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土瓜、野黃瓜、老鼠拉冬瓜、天羅網(wǎng)、鈕子果、紅果果、大樹獻鈕子。
始載于《海南植物志》。
藥材基源:為葫蘆科相干物鈕子瓜的全草或根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Zhneria maysorensis (Wight et Arn.)Arn.[Bryonia maysorensis Wighy et Arn.; Mothria maysorensis (Wight et Ary.) Chang]
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500-1000m的村邊或山坡路旁潮濕處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草質(zhì)藤本。莖、枝細弱,伸長,有溝紋,多分枝。葉柄細,長2-5cm,無毛;葉片膜質(zhì),寬卵形和稀三角狀卵形,長、寬均為1-10cm,上面深綠色,粗糙,被短糙毛,背面蒼綠色,近無毛,先端急尖或短漸尖,基部彎缺半圓形,邊緣有細鋸齒或深波狀鋸齒,不分裂或有時3-5淺裂,脈掌狀。卷須絲狀,單一,無毛。花雌雄同株;雄花3-9朵生于總梗頂端,呈近頭狀或傘房狀花序?;ㄐ蚬@w細,長1-4cm,無毛;雄花梗開展,極短,長1-2mm;花萼筒寬鐘狀,長2mm;藥冠白色,裂片卵形,或卵狀長圓形,長2-2.5mm,上部常被柔毛;雄蕊3,2枚2室,1枚1室,有時全部為2室,插生在花萼筒基部,花絲長2mm,被短柔毛;雌花單生,稀幾朵著生在總梗頂端或極稀雌雄同序;子房卵形。果梗細,無毛,長0.5-1cm,果產(chǎn)球狀或卵形,直徑1-1.4cm,漿果狀,外面光滑無毛。種子卵狀長圓形,扁壓,平滑,邊緣稍拱起?;ㄆ?-8月,果期8-11月。
味甘;性平
清熱;鎮(zhèn)痙;解毒;通淋。主發(fā)熱;驚厥;頭痛;咽喉腫痛;瘡瘍腫毒;淋證
內(nèi)服:煎湯,10-15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。
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根或全草用于膀胱炎。廣西苗族用根泡酒搽,治頭痛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土瓜、野黃瓜、老鼠拉冬瓜、天羅網(wǎng)、鈕子果、紅果果、大樹獻鈕子。
英文名Maysor Zehneria出處始載于《海南植物志》。
來源藥材基源:為葫蘆科相干物鈕子瓜的全草或根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Zhneria maysorensis (Wight et Arn.)Arn.[Bryonia maysorensis Wighy et Arn.; Mothria maysorensis (Wight et Ary.) Chang]
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500-1000m的村邊或山坡路旁潮濕處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草質(zhì)藤本。莖、枝細弱,伸長,有溝紋,多分枝。葉柄細,長2-5cm,無毛;葉片膜質(zhì),寬卵形和稀三角狀卵形,長、寬均為1-10cm,上面深綠色,粗糙,被短糙毛,背面蒼綠色,近無毛,先端急尖或短漸尖,基部彎缺半圓形,邊緣有細鋸齒或深波狀鋸齒,不分裂或有時3-5淺裂,脈掌狀。卷須絲狀,單一,無毛。花雌雄同株;雄花3-9朵生于總梗頂端,呈近頭狀或傘房狀花序?;ㄐ蚬@w細,長1-4cm,無毛;雄花梗開展,極短,長1-2mm;花萼筒寬鐘狀,長2mm;藥冠白色,裂片卵形,或卵狀長圓形,長2-2.5mm,上部常被柔毛;雄蕊3,2枚2室,1枚1室,有時全部為2室,插生在花萼筒基部,花絲長2mm,被短柔毛;雌花單生,稀幾朵著生在總梗頂端或極稀雌雄同序;子房卵形。果梗細,無毛,長0.5-1cm,果產(chǎn)球狀或卵形,直徑1-1.4cm,漿果狀,外面光滑無毛。種子卵狀長圓形,扁壓,平滑,邊緣稍拱起?;ㄆ?-8月,果期8-11月。
性味味甘;性平
功能主治清熱;鎮(zhèn)痙;解毒;通淋。主發(fā)熱;驚厥;頭痛;咽喉腫痛;瘡瘍腫毒;淋證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10-15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。
各家論述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根或全草用于膀胱炎。廣西苗族用根泡酒搽,治頭痛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