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牛筋果

    拼音注音Niú Jīn Guǒ別名

    牛筋果、弓刺、連江簕。

    英文名perforatus Palius出處

    始載于《新華本草綱要》。

    來(lái)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苦木科植物牛筋果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Harrisonia perforata (Blanco)Merr.[Paliurus perforatus Blanco]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凈切片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低海拔山地疏林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東、海南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牛筋果 近直立或稍攀援灌木,高1-2m。枝在葉柄的基部有銳利的短鉤刺1對(duì)。奇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互生,長(zhǎng)8-14cm,葉軸在小葉間有狹翅;小葉5-13,紙質(zhì),菱狀卵形,長(zhǎng)2-4.5cm,寬1.5-2cm,先端鈍急尖,基部漸狹而成短柄,邊緣有鈍齒,稀全緣,上面沿中脈被短柔毛,下面無(wú)毛或中脈上有少許短柔毛?;▋尚?,數(shù)朵至10余朵排成頂生被毛的短總狀花序;萼片細(xì)小,4-5裂,卵狀三角形,長(zhǎng)約1mm,被短柔毛;花瓣白色,4-5片披針形,長(zhǎng)5-6mm;雄蕊為花瓣數(shù)的2倍,比花瓣稍長(zhǎng),花絲基部的小鱗片被白色柔毛;花盤杯狀;子房4-5室,4-5淺裂。果實(shí)漿果狀,肉質(zhì),球形,直徑1-1.5cm,由2-5個(gè)心皮組成,無(wú)毛,成熟時(shí)淡紅色?;ㄆ?-5月,果期5-8月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;肝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苦;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截瘧。主瘧疾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0-15g,鮮品加倍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葉:味苦、性寒。有清熱解毒的功能。用于眼痛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í Zhú Lì別名慈竹油。來(lái)源藥材基源: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莖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Neosinocalamus affinis(Rendli)Keng f.[Sinocalmus affinis(Rendle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筍拼音注音Cí Zhú Sǔn出處《分類草藥性》來(lái)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苗。功能主治①《分類草藥性》:“燒灰研細(xì),搽小兒肥瘡?!阿凇吨貞c草藥》:“調(diào)氣,治脫肛,疝氣?!坝梅ㄓ昧?jī)?nèi)服:煎湯或燉團(tuán)魚吃。外用:燒存性調(diào)敷。摘錄《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籜拼音注音Cí Zhú Tuò別名慈竹筍殼(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)出處《綱目》來(lái)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籜。功能主治①《綱目》:“治小兒頭身惡瘡,燒散和油涂之,或入輕粉少許?!阿凇睹耖g常用草藥匯編》:“治吐血?!阿邸端拇ㄖ兴?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出處《重慶草藥》來(lái)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花。功能主治治癆傷吐血。用法用量鮮慈竹花半斤,鮮黃桷樹寄生半斤,燉黃牛肉或殺口肉服。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英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茹拼音注音Cí Zhú Rú出處《四川中藥志》來(lái)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莖稈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間層。炮制鮮用或姜汁炒用。歸經(jīng)入肺、胃、肝等經(jīng)。性味味甘,性微寒,無(wú)毒。注意脾胃虛寒者忌用。功能主治清熱涼血,除煩止嘔。治胃熱嘔逆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