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水茴香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水茴香拼音注音Shuǐ Huí Xiānɡ別名

    水薄荷、水八角、水波香、皺葉石龍尾

    來源

    玄參科石龍尾屬植物大葉石龍尾Limnophila rugosa (Roth)Merr.[Limnophila roxburghii G. Don],以全草入藥。秋季采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性味

    辛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表,祛風(fēng)除濕,止咳止痛。用于感冒,咽喉腫痛,肺熱咳嗽,支氣管炎,胃痛。外用治天皰瘡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3~5錢。外用適量,葉搗爛外敷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水茴香拼音注音Shuǐ Huí Xiānɡ別名

    田根草(《分類草藥性》),水薄荷(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),水八角(《陸川本草》),水荊芥(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分類草藥性》

    來源

    為玄參科植物大葉石龍尾全草。秋季采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野溝邊陰濕地。分布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等地,產(chǎn)四川、廣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一年生芳香草本。莖多敷,粗壯,高30~60厘米,幼時(shí)被毛,老則禿凈。單葉對生,革質(zhì),葉片橢圓形或卵形,長4~8厘米,寬2~3厘米,先端鈍或近短尖,基部漸狹成一長6~25毫米的柄,邊緣有小鈍齒,上面多皺紋,有白毛,下面散生多數(shù)小腺點(diǎn)。頭狀花序腋生,無柄或有短柄;小花無柄;小苞片1枚,線狀披針形,長約3毫米;萼被柔毛,裂片披針形;花冠智圓柱形,長約8毫米,先端多少2唇形,藍(lán)紫色,口部黃色,上唇全緣或2裂,下唇3裂,擴(kuò)展;雄蕊4,2強(qiáng),內(nèi)藏;子房上位,2室,花柱單生,頂端下彎。蒴果橢圓狀,約與萼等長?;ㄆ谇锛尽?/p>性狀

    干燥全草,莖黃棕色,具膨大的節(jié);葉多脫落或皺縮卷曲,灰棕色,照之有多數(shù)透明腺點(diǎn),揉之有八角茴香氣。

    性味

    辛甘,溫。

    ①《分類草藥性》:"味甜,性平。"

    ②《陸川本草》:"性溫,氣味辛香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健脾利濕,理氣化痰。治水腫,胃痛,胸腹脹滿,咳嗽氣喘,小兒乳積,瘡癤。

    ①《分類草藥性》:"治水消腫,行周身血?dú)狻?

    ②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:"寬腸理氣,利尿消腫。治蓄水臌脹。"

    ③《陸川本草》:"行氣消腫,健胃止痛。治水腫、食欲不振、心氣痛。"

    ④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"燥濕去痰,消腫止痛,殺蟲解毒。治氣喘咳嗽,小兒奶瘕,瘡癤,蛇傷,胃寒痛。"

    ⑤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:"健胃,順氣,解郁,利尿。治風(fēng)濕熱邪頭痛,水腫,虛腫,胃氣痛,胸腹脹滿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2~5錢。外用:搗敷或煎水洗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水茴香拼音注音Shuǐ Huí Xiānɡ出處

    《貴州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輪藻種植物水茴香全草。夏季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多生于水邊或池沼中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一年生草本。莖細(xì)長,絲狀,有節(jié),節(jié)間約1厘米,淡綠色。假葉圓柱狀,輪生于各節(jié),又多又狀分歧。雌雄器生于莖上節(jié)處。

    性味

    辛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疏風(fēng)清熱,利濕止咳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風(fēng)熱感冒:水茴香、水芹菜、水燈心各五錢,煨水服。

    ①治水嗆咳:水茴香、水白萊、水白芷各三錢,煨水服。

    ②治燙傷,火傷:水茴香研末,加冰片少許,調(diào)麻油外敷患處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水茴香拼音注音Shuǐ Huí Xiānɡ別名

