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喉嚨草、白花珍珠草、天星草
本品為報春花科植物點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 (Lour.) Merr.的全草。春季開花時采集,除去泥土?xí)窀伞?/p>性味
苦、辛,寒。
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。用于扁桃體炎,咽喉炎,風(fēng)火赤眼,跌撲損傷,以及咽喉腫痛等癥。
3~5錢,水煎服。
(1)治風(fēng)火赤眼,常與菊花、桑葉等配合應(yīng)用;治跌撲損傷,可與當(dāng)歸、川芎、落得打等配合應(yīng)用;治咽喉腫痛,可單位應(yīng)用,也可與筋骨草、板藍根、胖大海等配合應(yīng)用。
(2)點地梅別名叫喉咽草,在上海地區(qū)草藥店又稱白花珍珠草。本品味甚苦,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急、慢性咽喉腫痛,而以治療慢性咽喉痛的效果較好。
噶蒂慕布(藏名)
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
為報春花科植物大紅花點地梅的全草。6~7月采收。
生于山坡草地中。分布西藏等地。
多年生矮小草本,全株被白色細柔毛。根細長,具少數(shù)分枝。葉簇生于基部;葉片橢圓形或倒披針形,先端鈍尖或鈍圓,基部漸狹,全緣,上面綠色,下面粉綠。傘形花序生于花莖頂端;花莖自基部抽出,細長,長10~15厘米,綠色或帶紫紅色;花小,粉紅色。
苦,寒。
利水。治熱性水腫。
內(nèi)服:煎湯,1~3錢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喉嚨草、白花珍珠草、天星草
來源本品為報春花科植物點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 (Lour.) Merr.的全草。春季開花時采集,除去泥土?xí)窀伞?/p>性味
苦、辛,寒。
功能主治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。用于扁桃體炎,咽喉炎,風(fēng)火赤眼,跌撲損傷,以及咽喉腫痛等癥。
用法用量3~5錢,水煎服。
備注(1)治風(fēng)火赤眼,常與菊花、桑葉等配合應(yīng)用;治跌撲損傷,可與當(dāng)歸、川芎、落得打等配合應(yīng)用;治咽喉腫痛,可單位應(yīng)用,也可與筋骨草、板藍根、胖大海等配合應(yīng)用。
(2)點地梅別名叫喉咽草,在上海地區(qū)草藥店又稱白花珍珠草。本品味甚苦,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急、慢性咽喉腫痛,而以治療慢性咽喉痛的效果較好。
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點地梅拼音注音Diǎn Dì Méi別名噶蒂慕布(藏名)
出處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
來源為報春花科植物大紅花點地梅的全草。6~7月采收。
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中。分布西藏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多年生矮小草本,全株被白色細柔毛。根細長,具少數(shù)分枝。葉簇生于基部;葉片橢圓形或倒披針形,先端鈍尖或鈍圓,基部漸狹,全緣,上面綠色,下面粉綠。傘形花序生于花莖頂端;花莖自基部抽出,細長,長10~15厘米,綠色或帶紫紅色;花小,粉紅色。
性味苦,寒。
功能主治利水。治熱性水腫。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1~3錢。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