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水豆瓣

    拼音注音Shuǐ Dòu Bàn別名

    水莧菜、水泉、水指甲、水馬桑、肉矮陀陀、紅格草、田馬齒莧、水紅蓮草、引水草、水底金、水豬母乳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千屈菜科植物圓葉節(jié)節(jié)菜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Rotala rotundifolia (Buch-Ham.ex Roxb.)Koehne[Ammannia rolundifolia Buch-Ham.exRoxb.]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全草,洗凈,鮮用,曬干或烘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水田邊及潮濕處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長江以南及臺灣各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圓葉節(jié)節(jié)菜,一年生草本,高5-30cm。全株無毛。莖直立,纖細,通常帶紫色。葉對生;無柄或有短柄;葉片近圓形,闊倒卵形或闊橢圓形,長5-12mm,有時達20mm,寬3.5-10mm,先端圓形,基部鈍或有時近心形,兩面均無毛;側脈通常4對,背面明顯?;▎紊诎瑑?,組成頂生稠密的穗狀花序,長1-4cm,每株1-3個,有時5-7個;花極小,長約2mm,幾無梗;苞片葉狀,卵形或卵狀長圓形,與花等長,小苞片2枚,披針形或鉆形,與萼筒幾等長;萼筒闊鐘形,膜質,半透明,長1-1.5mm,裂片4,三角形,裂片間無附屬物;花瓣4,倒卵形,淡紫紅色,長約為萼齒的2倍;雄蕊4;子房近梨形,長約2mm,花柱長度為子房的1/2,柱頭盤狀?;?、果期12月至翌年6月。

    栽培

   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潮濕的氣候。對土壤要求不嚴,但以肥沃疏松的砂質壤土或腐殖質土壤栽培為好。忌干旱。

    栽培技術 用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。分株繁殖:于3-4月,將母株挖出進行分株,直接種于大田。扦插繁殖:截取基莖5-8cm長,按行株距25cm×cm開穴,每穴插3-4株。此外,引種時多用種子繁殖。

    田間管理 定植成活后到封行前,除草追肥2-3次。以人糞尿或化肥等氮肥為主,整修生長期應保持土壤潮濕。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淡;性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利濕;消腫解毒。主痢疾;淋病;水臌;急性肝炎;癰腫瘡毒;牙齦腫痛;痔腫;乳癰;急性腦膜炎;急性咽喉炎;月經(jīng)不調;痛經(jīng);燙火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服:煎湯,15-30g;或鮮品絞汁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;或研末撒;或煎水洗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āo Jīn Gǔ Cǎo別名甜格宿宿草來源唇形科白苞筋骨草Ajuga lupulina Maxim.,以全草入藥。生境分布河北、山西、甘肅、青海、四川、西藏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解熱消炎,活血消腫。主治癆傷咳嗽,吐血氣癰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苣拼音注音Bái Jù別名生菜(《千金·食治》),石苣(《綱目》),千層剝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。出處《千金·食治》來源為菊科植物萵苣的栽培種-白苣的莖、葉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萵苣“條。歸經(jīng)《本草求真》:“入腸、胃?!靶晕犊?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Yīnɡ別名白毛藤、白草、毛千里光、毛風藤、排風藤、毛秀才、葫蘆草、金線綠毛龜來源本品為茄科茄屬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. [S. dulcamara L. var. lyratum (Thunb.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白茅根拼音注音Bái Máo Gēn別名絲茅草、茅草、白茅草、茅草根英文名RHIZOMA IMPERATAE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. var. major (Nees)C. 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茅花拼音注音Bái Máo Huā別名營花(《唐本草》),茅盔花、茅針花(《江蘇植藥志》)。出處《日華子本草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花穗。4~5月花盛開前采收。摘下帶莖的花穗,曬干。生境分布主產(chǎn)江蘇、浙江。其他各地亦有。性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