    田根草、水薄荷、水八角、水荊芥、水波香、皺葉石龍尾

    英文名all-grass of Winkled Marshweed出處

    出自《貴州本草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玄參科植物大葉石龍尾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Nitella expansa Allen, Limnophila rugosa (Roth) Merr.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、秋季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多生于水邊或池沼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臺灣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一年生草本,高10-50cm。全株無毛或疏被毛,具芳香。根莖橫走,多采購根。莖直立,分枝,略呈四方形。葉對生;葉片卵形、菱狀卵形或橢圓形,長3-9cm,寬1-5cm,先端鈍至急尖,基部楔形,邊緣有淺鋸齒,背面有腺點(diǎn);葉柄長1-2cm,具狹翅?;o梗,無小苞片,通常聚集成頭狀;總花梗長2-30mm;苞片近于匙狀長圓形,近無柄,比葉小;花萼長約7mm,萼齒5,狹披針形,后方一枚最大;花冠紫紅色或藍(lán)色,長達(dá)1.6cm,上唇先端凹缺,下唇3裂;花室略分離,花柱纖細(xì),先端圓柱狀而被柔毛。蒴果橢圓形,略扁,長約5mm,淺褐色。種子扁平,不規(guī)則卷迭,具網(wǎng)紋?;?、果期8-11月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干燥全草長10-50cm。莖黃棕色,略呈四方形,節(jié)膨大,質(zhì)脆,易折斷,斷面中央有髓。葉多脫落或皺縮卷曲,灰棕色,對學(xué)視之有多數(shù)透明腺點(diǎn),揉之八角茴香氣。氣香,味微甘。

    以葉多、得氣濃者為佳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莖葉含精油,主要成分為芳樟醇(linalool),受草腦(estragole),順式及反式茴香腦(anethole),茴香醛(anisalde-hyde),茴香丙酮(anisalacetone),丁香烯(caryophyllene),葎草烯(humulene),異愈創(chuàng)木烯(isoguaiene)[1]。

    花莖的精油中含胡椒酚甲醚(methylchavicol),茴香醛及基他5種成分[2]。

    地上部分及根含5-羥基-7,8,2,4-四甲氧基黃酮(5-hyd-roxy-7,8,2,4-tetramethoxyflavone)[3],三十一烷醇(n-hentria-contanol),熊果酸(ursolic acic)[4],白樺脂醇(betulin),白樺脂酸(betulinic acid)[5],石吊蘭素(nevadensin),去甲氧基蘇打基亭(demethoxysudachitin)[6]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由本植物全草提取的石吊蘭素(1)3.1mg/kg,靜脈注射,對麻醉的正常大鼠和自發(fā)性高血壓大鼠均有顯著的降血壓作用,用花后大鼠的平均動(dòng)脈壓在30min內(nèi)大約下降6.65kPa(50mmHg)[1]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歸肺;脾;胃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味辛;甘;性溫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健脾利濕;理氣化痰。主水腫;胃痛;胸腹脹滿;咳嗽;小兒乳積;瘡癤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0-15g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煎水洗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薄荷露拼音注音Bò He Lù出處《綱目拾遺》來源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鮮莖葉的蒸餾液。性味《中國醫(yī)學(xué)大辭典》:“辛,涼,無毒?!肮δ苤髦微佟督鹗纤幪罚骸扒鍥鼋鉄帷!阿凇毒V目拾遺》:“涼膈,發(fā)汗?!阿邸吨袊t(yī)學(xué)大辭典》: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o Xuě Huǒ Rónɡ Cǎo別名火艾、小毛香、薄雪草來源菊科薄雪火絨草Leontopodium japonicum Miq.,以花入藥。生境分布陜西、甘肅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北。性味微甘,淡。功能主治止咳。主治咳嗽。用法用量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o Xuě Cǎo別名小毛香、火絨草、小白頭翁、小毛草來源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薄雪火絨草的花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Leontopodium japonicum Miq.采收和儲(chǔ)藏:秋季采收,洗凈,晾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ì Bàn來源藥材基源:為蕁麻科植物褐脈樓梯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Elatostema brunnelnerve W.T.Wang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、秋季采收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300m左右的石灰山山坡林下。資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薜荔拼音注音Bì Lì別名木蓮藤(《日華子本草》),辟萼(《質(zhì)問本草》),石壁蓮(《植物名匯》),木瓜藤、膨泡樹、餅泡樹、壁石虎、木壁蓮(《中國樹木分類學(xué)》),爬墻虎、風(fēng)不動(dòng)(《中國藥植志》),彭蜂藤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,石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