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棉子油

    拼音注音Mián Zǐ Yóu出處

    《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為錦葵科植物草棉等的種子所榨取之脂肪油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種子油中含亞油酸(41~45%)、棕櫚酸(20~25%)、油酸(30~35%)、硬脂酸等的甘油酯和植物甾醇,粗制油中含有有毒的棉酚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棉子油喂飼小雞,增加血脂質(zhì)水平之程度較其他植物油(如玉米油、葵花油等)為高;可能系其中含環(huán)丙烯型脂肪酸,此種脂肪酸能增加小雞的血清膽甾醇水平、主動脈的粥樣硬化,并促進(jìn)膽汁的排出,而肝中膽甾醇含量反較低,故可能是促進(jìn)膽甾醇自肝中移至血液及膽汁中。棉子油對小鼠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也高于玉米油。棉子油給大鼠灌胃(等量分4天連服)半數(shù)致死量為255±22毫升/公斤,最大耐受量為203毫升/公斤。死后解剖有全身性的毛細(xì)血管靜脈郁血、紅細(xì)胞崩解、毛細(xì)血管出血、失水、內(nèi)臟失重、胃部的大細(xì)胞浸潤性潰瘍、腎小管及骨胳肌的變性。在慢性毒性試驗(yàn)中,給犬靜脈注射棉子油的混懸劑6或9克/公斤,可使其分別死于第15及第5天,而同等劑量的豆油則并無傷害。其毒性參見"棉花根"條。

    性味

    《綱目》:"辛,熱,微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綱目》:"治惡瘡,疥癬(外搽)。"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石花別名石花、石衣、蝦蟆皮來源地衣類梅花衣科梅花衣屬植物白石花Parmelia tinctorum Despr.,以葉狀體入藥。四季可采,洗凈曬干。性味甘、涼。功能主治涼血解毒。用于無名腫毒。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用菜油調(diào)勻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石英拼音注音Bái Shí Yīnɡ來源為一種塊狀的二氧化硅礦石。全年可采挖,揀選純白色的供用。性狀呈不規(guī)則的塊狀,多具棱角,大小不一。全體呈白色或乳白色,有的微帶黃色。表面不平坦而光滑,有脂肪樣光澤。質(zhì)極堅(jiān)硬,體重,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白礬拼音注音Bái Fán別名明礬、礬石英文名ALUMEN來源本品為硫酸鹽類礦物明礬石經(jīng)加工提煉制成。性狀本品呈不規(guī)則的塊狀或粒狀。無色或淡黃白色,透明或半透明。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,具細(xì)密縱棱,有玻璃樣光澤。質(zhì)硬而脆。氣微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è Yuǎn別名白茨葉(《分類草藥性》),白竻花葉(《福建中草藥》)。出處《生草藥性備要》來源為五加科植物白竻的嫩枝葉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刺三甲“條。性味《本草求原》:“苦辛,微寒?!肮δ苤髦沃伟b腫,療瘡,疥癩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è Zhī Yè別名白茨葉、白勒遠(yuǎn)英文名Acanthopanox trifoliatus (L.)Merr.來源藥材基源:為五加科植物白簕的嫩枝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(L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