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馬騮卵

    拼音注音Mǎ Liú Luǎn別名

    蕨薯(《廣西藥植圖志》),鳳凰蛋、落地珍珠(《陸川本草》),麻雀蛋、涼水果(《四川中藥志》),犸騮卵(《廣西中草藥》),石窩蛋、貓蛋果、蛇蛋參(《云南中草藥》),雉雞蛋(《福建中草藥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陸川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為骨碎補科植物腎蕨塊莖。全年可采。

    性味

    甘澀,平。

    ①《廣西藥植圖志》:"味甘帶澀,性平,無毒。"

    ②《陸川本草》:"甘淡,微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利濕,止血。治咳嗽,吐血,泄瀉,痢疾,疳積,血淋,廟氣。

    ①《廣西藥植圖志》:"止水瀉。治麻后痢,小兒疳積。"

    ②《陸川本草》:"生津止渴,清肝,止血。治泄瀉下痢,舌干口渴,眼球上翳,跌打暗傷,刀傷出血。"

    ③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"收斂殺蟲。治內(nèi)傷咳嗽,紅白痢,疳積,疝氣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。外用:搗敷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水瀉:馬騮卵(生的)二十枚,搗爛沖開水,過濾取汁,內(nèi)服。(《廣西藥植圖志》)

    ②治時痢、小兒麻后?。厚R騮卵醋浸備用。成人吃十枚,小兒吃三至五枚。(《廣西藥植圖志》)

    ③治疝氣:馬騮卵二兩,加糖適量,濃煎沖酒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
    ④治吐血:涼水果根莖一兩。煎水服。(《貴州草藥》)

    ⑤治痢疾:犸騮卵浸醋,每日服二次,每次服十枚。

    ⑥治小兒積熱:犸騮卵八枚。水煎服。

    ⑦治鼠蹊部淋巴結(jié)炎:犸騮卵二兩,黃糖少許,搗爛敷患處。(⑤方以下出《廣西中草藥》)

    ⑧治咳嗽,血淋:蛇蛋參鮮品四錢至一兩。水煎服。(《云南中草藥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楊樹根皮拼音注音Bái Yánɡ Shù Gēn Pí別名白楊皮(《分類草藥性》)。出處《四川中藥志》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山楊的根皮。春季采挖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白楊樹皮“條。性味苦,平。①《分類草藥性》:“性澀,微苦?!阿凇?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楊樹皮拼音注音Bái Yánɡ Shù Pí別名白楊皮(《梅師集驗方》)。出處《唐本草》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山楊的樹皮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。分布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內(nèi)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陜西、四川等地。原形態(tài)山楊,又名:大葉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松塔拼音注音Bái Sōnɡ Tǎ別名松塔、松球、松果、槨樹核桃(《山西中草藥》)。出處《山西中草藥》來源為松科植物白皮松的球果。春、秋采收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區(qū),喜光。分布于山西、河南、陜西、甘肅、四川北部和湖北西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白果拼音注音Bái Guǒ別名白果仁英文名SEMEN GINKGO來源本品為銀杏科植物銀杏(白果樹、公孫樹)Ginkgo biloba L.的干燥成熟種子。秋季種子成熟時采收,除去肉質(zhì)外種皮,洗凈,稍蒸或略煮后,烘干。性狀本品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果葉拼音注音Bái Guǒ Yè出處《品匯精要》來源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葉片。性狀干燥葉片,大多折疊或已破碎,完整者呈扇形。上緣有不規(guī)則波狀缺刻,有時中間凹入,基部楔形,葉脈為射出數(shù)回二分又平行脈,細(xì)而密,光滑無毛,易縱向撕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