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地柏葉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地柏葉拼音注音Dì Bǎi Yè別名

    地柏枝、金花草、鳳凰尾、避風草、奶子草、石灰草

    來源

    蕨類鐵角蕨科鐵角蕨屬植物華中鐵角蕨Asplenium sarelii Hook.,以全草入藥。四季可采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性味

    苦、微甘,涼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,止咳利咽,利濕消腫,止血止痛。用于流行性感冒,感冒,咳嗽,扁桃體炎,腮腺炎,目赤腫痛,腸炎,痢疾,乳汁不下;外用治瘡腫疔毒,跌打損傷,濕疹,燒燙傷,刀傷出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1~2兩,鮮草3~5兩。外用適量,全草煎水洗或搗爛敷患處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地柏葉拼音注音Dì Bǎi Yè別名

    地柏枝、野柏樹(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),丹雪鳳尾、傷寒草、止血草、石蜈蚣、小葉鳳尾草、小雉雞尾、墻亨兒、墻錦、巖春草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植物名實圖考》

    來源

    為鐵角蕨科植物虎尾鐵角蕨全草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溪邊及石坡陰濕處酸性土上。分布東北、河北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四川、湖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17~25厘米。根狀莖短,斜上;葉叢生,葉柄長2.5~7厘米,下部褐紫色,有光澤;葉片倒披針形,長15厘米,寬3~4厘米,最寬處在中部以上,先端漸尖,基部長漸狹,2回羽狀分裂;羽片多數(shù),下部羽片遠生,長卵形至披針形,長1~2.5厘米,寬6~12毫米,先端急尖或鈍頭,有短柄,羽狀深裂,下部羽片漸次縮小成耳狀;裂片倒卵形,邊緣有細鋸齒;葉草質(zhì),葉脈分離。孢子囊群線狀矩圓形。每1小羽片上1枚,囊群蓋同形。

    性味

    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:"淡。涼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,利濕,鎮(zhèn)驚,解毒。治肺熱咳嗽,吐血,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,小兒急驚風,指頭炎。

    ①《植物名實圖考》:"去肺風。"

    ②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:"治咳嗽,吐血,去肺熱。"

    ③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:"清熱解毒,平肝鎮(zhèn)驚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0.4~1兩;或搗汁。外用:搗汁滴眼;或搗敷。

    復方

    ①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:巖春草、風尾草、摩來卷柏、雞眼草各一兩五錢。水煎服。

    ②治小兒驚風:巖春草五錢;或加半邊蓮、高粱泡根各五錢。水煎服。

    ③治指頭炎:鮮巖春草加食鹽搗敷。(選方出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巴東巖白菜別名巖白菜[湖北巴東]來源玄參科巴東巖白菜Triaenophora rupestris (Hemsl.) Solereder,以全草入藥。生境分布湖北、四川。功能主治明目補腎。用法用量全草燉肉服,用量3~5錢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Shān Hǔ別名金扣鈕根(《陸川本草》),細鈕扣根、扣子頭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,紫花茄根(《福建中草藥》)。出處《嶺南采藥錄》來源為茄科植物紫花茄的根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天茄子“條。性味苦,平。①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Bā Huā別名土黃花、巴巴葉、土黃芪、磨盤草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錦葵科植物圓錐苘麻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butilon peniculatum Hand.Mazz.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收,洗凈,切段,鮮用或曬干。生境分布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巴戟天拼音注音Bā Jǐ Tiān別名雞腸風、雞眼藤、黑藤鉆、兔仔腸、三角藤、糠藤英文名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來源本品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 的干燥根。全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巴掌草別名千靈丹來源蘭科兜蘭屬植物同色兜蘭Paphiopedilum concolor Tang et Wang,以全草入藥。四季可采,洗凈切段,鮮用或曬干。性味辛,平。功能主治止咳平喘,祛風止痛。用于肺結(jié)核,支氣管炎,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