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連錢草

    《中國藥典》:連錢草拼音注音Lián Qián Cǎo別名

    活血丹、金錢草[上海、江蘇]、金錢薄荷、落地金錢、肺風(fēng)草、十八缺、透骨消[四川]

    英文名HERBA GLECHOMAE來源

   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 (Nakai)Kupr.的干燥地上部分。春至秋季采收,除去雜質(zhì),曬干。

    性狀

    本品長10~20cm,疏被短柔毛。莖呈方柱形,細而扭曲;表面黃綠色或紫紅色,節(jié)上有不定根;質(zhì)脆,易折斷,斷面常中空。葉對生,葉片多皺縮,展平后呈腎形或近心形,長1~3cm,寬1.5~3cm,灰綠色或綠褐色,邊緣具圓齒;葉柄纖細,長4~7cm。輪傘花序腋生,花冠二唇形,長達2cm。搓之氣芳香,味微苦。

    貯藏

    置干燥處,防霉。

    炮制

    除去雜質(zhì),洗凈,切段,干燥。

    鑒別

    取本品粉末2g,加甲醇25ml,加熱回流30分鐘,濾過,濾液蒸干,殘渣加無水乙醇-氯仿(3:2)混合液1ml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熊果酸對照品,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附錄Ⅵ B)試驗,吸取供試品溶液2~4μl、對照品溶液2μl,分別點于同一以含0.1mol/L磷酸二氫鈉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為黏合劑的硅膠H薄層板上,以甲苯-醋酸乙酯-甲酸(20:4:0.5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噴以10%硫酸乙醇溶液,在110℃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(yīng)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斑點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歸肝、腎、膀胱經(jīng)。

    性味

    辛、微苦,微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利濕通淋,清熱解毒,散瘀消腫。用于熱淋,石淋,濕熱黃疸,瘡癰腫痛,跌撲損傷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15~30g;外用適量,煎湯洗或取鮮品搗爛敷患處。

    備注

    (1)同屬植物歐連錢草Glechoma hederacea L.性味功能與連錢草類同。

    摘錄《中國藥典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連錢草拼音注音Lián Qián Cǎo別名

    金錢草、大葉金錢草、透骨消

    英文名Longtube Ground Ivy Herb來源

    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lechome longituba (Nakai)Kupr.的地上部分。春至秋季采收,除去雜質(zhì)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河邊、路邊、林間草地、山坡林下。除西北、內(nèi)蒙古外,全國各地均產(chǎn)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。莖細,方形,被細柔毛,下部匍匐,上部直立。葉對生,腎形至圓心形,長1.5~3cm,寬1.5~5.5cm,邊緣有圓鋸齒,兩面有毛或近無毛,下面有腺點;葉柄長為葉片的1~2倍。輪傘花序腋生,每輪2~6花;苞片刺芒狀;花萼鐘狀,長7~10mm,萼齒狹三角狀披針形,頂端芒狀,外面有毛和腺點;花冠2唇形,淡藍色至紫色,長1.7~2.2cm,下唇具深色斑點,中裂片腎形;雄蕊4,藥室叉開。小堅果長圓形,褐色。花期3~4月,果期4~6月。

    貯藏

    置干燥處,防霉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莖、葉含揮發(fā)油,主成分為松樟酮(pinocamphone)、薄荷酮、異薄荷酮、番薄荷酮(pulegone)等,尚含熊果酸、琥珀酸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歸肝、腎、膀胱經(jīng)。

    性味

    性微寒,味辛、微苦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,利尿排石,散瘀消腫。用于尿路結(jié)石、肝膽結(jié)石、濕熱黃疸、跌撲損傷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15~30g;外用適量,煎湯洗或取鮮品搗爛敷患處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姑花拼音注音Cí Gū Huā出處《福建民間草藥》來源為澤瀉利植物慈姑的花。功能主治《中國醫(yī)學(xué)大辭典》:“明目,去濕。治一切療腫痔漏?!啊办顫裰Γ谝痍??!坝梅ㄓ昧恐我磺叙郫彛捍裙没ㄟm量。用冷開水洗凈,搗敷患處。孕婦忌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í Zhú別名甜慈、酒米慈、釣魚慈、叢竹來源禾本科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(Rendle) McClure,以竹芯、竹葉、竹根(根狀莖)入藥。生境分布陜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。性味苦、甘,微寒。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葉拼音注音Cí Zhú Yè出處《草木便方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葉或卷而未放的嫩葉(慈竹葉)。 全年可采。摘下嫩葉,曬干或鮮用。生境分布生于平地或低丘。分布四川、貴州、湖南、湖北、陜西。產(chǎn)四川、貴州等地。原形態(tài)慈竹(《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根拼音注音Cí Zhú Gēn出處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根莖。性味下乳。功能主治內(nèi)服:燉肉或煎湯,鮮者1~4兩。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慈竹根拼音注音Cí Zhú Gēn英文名rhizome 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氣筍拼音注音Cí Zhú Qì Sǔn別名陰慈竹筍子、陰筍子(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)。出處《草木便方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受病害之嫩苗。5~6月采集遭受病害的未出土的嫩筍,曬干。性味《四川中藥志》:“性寒,味苦微甘,無毒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