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綠豆葉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綠豆葉拼音注音Lǜ Dòu Yè出處

    《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豆科植物綠豆葉片。

    性味

    《本草匯言》:"味苦,氣寒,無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吐瀉,斑疹,疔瘡,疥癬。

    ①《開寶本草》:"霍亂吐下,絞汁和醋少許,溫服。"

    ②《本草匯言》:"治疔毒、癍疹,金、石、丹、火諸毒及霍亂吐下,并絞汁,和溫湯飲之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搗汁,0.5~1兩。外用:搗爛布包擦。

    復方

    治風癬干疥:綠豆葉,搗爛,和米醋少許,用舊帛擦之。(《本草匯言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綠豆葉拼音注音Lǜ Dòu Yè英文名Mung Bean leaf, Green Gram leaf出處

    出自《本草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豆科植物綠豆Vigna radiata (L.)R.Wilczak的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Vigna radiata (L.)R.Wilczak [Phaseolus radiatus L.;P.mungo auct.non L.]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采收,隨采隨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全國各省區(qū)多有栽培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綠豆 一年生直立或頂端微纏繞草本。高約60cm,被短褐色硬毛。三出復葉,互生;葉柄長9-12cm;小葉3,葉片闊卵形至菱狀卵形,側生小葉偏斜,長6-10cm,寬2.5-7.5cm,先端漸尖,基部圓形、楔形或截形,兩面疏被長硬毛;托葉闊卵形,小托葉線形。總狀花序腋生,總花梗短于葉柄或近等長;苞片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,有長硬毛;花綠黃色;萼斜鐘狀,萼齒4,最下面1齒最長,近無毛;旗瓣腎形,翼瓣有漸窄的爪,龍骨瓣的爪截形,其中一片龍骨瓣有角;雄蕊10,二體;子房無柄,密被長硬毛。莢果圓柱形,長6-8cm,寬約6.mm,成熟時黑色,被疏褐色長硬毛。種子綠色或暗綠色,長圓形?;ㄆ?-7月,果期8月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肝;大腸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味苦;性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和胃;解毒。主霍亂吐瀉;斑疹;疔瘡;疥癬;藥毒;火毒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搗汁,15-30g。外用:適理,搗爛布包擦。

    復方

    治風癬干疥: 綠豆葉,搗爛,和米醋少許,用舊帛擦之。(《本草匯言》)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開寶本草》:霍亂吐下,絞汁和醋少許,溫服。

    2.《本草匯言》:治疔毒、癍疹,金、石、丹、火諸毒及霍亂吐下,并絞汁,和溫湯飲之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Qín別名十大功勞、老鼠刺、刺黃連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小檗科植物大葉刺黃柏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ahoniafargesiiTakeda采收和儲藏:四季均可采收,洗凈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路旁或叢林中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刺黃連拼音注音Cì Huánɡ Lián出處《陜西中草藥》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假豪豬刺的根及莖皮。夏、秋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溝旁、河岸或山坡。分布陜西、甘肅、湖北、四川。原形態(tài)常綠灌木,高0.5~1.5米,莖直立,灰黃色,具棱;刺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Chǐ Fènɡ Wěi Jué別名半邊雙、半邊旗英文名all-grass of Disparate Brake出處始載于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鳳尾蕨科植物刺齒鳳尾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teris d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Lónɡ Yá別名刺老牙、鵲不踏、刺老鴉、虎陽刺來源藥材基源:為五加科植物遼東楤木的根皮和樹皮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ralia elata(Miq.)Seem.[Dimor-phanthus elatus Miq.;Aral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í Yè Wǔ Jiā來源藥材基源:為五加科植物匙葉五加的莖皮或根皮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canthopanax rehderinus Harms采收和儲藏:莖皮全年均可采,秋季挖根,洗凈,趁鮮剝?nèi)「ぃ卸?,曬干。生境分布?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