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露水草

   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露水草拼音注音Lù Shuí Cǎo別名

    珍珠露水草、換肺散、雞冠參、藍(lán)耳草、蛛毛藍(lán)耳草、蛛絲毛藍(lán)耳草

    來源

    鴨跖草科藍(lán)耳草屬植物露水草Cyanotis arachnoides C. B. Clarke,以入藥。夏秋采集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性味

    甘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風(fēng)活絡(luò),利濕消腫,退虛弱。用于風(fēng)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,腰腿痛,腎炎水腫,虛熱不退;外用治濕疹,腳癬,刀傷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3~5錢。外用適量,鮮品搗爛敷患處。

    備注

    (1)同屬植物雞冠參Cyanotis vaga (Lour.)Roem. et Schult,根與前種同供藥用,功效相似。

    摘錄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露水草拼音注音Lù Shuí Cǎo出處

    《貴州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禾本科植物黑穗畫眉草帶根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長(zhǎng)于山坡草地。分布云南、貴州、四川、甘肅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30~50厘米。稈叢生,直立或基部稍傾斜,基部壓扁狀。葉片線形,長(zhǎng)10~25厘米,寬3~5毫米,常內(nèi)卷,先端長(zhǎng)漸尖;葉鞘扁平,鞘口具白色柔毛;葉舌截平。圓錐狀花序開展,長(zhǎng)15~18厘米,分枝近于輪生或單生,多曲折;小穗柄細(xì)弱,小穗黑色,小花3~8朵;穎披針形,先端漸尖,具脈;外稃卵狀長(zhǎng)圓形,排列較疏松,內(nèi)稃稍短于外稃,常宿存,先端截平;花藥黃色。花果期4~9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味甘,性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,止咳,鎮(zhèn)痛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百日咳:㈠露水草五錢,大蒜三瓣,桔梗二錢。煨水服。㈡露水草根,烘干研末,每次五分至一錢,用姜糖水吞服。

    ②治急性腹痛(露水痧):露水草根三錢。生嚼吃或煨水服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露水草拼音注音Lù Shuí Cǎo別名

    萬(wàn)人羞

    英文名all-grass of Blackspiked Lovegrass出處

    出自《貴州草藥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禾本科植物黑穗畫眉草的全草或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Eragrostis nigra Nees et Steud[Eragrostis atropurpurae Hochst.ex Steud.]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凈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草地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陜西、甘肅、江西、河南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黑穗畫眉草,多年生草本,稈叢生,直立或基部稍膝曲,高30-60cm,徑約1.5-2.5mm,基部常壓扁,具2-3節(jié)。葉鞘裹莖,長(zhǎng)于或短于節(jié)間,兩側(cè)邊緣有時(shí)具長(zhǎng)纖毛,鞘口被白色柔毛,長(zhǎng)0.2-0.5mm;葉舌長(zhǎng)約0.5mm;葉片線形,扁平,長(zhǎng)2-25cm,寬3-5mm,無(wú)毛。圓錐花序開展,長(zhǎng)10-23cm,寬3-7cm,分枝單生或輪生,纖細(xì),曲折,腋間無(wú)毛;小穗柄長(zhǎng)2-10mm,小穗長(zhǎng)3-5mm,寬1-1.5mm,黑色和黑綠色,含3-8小花;穎披針形,先端漸尖,膜質(zhì),具1脈,第2穎具3脈,第1穎長(zhǎng)約1.5mm,第2穎長(zhǎng)1.8-2mm;外稃長(zhǎng)卵圓形,先端為膜質(zhì),具3脈,第1外稃長(zhǎng)約22mm,內(nèi)稃稍短于外稃,彎曲,脊上具短纖毛,先端圓鈍,宿存;雄蕊3,花藥長(zhǎng)約0.6mm。穎果橢圓形,長(zhǎng)為1mm。花、果期4-9月。

    性味

    甘;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;止咳;止痛。主百日咳;頭痛;腹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;或研末,1.5-3g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百日咳:一 水草五錢,大蒜三瓣,桔梗二錢。煨水服。二露水草根,烘干研未,每次五分至一錢,用姜糖水吞服。②治急性腹痛(露水痧):露水草根三錢。生嚼吃或煨水服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花射干拼音注音Bái Huā Shè Gān別名冷水丹(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)。出處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來源為駕尾科植物白花射干的根或全草。生境分布生于丘陵坡上。分布于東北、華北和山東、江蘇等地。原形態(tài)白花射干,又名:搜山虎、金盞......
  • 來源唇形科青蘭屬植物白花巖青蘭Dracocephalum rupestre Hance var. albiflorum Schischk.,以全草入藥。7~8月采收,切段曬干。性味辛,涼。功能主治分散風(fēng)熱,涼血降壓。用于感冒發(fā)熱,高血壓病,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花映山紅拼音注音Bái Huā Yìnɡ Shān Hónɡ別名白杜鵑花(《中國(guó)樹木分類學(xué)》),照山白(《華北經(jīng)濟(jì)植物志要》),白艷山紅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。出處《四川中藥志》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白花杜鵑的花、根或莖葉。4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Huā Gǎn別名建德山梅花、土常山[浙江東天目]、山梅花來源虎耳草科絹毛山梅花Philadelphus sericanthus Koehne,以根皮入藥。生境分布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寧夏。性味苦,平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Huā Guǒ別名稱桿紅、紅果樹。來源為山茶科植物厚皮香的葉、花、果。葉,全年可采;果實(shí),成熟時(shí)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山野、林地、路旁。分布于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貴州、云南、廣東、廣西、福建等地。原形態(tài)小喬木或灌木,高3~8米。小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