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蘆竹瀝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蘆竹瀝拼音注音Lú Zhú Lì出處

    《重慶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禾本科植物蘆竹莖稈經(jīng)燒炙而瀝出的液汁。

    性味

    《重慶草藥》:"味苦,性寒,無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重慶草藥》:"治小兒高燒驚風(fēng)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開水沖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蘆竹瀝拼音注音Lú Zhú Lì英文名Giantreed juice出處

    出自《重慶草藥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禾本科植物蘆竹莖稈經(jīng)燒炙而瀝出的液汁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Arundo donax L.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取鮮蘆竹竿,截成30-50cm長(zhǎng),兩端去節(jié),劈開,架起,中部用火烤之,兩端即有液汁流出,以器盛之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溪旁及屋邊較潮濕的深厚的土壤處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、華南及江蘇、浙江、湖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蘆竹,多年生草本。具根莖,須根粗壯。稈直立,高2-6m,徑1-1.5cm,常具分枝。葉鞘較節(jié)間為長(zhǎng),無毛或其頸部具長(zhǎng)柔毛,葉舌膜質(zhì),截平,長(zhǎng)約1.5mm,先端具短細(xì)毛;葉片扁平,長(zhǎng)30-60cm,寬2-5cm,嫩時(shí)表面及邊緣微粗糙。圓錐花序較緊密,長(zhǎng)30-60cm,分枝稠密,斜向上升,小穗含2-4花;穎披針形,長(zhǎng)8-10mm,具3-5脈;外稃亦具3-5脈,中脈延伸成長(zhǎng)1-2mm的短芒,背面中部以下密被略短于稃體的白柔毛,基盤長(zhǎng)約0.5mm,內(nèi)稃長(zhǎng)約為外稃的一半?;ㄆ?0-12月。

    性味

    苦;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鎮(zhèn)驚。主小兒高熱驚風(fēng)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開水沖,15-30g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重慶草藥》:治小兒高燒驚風(fēng)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hénɡ ěr別名黃木耳來源藥材基源:為銀耳科真菌橙耳的子實(shí)體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Tremella cinnabarina(Mont.)Pat.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、秋季采,洗凈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闊葉樹倒木的樹皮上。資源分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énɡ Huánɡ Yù Fènɡ Huā別名飛花羊、雞母蟲藥英文名all-grass of Redclawed Habenaria出處始載于《中國(guó)高等植物圖鑒》來源藥材基源:為蘭科植物橙黃玉鳳花的塊莖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Ha......
  •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檫樹拼音注音Chá Shù別名楓荷桂[廣東]、獨(dú)腳樟、天鵝楓、梓木[江西]來源為樟科檫木屬植物檫樹Sassafras tzamu Hemsl. [Pseudosassafras tzamu Lecomte; P. lax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殘槁蔃拼音注音Cán Gǎo Qiánɡ別名楠木根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,大疳根(《廣西藥植名錄》)。出處《嶺南采藥錄》來源為樟科植物潺槁樹的根、根皮或樹皮、葉、種子。全年可采。生境分布生于山野疏林或灌叢中。分布廣東、廣西、福......
  • 《中國(guó)藥典》:沉香拼音注音Chén Xiānɡ英文名LIGNUM AQUILARIAE RESINATUM來源本品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(Lour.) Gilg含有樹脂的木材。全年均可采收,割取含樹脂的木材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