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水蛇皮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水蛇皮拼音注音Shuǐ Shé Pí出處

    《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游蛇科動物水蛇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動物形態(tài)詳"水蛇"條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綱目》:"燒灰油調(diào),敷小兒骨疽膿血不止。又治手指天蛇毒瘡。"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小兒骨痛,出血流膿:水蛇皮一個,燒灰,油抹敷疼邊。(《海上方》)

    ②治天蛇毒瘡:用水蛇一條,去頭尾,取中截,如手指長,剖去骨肉,以蛇皮包手指,自然束緊,以紙外裹之。(《劉長春經(jīng)驗(yàn)方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水蛇皮拼音注音Shuǐ Shé Pí英文名Chinese Water snake skin出處

    出自《綱目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游蛇科動物水赤鏈游蛇的皮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Natrix annularis Hallowell

    采收和儲藏:殺水蛇時,剝?nèi)∑?,烘干?/p>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喜在山澗附近田野及平原田野池沼中生活。多以鱔魚、泥鰍等為食,也吃蛙類蝌蚪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水赤鏈游蛇,體全長62-72cm。背面灰褐色,體側(cè)有二鱗寬、五鱗高的黑色橫斑,各黑斑間相隔2-3鱗;這些黑斑向下延伸至腹鱗中間而上,呈左右交互排列。兩黑斑間之間隙呈美麗的橙黃色。痕前鱗1,眼后鱗3,偶或4-6;上唇鱗絕大多數(shù)為9,多為4-1-4式。體鱗17-19行,肛前偶有16行者,鱗片起棱。腹鱗135-161;尾下鱗39-78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心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甘;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解瘡毒。主小兒內(nèi)疽膿血不止;蛇頭疔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適量,包敷;或燒灰油調(diào)敷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綱目》:燒灰油調(diào),敷小兒骨疽膿血不止。又治手指天蛇毒瘡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花菜子拼音注音Bái Huā Cài Zǐ別名臭菜、臭花菜、羊角菜來源白花菜科白花菜屬植物白花菜Cleome gynandra L.[Gynandropis gynandra (L.) Briq.]的種子,其全草亦入藥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Huā Cài Gēn出處《中國藥植圖鑒》來源為白花萊科植物白花菜的根。功能主治《中國藥植圖鑒》:“水酒等量煎服,治淋病?!坝梅ㄓ昧績?nèi)服:煎湯,1~3錢。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花藤拼音注音Bái Huā Ténɡ出處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白花藤的根。夏、秋采根鮮用,或曬干用。生境分布生于丘陵地溪邊等處。分布浙江等地。原形態(tài)多年生攀援草本。莖細(xì)長,圓柱形,有棱溝。葉對生,有柄,葉片為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花蛇拼音注音Bái Huā Shé來源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(Gunther)的幼蛇干燥尸體。歸經(jīng)歸肝經(jīng)。性味甘、咸,溫;有毒。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,通絡(luò),止痙。用于風(fēng)濕頑痹,麻木拘攣,中風(fēng)口歪,半身不遂,抽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花蛇頭拼音注音Bái Huā Shé Tóu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蝮蛇科動物五步蛇的頭部。毒性《綱目》:“有毒?!肮δ苤髦巍毒V目》:“治瘢風(fēng)毒癩?!皬?fù)方①冶小兒急驚,體熱涎壅,四肢拘急,筋脈牽掣:白花蛇頭一枚(自開口者,生用)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