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濕鼠曲草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濕鼠曲草拼音注音Shī Shǔ Qǔ Cǎo別名

    臁瘡草、無心草

    來源

    菊科鼠曲草屬植物濕鼠曲草Gnaphalium tranzschelii Kirp.[G. uliginosum auct. non L.],以全草入藥。夏秋開花時采收,曬干。

    性味

    甘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咳平喘,理氣止痛,降血壓。用于咳嗽氣喘,支氣管炎,風濕疼痛,胃潰瘍,高血壓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1~3錢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濕鼠曲草拼音注音Shī Shǔ Qǔ Cǎo別名

    鼠曲草(《吉林中草藥》),無心草(《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吉林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菊科植物濕鼠曲草全草。夏末花期采,切段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高山草地及河岸等濕處。分布東北及甘肅、內(nèi)蒙古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一年生草本,全株被綿毛,呈灰白色。莖高15~40厘米,單生或簇生,直立或斜上。下部葉倒披針形至線形,長約4厘米,寬約3毫米,先端鈍,微突尖,基部狹,全緣,無柄;莖生葉長圓狀線形至披針形。頭狀花序密集于莖及分枝頂端,球形,成總狀排列;總苞片3列,淡黃色,披針形至長橢圓形,膜質;小花黃白色;緣花絲狀,雌性;盤花兩性,較粗,結實。瘦果長圓形;暗褐色,有細點及冠毛?;ㄆ?月。果期9月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:"入肺、大小腸經(jīng)。"

    性味

    ①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甘,平。"

    ②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:"甘,微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咳化痰,祛濕,調(diào)中,降血壓,消瘡腫。治咳嗽氣喘,筋骨疼痛,濕熱痢疾,胃潰瘍,高血壓,癰瘡腫毒。

    ①《東北藥植志》:"止咳化痰。治氣喘及支氣管炎,胃潰瘍,高血壓,火傷,膿腫。"

    ②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調(diào)中益氣,止咳化痰。"

    ③《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治痛經(jīng)。"

    ④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:"治咽喉腫痛,結核肺炎,痢下赤白,癰瘡腫毒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~3錢;或浸酒。外用:搗敷。

    復方

    ①治咳嗽:鼠曲草三錢,炙款冬花二錢,炙桑白皮三錢。水煎服。(《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

    ②治慢性支氣管炎:鼠曲草三錢,杏仁三錢,甘草一錢。水煎,日服二次。(《吉林中草藥》)

    ③治筋骨疼痛:鼠曲草一兩,白酒一斤。浸泡三日,飲酒、每次一酒盅,日服二次。(《吉林中草藥》)

    ④治濕熱痢疾:濕鼠曲革、小檗皮、甘松。煎服。(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)

    ⑤治胃潰瘍:鼠曲草三錢,白芍三錢,甘草三錢。水煎,日服二次。(《吉林中草藥》)

    ⑥治高血壓:㈠鼠曲草四錢,鉤藤三錢,桑寄生三錢。水煎,日服二次。(《吉林中草藥》)㈡濕鼠曲草、黃芩、豬毛菜、毛蓮花。煎服。(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)

    ⑦治癰瘡腫毒:濕鼠曲草、銀花、赤芍、大力子。煎水服。亦可用濕鼠曲草、牛耳大黃搗爛敷。(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濕鼠曲草拼音注音Shī Shǔ Qǔ Cǎo別名

    鼠曲草

    英文名all-grass of Swamp Cudweed出處

    出自《吉林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濕生鼠曲草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Gnaphalium tranzschelii Kirp. [G. uliginosum auct. Non L. ]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末花期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河岸邊和潮濕草地上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地區(qū)及內(nèi)蒙古、河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濕生鼠曲草 一年生草本,高20-40cm。莖直立或斜上,單生或簇生,分枝,密被灰白色綿毛。基生葉小,花期要萎;莖生葉較密,無葉柄,葉片倒披針狀條形,長3-5cm,寬3-4mm,先端鈍具小尖,基部狹窄,全緣,兩面密被灰白色綿毛。頭狀花序多數(shù),在莖和枝端密集成球狀,直徑約5mm,無梗;總苞半球狀,長約2mm,寬約5mm;總苞片3層,黃褐色,干膜質,外層總苞片短,寬卵形,先端鈍,內(nèi)層長圓形披針形,先端尖;小黃花色,異型,雌花絲狀,長于花柱,兩性花花冠細筒狀,長約1.5mm,有5個裂片。瘦果長圓形,長約1mm,有細點;冠毛白色?;ㄆ?-10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淡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咳化痰;調(diào)所和中;清熱平肝。主支氣管炎;胃潰瘍;濕熱痢疾;瘡癰腫毒;高血壓病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復方

    ①治咳嗽: 鼠曲草三錢,炙款冬花二錢,炙桑白皮三錢。水煎服。 (《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②治慢性支氣管炎: 鼠曲草三錢,杏仁三錢,甘草一錢。水煎,日服二次。 (《吉林中草藥》)②治筋骨疼痛: 鼠曲草一兩, 白酒一斤。 浸泡三日, 飲酒、每次一酒盅,日服二次。 (《吉林中草藥》)④治濕熱痢疾: 濕鼠曲草、小檗皮、甘松。煎服。 (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)⑤治胃潰瘍: 鼠曲草三錢,白芍三錢,甘草三錢。水煎,日服二次。 (《吉林中草藥》)⑥治高血壓: 一、鼠曲草四錢,鉤藤三錢,桑寄生三錢。水煎,日服二次。 (《吉林中草藥》)二、濕鼠曲草、黃芩、豬毛菜、毛蓮花。 煎服。 (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)⑦治癰瘡腫毒: 濕鼠曲草、銀花、赤芍、大力子。 煎水服。亦可用濕鼠曲草、牛耳大黃搗爛敷。 (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)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東北藥植志》:止咳化痰。治氣喘及支氣管炎,胃潰瘍,高血壓,火傷,膿腫。

    2.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調(diào)中益氣,止咳化痰。

    3.《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治痛經(jīng)。

    4.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:治咽喉腫痛,結核肺炎,痢下赤白,癰瘡腫毒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hì Jīnɡ Xiānɡ Qīnɡ別名白四棱鋒、楓茄香。出處浙江《科技簡報·醫(yī)藥衛(wèi)生部分》來源為菊科植物翅莖香青的全草。秋季采。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和丘陵地區(qū)。分布浙江等地。原形態(tài)多年生草本,具特殊芳香,高15~50厘米。全株被白色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翠云草拼音注音Cuì Yún Cǎo別名劍柏、藍地柏、地柏葉、伸腳草、綠絨草、爛皮蛇來源卷柏科卷柏屬植物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(Desv.) Spring,以全草入藥。全年可采,鮮用或曬干。性味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uì Yǔ Cǎo別名金雞獨立草(《王安卿采藥志》),翠翎草、矮腳鳳毛(《汪連仕采藥書》),孔雀花(《粵志》).神錦花、鶴翎草、鳳尾草、開屏風毛(《綱目拾遺》),龍須、劍柏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藍地柏(《植物學大辭典》),綠絨草(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uì Lán Cǎo別名櫻草根、野白菜、翠藍報春來源報春花科報春花屬植物櫻草Primula sieboldii E. Morren [P. patens Turcz. ex Trautv.],以根入藥。夏秋采,洗凈曬干。性味甘,溫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uì Què Huā別名小草烏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貓眼花(《中藥通報》(3)6:251,1957),雞爪連(《吉林中草藥》),百部草(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),飛燕草(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),鴿子花(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,鸚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