針形,長25-45cm,寬l-2cm,先端漸尖,葉軸背面有大小不等下彎或勁直的刺;葉鞘無纖鞭但有扁平的刺。肉穗花序開花前為佛焰苞包著,呈紡錘形,長25-30cm,朱端尾狀漸尖,外面1枚密被褐色、扁平的直刺,里面的佛焰苞少刺或無刺,開花結(jié)果后佛焰苞脫落。雄花序上的小穗軸密集,長約3cm,花密集,雄花長圓狀卵形,長5mm;花萼杯狀,淺3齒;花冠3裂,約2倍長于花萼;雄蕊6,長約3.5mm,總苞淺杯狀。雌花:花萼短筒形,先端3齒裂;花瓣披針形,長約為花萼的2倍;子房卵形,柱頭3枚。果實(shí)球形,直徑1.8-2cm,有18-20行縱列的鱗片,鱗片在每1列上有10-20個(gè),黃色而光亮,有槽紋。種子腎狀球形?;ㄆ?月,果期6-10月。
味苦;性平
驅(qū)蟲;通淋;驅(qū)風(fēng)止痛。主蛔蟲;蟯蟲;絳蟲?。恍”懔芡?;齒痛
內(nèi)服:煎湯,5-10g;或研末,每次1g;或打碎口含。
1.《綱目》:“黃藤生嶺南,狀若防已。俚人常服此藤,縱飲食有毒,亦自然不發(fā)。席辨刺史云:甚有效?!?.《嶺南采藥錄》:“黃藤,蔓生于原野,狀若防已。味甘苦,性平,無毒。能利小便,飲食中毒,以之煮汁頻眼即解?!?/p>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(hào):魯ICP備19034508號(hào)-2
紅藤、赤藤、黃藤
來源棕櫚科省藤Daemonorops margaritae (Hance) Becc.[Calamus margaritae Hance],以莖入藥。
生境分布廣東、廣西、臺(tái)灣、云南。
性味苦,平。
功能主治驅(qū)蟲,利尿,祛風(fēng)鎮(zhèn)痛。主治蛔蟲,蟯蟲,絳蟲,小便熱淋澀痛,齒痛。
用法用量1.5~3錢,水煎服。
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華本草》:省藤拼音注音Shěnɡ Ténɡ別名紅藤、赤藤
出處省藤始載于《本草拾遺》,云:“生南地深山,皮赤如指,堪縛物,片片自解也?!彼霎a(chǎn)地及形態(tài),與今棕櫚科黃藤一致。
來源藥材基源:為棕櫚科植物黃藤的莖。
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Daemonorops margaritae(Hance)Becc.[Calamus margaritae Hance]
采收和儲(chǔ)藏:全年均可采,切段,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常見于中海拔或低海拔的森林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臺(tái)灣、廣東東南部,海南、廣西及云南西雙版納有栽培。
原形態(tài)黃藤,有刺大藤本。莖初時(shí)直立,后攀援狀。葉羽狀全裂,全長2-3m,葉軸頂端延伸成具爪狀刺的纖鞭;裂片近對(duì)生,50-75對(duì),條狀披針形,長25-45cm,寬l-2cm,先端漸尖,葉軸背面有大小不等下彎或勁直的刺;葉鞘無纖鞭但有扁平的刺。肉穗花序開花前為佛焰苞包著,呈紡錘形,長25-30cm,朱端尾狀漸尖,外面1枚密被褐色、扁平的直刺,里面的佛焰苞少刺或無刺,開花結(jié)果后佛焰苞脫落。雄花序上的小穗軸密集,長約3cm,花密集,雄花長圓狀卵形,長5mm;花萼杯狀,淺3齒;花冠3裂,約2倍長于花萼;雄蕊6,長約3.5mm,總苞淺杯狀。雌花:花萼短筒形,先端3齒裂;花瓣披針形,長約為花萼的2倍;子房卵形,柱頭3枚。果實(shí)球形,直徑1.8-2cm,有18-20行縱列的鱗片,鱗片在每1列上有10-20個(gè),黃色而光亮,有槽紋。種子腎狀球形?;ㄆ?月,果期6-10月。
性味味苦;性平
功能主治驅(qū)蟲;通淋;驅(qū)風(fēng)止痛。主蛔蟲;蟯蟲;絳蟲?。恍”懔芡?;齒痛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5-10g;或研末,每次1g;或打碎口含。
各家論述1.《綱目》:“黃藤生嶺南,狀若防已。俚人常服此藤,縱飲食有毒,亦自然不發(fā)。席辨刺史云:甚有效?!?.《嶺南采藥錄》:“黃藤,蔓生于原野,狀若防已。味甘苦,性平,無毒。能利小便,飲食中毒,以之煮汁頻眼即解?!?/p>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