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貓眼睛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貓眼睛拼音注音Māo Yǎn Jinɡ出處

    《四川中藥志》

    來源

    為玄參科植物寬葉溝酸漿全草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長在中山區(qū)的半陰處。分布四川、云南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20~30厘米。莖直立,單生,具4棱。葉對生,柄極短或近于無柄;葉片廣卵形至狹卵形,長3~6厘米,寬1.5~4厘米,先端短銳尖,下部葉有時鈍頭,基部近圓形至闊楔形,邊緣上部有粗鋸齒,基部全緣?;▎紊谥敾蛉~腋;花柄細(xì)長,長約3厘米,粗不及1毫米;花萼鐘狀,長1~1.5厘米,徑5毫米,裂片5,長短不一,后方1枚稍大;花冠淡黃色,徑約1.7厘米,2唇形,上唇2裂,下唇3裂,有黃褐色斑,并有兩條突起的脈;雄蕊4。蒴果?;ㄆ?月。

    性味

    性平,味澀,無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收斂,止瀉。治濕熱痢疾、脾虛泄瀉及婦女白帶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4~8錢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貓眼睛拼音注音Māo Yǎn Jinɡ英文名Herb of broadleaf Monkeyflower,Broadleaf Monkeyflower出處

    出自《四川中藥志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玄參科植物寬葉溝酸漿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imulus tenellus Bange var.platyphllus (Franch.) Tsoong [M. nepalensis Benth. Var. platyphyllus Franch.]

    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收,曬干或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900-2200m的林下、路旁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20-40cm。莖匍散狀,柔弱,無毛,多分枝,四方形,角處具窄翅。葉對生;具短柄;葉片卵形、卵狀三角形,長3-4cm,寬1-1.8cm,先端急尖,基部寬楔形,全緣,葉脈為掌狀,質(zhì)地較厚,中部以上具粗鋸齒?;▎紊陨暇叽咒忼X?;▎紊~腋,花梗與葉柄近等長;花萼寬鐘形,萼口稍斜,萼齒后方的1枚有時較大;花冠較大,長可達(dá)3cm,漏斗,黃色,喉部有紅色斑點,唇短,端圓形,沿喉部密被髯毛;雄蕊同花柱無毛,內(nèi)藏。蒴果橢圓形,稍短于萼。種子卵圓形,具乳短于萼。種子卵圓形,具乳頭狀突起?;?、果期6-9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味澀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收斂止瀉;止帶。主日光燈熱疼疾;脾虛泄瀉;白帶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0-30g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毛藤拼音注音Bái Máo Ténɡ別名苻(《爾雅》),蜀羊泉、谷菜(《本經(jīng)》),鬼目草(《爾雅》郭璞注),白草(《別錄》),排風(fēng)、白幕(《本草拾遺》),鬼目菜(《吳志》),天燈籠、和尚頭草(《綱目拾遺》),望冬紅、酸尖菜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毛藤根拼音注音Bái Máo Ténɡ Gēn出處《福建民間草藥》來源為茄科植物白英的根。夏、秋采收。性味①《四川中藥志》:“性平,味苦辛,無毒?!阿凇吨貞c草藥》:“味甘,性平微寒,無毒?!肮δ苤髦沃物L(fēng)火牙痛,頭痛,瘰疬,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毛蛇拼音注音Bái Máo Shé別名石祈蛇、上樹蛇、白毛伸筋、石蠶、毛石蠶、巖蠶、白毛巖蠶、老鼠尾來源為骨碎補(bǔ)科陰石蕨屬植物圓蓋陰石蕨Humata tyermanni S. Moore,以根狀莖入藥。全年可采,洗凈曬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Máo Lù Rónɡ Cǎo別名魚腮草、六月霜來源為玄參科鹿茸草屬植物白毛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i Franch.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洗凈鮮用或曬干。性味微苦、澀,平。功能主治清熱解毒,涼血止血。用于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沙糖拼音注音Bái Shā Tánɡ別名石蜜(《唐本草》),白糖(《子母秘錄》),糖霜(《日用本草》),白霜糖(《本草備要》)。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莖汁,經(jīng)精制而成的乳白色結(jié)晶體。歸經(jīng)《本草衍義補(bǔ)遺》:“入脾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