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《綱目》
為杜鵑花科植物烏飯樹的根。
江西《草藥手冊》:"散瘀,消腫,止痛。"
①治牙齒痛:烏飯樹根,搗爛燉蛋吃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②治手足跌傷紅腫:烏飯樹根,搗爛煎水洗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③治小兒誤吞咽銅鐵物在喉內(nèi)不下:南燭根燒灰細研,以熱水調(diào)服一錢,瘥。(《圣惠方》)
烏飯樹根
出自《本草綱目》
藥材基源:為杜鵑花科植物烏飯樹的根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Vaccinium bracteatum Thumb.[V.spicatum(Lour.)Poiret;V.malaccense Wight;V.bracteatum var.Thunb.longitubum Hayata]
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;鮮用或節(jié)片曬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丘陵地帶或海拔400-1400m的山地,常見于山坡林內(nèi)或灌木叢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東、中南至西南以及臺灣等地。
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高2-6(9)m。多分枝,幼枝被短柔毛,老枝紫褐色。葉柄長2-8mm,通常無毛或被微毛。葉片薄革質(zhì),橢圓形、菱狀橢圓形、披針狀橢圓形,長4-9cm,寬2-4cm,先端銳尖,漸尖,基部楔形,寬楔形,邊緣有細鋸齒,表面平坦有光澤,側(cè)脈5-7對,斜伸至邊緣以內(nèi)網(wǎng)結(jié)??偁罨ㄐ蝽斏蛞干?,長4-6cm,有多數(shù)花,花序軸密被短柔毛;苞片葉狀,披針形,邊緣有鋸齒,宿存或脫落,小苞片2,線形或卵形,密被微毛或無毛;萼筒密被短柔毛或茸毛,萼齒短小,三角形,長1mm左右;花冠白色,筒狀,有時略呈壇狀,長5-7mm,外面被短柔毛,內(nèi)面有疏柔毛,口部裂片短小,三角形,外折;雄蕊內(nèi)藏;花絲細長;花盤密被短柔毛,漿果直徑5-8mm,熟時紫褐色?;ㄆ?-7月,果期8-10月。
酸;微甘;性平
散瘀;止痛。主牙痛;跌傷腫痛
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;或研末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煎水洗。
江西《草藥手冊》:散瘀,消腫,止痛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《綱目》
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烏飯樹的根。
功能主治江西《草藥手冊》:"散瘀,消腫,止痛。"
復方①治牙齒痛:烏飯樹根,搗爛燉蛋吃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②治手足跌傷紅腫:烏飯樹根,搗爛煎水洗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③治小兒誤吞咽銅鐵物在喉內(nèi)不下:南燭根燒灰細研,以熱水調(diào)服一錢,瘥。(《圣惠方》)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南燭根拼音注音Nán Zhú Gēn別名烏飯樹根
出處出自《本草綱目》
來源藥材基源:為杜鵑花科植物烏飯樹的根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Vaccinium bracteatum Thumb.[V.spicatum(Lour.)Poiret;V.malaccense Wight;V.bracteatum var.Thunb.longitubum Hayata]
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;鮮用或節(jié)片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丘陵地帶或海拔400-1400m的山地,常見于山坡林內(nèi)或灌木叢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東、中南至西南以及臺灣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高2-6(9)m。多分枝,幼枝被短柔毛,老枝紫褐色。葉柄長2-8mm,通常無毛或被微毛。葉片薄革質(zhì),橢圓形、菱狀橢圓形、披針狀橢圓形,長4-9cm,寬2-4cm,先端銳尖,漸尖,基部楔形,寬楔形,邊緣有細鋸齒,表面平坦有光澤,側(cè)脈5-7對,斜伸至邊緣以內(nèi)網(wǎng)結(jié)??偁罨ㄐ蝽斏蛞干?,長4-6cm,有多數(shù)花,花序軸密被短柔毛;苞片葉狀,披針形,邊緣有鋸齒,宿存或脫落,小苞片2,線形或卵形,密被微毛或無毛;萼筒密被短柔毛或茸毛,萼齒短小,三角形,長1mm左右;花冠白色,筒狀,有時略呈壇狀,長5-7mm,外面被短柔毛,內(nèi)面有疏柔毛,口部裂片短小,三角形,外折;雄蕊內(nèi)藏;花絲細長;花盤密被短柔毛,漿果直徑5-8mm,熟時紫褐色?;ㄆ?-7月,果期8-10月。
性味酸;微甘;性平
功能主治散瘀;止痛。主牙痛;跌傷腫痛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;或研末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煎水洗。
各家論述江西《草藥手冊》:散瘀,消腫,止痛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