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牛耳楓枝葉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牛耳楓枝葉拼音注音Niú ěr Fēnɡ Zhī Yè出處

    《陸川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交讓木科植物牛耳楓枝葉,秋后采。

    性味

    《陸川本草》:"甘,溫,有微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陸川本草》:"驅風,止痛,消腫。治風濕骨痛,浮腫。"

    ②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"治跌打后遺筋縮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煎水洗或搗敷。

    復方

    治蛇傷或骨折:牛耳楓鮮葉搗爛敷。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牛耳楓枝葉拼音注音Niú ěr Fēnɡ Zhī Yè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Calyx-shaped Daphniphyllum出處

    出自《陸川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虎皮楠科植物牛耳楓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.的小枝和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.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采枝葉,鮮用呀切段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灌叢中或小溪兩岸的疏林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海南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牛耳楓 常綠灌木,高1-5m。單葉互生,葉柄長3-15cm;葉片寬橢圓形至倒卵形,長10-15cm,寬3.5-9cm,先端鈍或近圓形,有時急尖,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,全緣,邊緣背卷,上面綠色,背帶粉綠,有白色細小乳頭狀突起;側脈明顯??偁罨ㄐ蛞干?;單性,雌雄異株;花小,無花瓣,花被萼狀,宿存;雄花花梗長1.2cm,花被片3-4,雄蕊9-10,長約4mm,花絲極短,藥隔發(fā)達,大于花藥;雌花花梗長約5-6mm,花被片同雄花;子房為不完全的2室,花柱短,柱頭2分枝。核果卵圓形,長約1cm,被白粉,有種子1顆。花期4-6月,果期6-10月。

    化學成分

    樹皮和葉含楷勒堿(calycine)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肝;腎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辛;甘;性涼;小毒

    注意

    孕婦禁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風止痛;解毒消腫。主風濕骨痛;瘡瘍腫毒;跌打骨折;毒蛇咬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適量,煎水洗;或搗爛敷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陸川本草》:驅風,止痛,消腫。治風濕骨痛,浮腫。

    2.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治跌打后遺筋縮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Gài Cǎo別名大刺蓋出處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來源為菊科植物羅平薊的根。秋季采根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路旁草叢中向陽處。分布四川等地。原形態(tài)多年生草本,高達1.5米。根粗壯,須根白色。莖直立,具明顯縱棱槽,疏生卷曲的細柔毛。葉互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刺石榴拼音注音Cì Shí Liu別名山石榴來源薔薇科薔薇屬植物峨眉薔薇Rosa omeiensis Rolfe,以果入藥。果成熟時采,去果柄及宿萼,曬干。性味微酸、苦,平。功能主治止血,止痢。用于吐血,衄血,崩漏,白帶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Zhú Yè來源藥材基源:為禾本科植物車簡竹的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ambusa sinospinosa Mc Clure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隨采隨用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河流兩岸或村落附近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南、西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刺竹筍拼音注音Cì Zhú Sǔn別名芳竹筍(《嶺南采藥錄》)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。生境分布通常栽培于向陽山坡或河流沿岸之較高處。分布廣東、廣西、貴州、四川等地。原形態(tài)箣竹(贊寧《筍譜》),又名:竻竹、答黎竹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Zhú Rú來源藥材基源:為禾本科植物車簡竹的莖稈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間層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ambusa sinospinosa Mc Clure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砍取莖竿,刮去外層皮,然后將中間層刮成絲狀,曬干。生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