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金牛草

    拼音注音Jīn Niú Cǎo別名

    小蘭膏、細葉金不換、細金草(《嶺南采藥錄》),小金不換(《廣東中藥》Ⅱ),細金牛草、七寸金(廣州空軍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,小金牛草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中藥志》

    來源

    為遠志科植物小花遠志帶根全草。6~7月,拔取全株,扎成小捆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空曠平地。分布華南及江西、湖南等地。產(chǎn)廣東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一年生草本。莖直立或近于匍匐,高8~15厘米,通常單一,被白色短柔毛。葉互生;橢圓形或矩圓狀倒卵形,長5~10毫米,寬3~5毫米,先端鈍尖或鈍圓,基部圓,全緣,無毛或近無毛??偁罨ㄐ蛞干蛞竿馍?,極短;花小,藍紫色,長約2.5毫米;萼片5,長卵形,先端銳尖,淡紫紅色,邊緣具緣毛,中間2片花瓣狀,長2~2.5毫米;花瓣3,兩側花瓣與花絲鞘貼生。中央花瓣先端具流蘇狀附屬物;雄蕊8;雌蕊1,子房扁圓形,花柱先端彎曲。蒴果矩圓狀倒卵形,扁平,先端微凹,無睫毛,萼片宿存。種子卵形。花期6~7月。果期7~8月。

    性狀

    干燥帶根全草,根細小,淡黃色或淡棕色。莖細弱,很少分枝,棕黃色,被柔毛,折斷面中空。葉片皺縮,兩面均黃綠色,疏被短柔毛,厚紙質(zhì),易碎。葉腋??梢姅?shù)朵小花或蒴果。氣無,味淡。以莖苗矮小,葉色黃綠、整齊者佳。

    炮制

    揀凈雜質(zhì),去根,切段。

    性味

    ①《中藥志》:"辛,平。"

    ②《廣東中藥》Ⅱ:"微苦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嶺南采藥錄》:"治霍亂吐瀉,理內(nèi)傷咳嗽。"

    ②《中藥志》:"解毒破血。治風痰膈氣,解罌粟毒。"

    ③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活血散瘀,止痛鎮(zhèn)咳。煎服治胸痛咳嗽,百日咳,小兒麻痹后遺癥;鮮品搗爛醋調(diào)外敷治角膜云翳,角膜潰瘍,急性結膜炎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。0.5~1兩。

    臨床應用

    治療麻風病神經(jīng)反應:用金牛草2兩(干藥1兩),或金牛草1兩、兩面針根3錢,加水2碗,煮成半碗,睡前加糖頓服。每晚1劑,一般服3~6劑即可見效,具有驅(qū)風除濕,舒筋活絡,消腫止痛作用。治療13例,顯效7例,好轉4例,無效2例。止痛持續(xù)時間最短者2個月,最長者2年多未復發(fā)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芭蕉根拼音注音Bā Jiāo Gēn別名芭蕉頭(《分類草藥性》)。出處《日華子本草》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莖。全年可采。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園及農(nóng)舍附近。分布山東以至長江流域以南各地。原形態(tài)芭蕉(《漢書》文穎注),又名:巴且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芭蕉油拼音注音Bā Jiāo Yóu別名芭蕉汁(《衛(wèi)生雜興》),芭蕉樹水(《中級醫(yī)刊》(5):57,1959)。出處《日華子本草》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莖中的液汁。于莖干近根部切一直徑約5厘米的小孔,即有灰黑色之液汁滲出,插以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芭蕉花拼音注音Bā Jiāo Huā出處《日華子本草》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芭蕉根“條。性味甘談微辛,涼。①《滇南本草》:“性溫,味酸咸?!阿凇督鞑菟帯罚骸靶詻?,味淡?!阿邸顿F州草藥》:“性寒,......
  • 別名沙達木、十兩葉來源鼠李科苞葉木Chaydaia crenulata Hand.-Mazz.,以全株入藥。生境分布廣西、貴州、云南。性味淡,平。功能主治利膽退黃。主治黃疸型肝炎,肝硬化腹水。用法用量2~5錢,水煎服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苞薔薇根拼音注音Bāo Qiánɡ Wēi Gēn別名猴局根、金柿根(《閩東本草》)出處《福建民間草藥》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碩苞薔薇的根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、路邊、林邊、溪邊。分布浙江、福建、湖南等地。原形態(tài)碩苞薔薇,又名:苞......