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沙苑子

    《中國藥典》:沙苑子拼音注音Shā Yuàn Zǐ別名

    潼蒺藜、蔓黃芪、夏黃草、沙苑蒺藜

    英文名SEMEN ASTRAGALI COMPLANATI來源

    本品為豆科植物扁莖黃芪Astragalus complanatus R.Brown.的干燥成熟種子。秋末冬初果實成熟尚未開裂時采割植株,曬干,打下種子,除去雜質(zhì),曬干。

    性狀

    本品略呈腎形而稍扁,長2~2.5mm,寬1.5~2mm,厚約1mm。表面光滑,褐綠色或灰褐色,邊緣一側(cè)微凹處具圓形種臍。質(zhì)堅硬,不易破碎。子葉2,淡黃色,胚根彎曲,長約1mm。無臭,味淡,嚼之有豆腥味。

    貯藏

    置通風干燥處。

    炮制

    沙苑子:除去雜質(zhì),洗凈,干燥。鹽沙苑子:取凈沙苑子,用鹽水拌勻,放鍋內(nèi)炒干,晾涼(每100斤加鹽2斤用開水化開)。

    鑒別

    取本品1g,搗碎,加乙醚10ml,置溫水浴上回流10分鐘,濾過,棄去醚液。殘渣揮盡乙醚,加甲醇5ml,加熱回流10分鐘,濾過。取濾液1 滴,點于色譜濾紙上,置紫外光燈(365nm)下觀察,顯紫紅色熒光,再加甲醇2 滴使斑點擴散,紫紅色環(huán)內(nèi)有一亮黃色環(huán)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歸肝、腎經(jīng)。

    性味

    甘,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溫補肝腎,固精,縮尿,明目。用于腎虛腰痛,遺精早泄,白濁帶下,小便余瀝,眩暈目昏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9~15g。

    摘錄《中國藥典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沙苑子拼音注音Shā Yuàn Zǐ別名

    沙苑蒺藜、同州白蒺藜、沙苑白蒺藜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,沙苑蒺藜子(《本草求原》),潼蒺藜(《本草便讀》),沙蒺藜(《增訂偽藥條辨》),夏黃草(《吉林中草藥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臨證指南醫(yī)案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豆科植物扁莖黃芪華黃芪種子。秋末冬初,果實成熟而尚未開裂時連莖割下,曬干后打下種子,去凈雜質(zhì),再曬干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①扁莖黃芪又名:蔓黃芪。

    多年生高大草本,高可達1米以上,全體被短硬毛。主根粗長,莖略扁,偃臥。單數(shù)羽狀復葉,互生,具短柄;托葉小,披針形;葉柄短,葉片橢圓形,長6~14毫米,寬3~7毫米,先端鈍或微缺,有細尖,基部鈍形至鈍圓形,全緣,上面綠色,無毛,下面灰綠色??偁罨ㄐ蛞干?;總花梗細長;小花3~9朵,小花?;坑?線狀披針形的小苞片;花萼鐘形,綠色,先端5裂,外側(cè)被黑色短硬毛,萼筒基部有2枚卵形的小苞片,外側(cè)密被短硬毛;花冠蝶形,黃色,旗瓣近圓形,先端微凹,基部有爪,長約10毫米,寬約8毫米,翼瓣稍短,龍骨瓣與旗瓣等長;雄蕊10,9枚合生,1枚分離;雌蕊超出雄蕊之外,子房上位.密被白色柔毛,有子房柄,花柱無毛,柱頭有畫筆狀白色髯毛。莢果紡錘形,長3~4厘米,先端有較長的尖喙,腹背稍扁,被黑色短硬毛,內(nèi)含種子20~30粒。種子圓腎形?;ㄆ?~9月。果期9~10月。

    生于山野。分布遼寧、吉林、河北、陜西、甘肅、山西、內(nèi)蒙古等地。

    ②華黃芪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20~100厘米。莖直立,有條棱,近無毛。單數(shù)羽狀復葉,長8~12厘米;小葉21~31,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,長1.5~2厘米,寬5~9毫米,先端鈍,有短尖,基部圓形或漸狹,上面無毛,下面疏生短柔毛??偁罨ㄐ蛞干?;花多數(shù);萼鐘狀,膜質(zhì),萼齒三角披針形,近無毛;花冠黃色,長約1.5厘米,翼瓣長為龍骨瓣的2/3;子房有長柄。莢果橢圓形,長1~1.5厘米,寬8~10毫米,革質(zhì),膨脹,密生橫紋,成熟后開裂。種子10~12,腎形,種臍凹陷較深,黃褐色。

