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蔓烏頭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蔓烏頭拼音注音Màn Wū Tóu別名

    細莖蔓烏頭(《東北植物藥圖志》),雞頭草(《黑龍江省主要野生藥用植物的鑒別及中草藥新制劑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東北藥用植物原色圖志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毛茛科植物蔓烏頭塊根。秋季采挖。以清水漂洗三日,每日換水二次,切片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高山林邊、草地。分布東北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蔓生草本。塊根倒圓錐形。莖長1~3米,纏繞上升或彎曲。葉片闊卵狀五角形,具柄,3全裂,裂片卵狀披針形,有缺刻,中央裂片3淺裂,側(cè)生裂片不等地2裂。總狀花序頂生,密被伸展的白色柔毛;花藍紫色,具短梗;萼片5,花瓣狀,上面一片大而呈盔狀;花瓣2;雄蕊多數(shù);心皮3~5,無毛或稍有毛。蓇葖果。

    性味

    性溫,味麻,有劇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東北藥用植物原色圖志》:"鎮(zhèn)痛鎮(zhèn)靜藥,治神經(jīng)痛、風濕痛。"

    ②《吉林省藥用植物名錄》:"祛風,散寒,止痛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~2分;或浸酒,外用:研末或磨涂患處。

    備注

    本品在東北地區(qū)作草烏入藥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蔓烏頭拼音注音Màn Wū Tóu英文名Root of Twining Monkshood出處

    出自《東北藥用植物原色圖志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毛茛科植物蔓烏頭的塊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conitum volubile Pall. Ex Koelle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挖,除去須根、殘莖,以清水漂洗3d,每日換水2次,切片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200-1000m的山地草坡或林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蔓烏頭,多年生草本。莖纏繞,無毛或上部疏被反曲短柔毛,有分枝。葉互生;莖中部葉有長柄或稍長柄,柄長為葉片之半或2/3;葉片五角形,長7-9cm,寬8-10cm,基部心形,3全裂,中央全裂片菱狀卵形,漸尖,近羽狀深裂,二回裂片約3-4對,最下面的二回裂片較大,狹菱形,有三角形小裂2-3,上部的二回裂片小,狹三角形或狹披針形,側(cè)全裂片斜扇形,不等2裂片達基部,上面疏被緊貼的短柔毛,基部無毛或幾無毛??偁罨ㄐ蝽斏蛞干?,有3-5朵花;花序軸和花梗密被淡黃色伸展的柔毛;基部苞片3裂,上部苞片小,線形;花梗長2-3.8cm;小苞片生花梗中部以上;花兩性,兩側(cè)對稱;萼片5,花瓣狀,藍紫色,外面被伸展的短柔毛,上萼片高盔形,高1.8-2.7cm,自基部至緣長1-1.5cm,下緣稍向上斜展,側(cè)萼片長1-1.5cm;花瓣2,無毛,瓣片長6-10mm,唇長約3-5mm,距長1.5-3mm,向后彎曲;雄蕊多數(shù),無毛,花絲全緣;心皮5,被伸展的短柔毛。蓇葖果長1.5-1.7cm。種子多數(shù),狹倒金字塔形,長約2.5mm,生橫膜翅。花期8-9月,果期9-10月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;肝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溫;辛;大毒

    注意

    使用時應嚴格掌握劑量,孕婦禁服,酒浸劑只宜外用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風;散寒;止痛;止痙。主風寒濕痹;關節(jié)疼痛;神經(jīng)痛;四肢拘攣;半身不遂瘡瘍腫毒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0.3-0.6g。外用:適量,研末調(diào)敷;或磨涂;或浸酒搽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東北藥用植物原色圖志》:鎮(zhèn)痛鎮(zhèn)靜藥,治神經(jīng)痛、風濕痛。

    2.《吉林省藥用植物名錄》:祛風,散寒,止痛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半蒴苣苔別名山白菜、天目降龍草來源苦苣苔科半蒴苣苔Hemiboea henryi Clarke,以全草入藥。生境分布陜西、甘肅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。功能主治清熱利濕。主治濕熱黃疸。用法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àn Biān Shān來源藥材基源:為蕁麻科植物條葉樓梯草帶根莖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Elatostema sublineare W.T.Wang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切段,鮮用或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半邊旗拼音注音Bàn Biān Qí別名半邊蕨、單片鋸、半邊牙、半邊梳、半邊風藥來源為鳳尾蕨科鳳尾蕨屬植物半邊旗Pteris semipinnata L.,以全草入藥。四季可采,洗凈鮮用或曬干。性味苦、辛,涼。功能主治清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半邊蘇拼音注音Bàn Biān Sū別名綿穗蘇、野魚香、野蘇、大胡麻、天人草來源唇形科半邊蘇Comanthosphace ningpoensis (Hemsl.) Hand.-Mazz.,以全草入藥。生境分布浙江、江西、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半邊蓮拼音注音Bàn Biān Lián別名細米草、急解索、半邊花、蛇脷草[廣東]、長蟲草[河南]英文名HERBA LOBELIAE CHINENSIS來源本品為桔梗科植物半邊蓮Lobelia chinensis Lou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