    生山坡、路旁、砂地、河邊。分布河北、河南、山東、內(nèi)蒙古以及東北等地。

    同屬植物直立黃芪,多年生草本,高20~30厘米。葉互生,單數(shù)羽狀復葉,小葉7~23,橢圓形或長橢圓形??偁罨ㄐ?,花密,多數(shù);翼瓣比旗瓣短,花冠藍紫色或紫紅色?;ㄆ?~8月。分布吉林、遼寧、內(nèi)蒙古、甘肅、寧夏、新疆。其種子亦同等入藥。

    性狀

    ①扁莖黃芪的干燥種子呈腎臟形而稍扁,長約2毫米,寬約1.5毫米,厚不足1毫米。表面灰褐色或綠褐色,光滑。一邊微向內(nèi)凹陷。在凹入處有明顯的種臍。質(zhì)堅硬不易破碎。子葉2枚淡黃色,略為橢圓形,胚根彎曲。無臭,味淡,嚼之有豆腥氣。以飽滿、均勻者為佳。

    主產(chǎn)陜西、山西等地.

    ②華黃芪的干燥種子呈較規(guī)則的腎形,顆粒飽滿,長2~2.8毫米,寬1.8~2毫米。表面暗綠色或棕綠色,光滑。腹面中央微凹陷處有種臍。質(zhì)堅硬,不易破碎。氣微,味淡。

    主產(chǎn)河北。

    炮制

    沙苑子:揀去雜質(zhì),漂凈泥沙,撈出,曬干。鹽沙苑子:取揀凈的沙苑子,用鹽水噴拌均勻,置鍋內(nèi),文火微妙至于燥,取出放涼。(每沙苑子100斤,用鹽2斤,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)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入肝、腎經(jīng)。

    ①《本草通玄》:"走腎、肝二經(jīng)。"

    ②《本草再新》:"入心、腎二經(jīng)。"

    性味

    甘,溫。

    ①《綱目》:"甘,溫,無毒。"

    ②《本草匯言》:"味甘兼苦。"

    注意

    相火熾盛,陽強易舉者忌服。

    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"腎與膀胱偏于熱者禁用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補肝,益腎,明目,固精。治肝腎不足,腰膝酸痛,目昏,遺精早泄,小便頻數(shù),遺尿,尿血,白帶。

    ①《本草衍義》:"補腎。"

    ②《綱目》:"補腎,治腰痛泄精,虛損勞乏。"

    ③《本草從新》:"補腎,強陰,益精,明目。治帶下,痔漏,陰癀。性能固精。"

    ④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堅腎水,瀉邪濕,去癥瘕痔瘺。"

    ⑤《會約醫(yī)鏡》:"止遺瀝,尿血,縮小便。"

    ⑥《本草求原》:"治肺痿,腎冷,尿多,遺溺,明目,長肌肉。亦治肝腎風毒攻注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2~3錢;或入丸、散。

    復方

    ①治精滑不禁:沙苑蒺藜(炒)、芡實(蒸)、蓮須各二兩,龍骨(酥炙)、牡蠣(鹽水煮一日一夜,煅粉)各一兩。共為末,蓮子粉糊為丸,鹽湯下。(《醫(yī)方集解》金鎖固精丸)

    ②治腎虛腰疼:沙苑子一兩。水煎,日服二次。(《吉林中草藥》)

    ③治脾胃虛,飲食不消,濕熱成臌脹者:沙苑蒺藜二兩(酒拌炒),蒼術(shù)八兩(米泔水浸一日,曬干,炒)。共研為末。每服三錢,米湯調(diào)服。(《本草匯言》)

    ④治目昏不明:沙苑子三錢,茺蔚子二錢,青葙子三錢。共研細末。每次一錢,日報二次。(《吉林中草藥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刺黃連拼音注音Cì Huánɡ Lián出處《陜西中草藥》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假豪豬刺的根及莖皮。夏、秋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溝旁、河岸或山坡。分布陜西、甘肅、湖北、四川。原形態(tài)常綠灌木,高0.5~1.5米,莖直立,灰黃色,具棱;刺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Chǐ Fènɡ Wěi Jué別名半邊雙、半邊旗英文名all-grass of Disparate Brake出處始載于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鳳尾蕨科植物刺齒鳳尾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teris d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Lónɡ Yá別名刺老牙、鵲不踏、刺老鴉、虎陽刺來源藥材基源:為五加科植物遼東楤木的根皮和樹皮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ralia elata(Miq.)Seem.[Dimor-phanthus elatus Miq.;Aral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í Yè Wǔ Jiā來源藥材基源:為五加科植物匙葉五加的莖皮或根皮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canthopanax rehderinus Harms采收和儲藏:莖皮全年均可采,秋季挖根,洗凈,趁鮮剝?nèi)「ぃ卸?,曬干。生境分布?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匙葉伽藍菜拼音注音Chí Yè Qié Lán Cài別名生川蓮(《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(fā)病處方選》),白背子草(《廣西植物名錄》)。出處《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(fā)病處方選》來源為景天科植物匙葉伽藍菜的全草。春、夏、秋均可采收。生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